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法律制度与监管政策的持续完善,慈善信托备案规模逼近百亿元大关,成为公益慈善领域一股蓬勃发展的“金融向善”力量。在近日举行的“信托之力 善行共生”上海信托慈善信托十二周年主题活动上,与会各界代表一致认为,慈善信托在系列顶层设计的护航下正以其特有的制度优势和金融韧性,成为引导社会财富服务国家战略、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桥梁。
政策护航下的规范与升级
中国信托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中国慈善联合会慈善信托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蔡概还介绍,我国从法律到政策层面持续支持和鼓励慈善信托发展:2001年,《信托法》明确鼓励发展公益信托,2016年,《慈善法》将慈善信托归入公益信托范畴;2023年,《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将其与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并列,提升至核心业务高度;202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金融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信托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其深度参与乡村振兴、教育医疗、科技攻关、生态环保等事业的发展方向。
一系列制度设计既筑牢规范发展根基,又让慈善信托成为承载行业初心使命、以制度优势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活动现场,上海国际信托的多个案例生动展现了慈善信托的社会效能:美学教育慈善信托助力教育公平,中西部教育助学信托为基层教师赋能,乡村医疗义诊项目破解偏远地区就医难题,均体现了其精准对接民生需求的独特优势。
蔡概还表示,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慈善信托在我国取得了稳健发展。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末,我国慈善信托累计备案数量为2578单,累计备案规模为98.8亿元,其中今年一至三季度新增备案责任信托334单,新增备案规模13.73亿元,预计今年慈善信托的累计备案规模将有可能突破100亿元大关。
探索多元场景的“长期之路”
围绕慈善信托的未来应用,与会专家展开了深入讨论。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中华慈善总会荣誉副会长兼家风传承与慈善信托委员会总干事傅昌波提出了“善家传承”理念。他认为,慈善信托正在成为传承家族文明、实现善财传承的重要载体,它让财富的流转不仅关乎物质,还关乎精神的延续;同时可衔接国家目标与长期发展,推动高净值人群通过多元方式参与慈善,与各方共同携手推动公益事业高质量发展。
华中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农村发展学会副秘书长陆汉文表示,乡村振兴是公益慈善的核心主战场,其战略属性让公益参与更具价值。他表示,针对当前乡村振兴在资金使用、项目运营等方面的痛点,慈善信托可凭借其专业化和灵活性,精准对接教育、医疗、产业等需求,为乡村激活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持久支持。
以上海国际信托实践为例,据该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兵介绍,上海国际信托自2013年响应“精准扶贫”号召,突破行业先例与政策瓶颈,2014年落地首单公益慈善类信托,以“上善公益”为品牌深耕至今。12年来,上海国际信托依托慈善信托优势,累计募集2亿元资金,设立的150多个项目覆盖24个省份,惠及超1.4万人次,聚焦教育、医疗、乡村振兴领域人才培养,携手多方构建公益生态,组建专职团队、设独立部门保障长期推进,开展“山海同心上善西行”等计划。
“上海国际信托慈善信托的实践之路是一条以人为核心的服务之路、不断迭代深化的创新之路、共同成就的生态之路和始终坚守的长期之路;上海国际信托将持续打造‘上信上善’品牌,以慈善信托助力民生福祉与共同富裕。”陈兵表示。
展望未来,蔡概还就慈善信托健康规范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慈善信托的普及和推广,用通俗解读消除认知误区,让公众理解“做好事”的核心要义;二是进一步深化认识、提升站位,信托公司须将慈善信托纳入发展战略,守正创新、专业运作;三是汇聚合力、共筑生态,鼓励多方主体加强合作,构建“商业向善、金融为民”的可持续发展新生态。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