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助力生物多样性的金融实践

2024-10-09 09:48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这两年,为自然融资及讨论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的议题越来越多引起金融机构的关注。”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研究组牵头人、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白韫雯表示,我国不仅提交了自己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而且还出台了很多很好的实践。

实践

2022年,浙江湖州被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认定为全球唯一的生物多样性国际合作示范区。

湖州市在2021年出台《湖州市绿色金融促进条例》,在此基础上出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方案》和《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之后,各家金融机构出台了各实施方案、清单,支持生物多样性金融实践。到今年6月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贷款占到了绿色贷款的五分之一。

安吉县梅溪镇红庙村有一座废弃了十几年的矿山,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在梅溪镇人民政府大力支持下,红庙村和来自不同领域对乡村经营有独特见解的团队,启动了“深蓝计划”,仅仅用了18天时间,将废旧用房改造成咖啡馆,建成观景平台、网红墙、露营地等多个打卡景点。在“深蓝计划”的发展背后,是安吉农商银行的大力支持。该行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在与负责人多次沟通及评估后,该行及时给予项目旅游500万元优惠贷款。

浙江省衢州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同样有特色。中国人民银行衢州市分行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开化县人民政府、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学会共同选取了具有较高生物多样性风险的21个行业,联合编制了《银行业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指南》,现已升级成为浙江省金融学会的团体标准。在该标准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衢州市分行在衢州市绿色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平台上专门建立了银行业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系统。衢州所有的银行只要在该系统导入企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信贷资料,就可以一键生成这个企业项目的风险评估和人民银行提出的管理要点建议。此外,中国人民银行衢州市分行还配合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构建了财政、金融共担互促的一套政策体系。

四川省阿坝州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是全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核心区域。阿坝农商银行在绿色金融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支持湿地保护、修复和治理,是阿坝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一个重点和特色。

阿坝农商银行积极探索了公益项目有效支持的路径,通过对接地方的一些重大项目,支持这些项目的参与各方,比如通过“再贷款+阵营”合作模式,向若尔盖黄河流域的苗木培育种植大户提供贷款,促进了整个黄河流域的草畜平衡、沙化治理,乃至固碳增汇。同时,在绿色金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治理,该行优先支持牧光互补、农光互补乃至光伏治沙项目,还在科技赋能支持绿色养殖上做了大胆尝试和创新,通过和高科技公司合作,采用科技设备对牦牛整个行走路线中包括体温、二氧化碳排放进行监测,有效评估了活畜的价值,同时应用在牦牛养殖过程中形成有效电子档案数据,以保障保险、活体抵押作为征信支持绿色标准化养殖。

未来

白韫雯认为,金融部门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处于起步阶段,支持生物多样性友好投资正在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

相关专家认为,金融机构需管理生物多样性相关风险,以降低投融资导致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在项目和自身投资组合层面,通过避免、最小化、恢复到抵消的“减缓递减层级”原则,管理生物多样性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管控生物多样性丧失可能导致的系统性风险,比如物理风险、转型风险。这需要开展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来识别管理这类生物多样性风险。

此外,动员更多社会资金,特别是金融部门的资金来支持生物多样性友好投融资。目前每年保护生物多样性资金的缺口很大,其中仅4%的资金来自市场化金融机构。生物多样性友好的项目具有非常强的生态外部效益,短期财务回报不足,整个生态商业模型不清晰,导致金融机构无法识别这类风险,进而无法准确定价。

因此,金融机构还需要做很多工作。要进行金融产品和模式创新。根据不同的项目特点与期限设计不同产品,同时开发风险管理工具。还需要设计市场工具,国际上已经有关于生物多样性信用、自然信用以及生态碳信用的尝试,都是在将不同类型的生态与生物多样性效益设计成可测量、可追踪、能交易的单位以引入更多投资。信息披露很关键,有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披露过程中,一方面披露风险;另一方面,披露也能帮助企业发现市场机遇。此外,生物多样性问题不是一个国家能解决的,需要主权国家之间合作解决。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