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保险,为金秋融入暖意

2025-09-17 11:09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中华保险大厦西侧中心广场,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在传统舞狮表演的喜庆氛围中,中华保险金融集市活动正式开市。集市的“沉浸式探索”体验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参与。在三大主题打卡区及七大互动摊位中,不少市民通过完成趣味任务挑战、参与场景化互动,轻松学习了金融知识。“这个集市很热闹,设置的环节很有参与感,能让我们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了解到金融知识。非常好,我觉得很有意义。”北京市民张先生带着小孙子笑着说。

这一幕正是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开展的生动写照。

9月15日,由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开展的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正式拉开帷幕,为金秋九月融入暖意。保险机构积极响应号召,立足自身特点与群众实际需求,推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模式,精心策划“消保能量加油站”“开设守护者剧场”“风险提示送上门”等活动,通过多样化的金融知识教育宣传,全面揭示和解析各类金融风险,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寓教于乐提升金融素养

“早知道有这个,5月份被冰雹砸的车就这么修了,那次让我足足等了18天才用上车。”北京市民张女士在观看太保产险北京分公司展示的车漆无痕修复技术后说。在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首日,太保产险北京分公司积极参与由北京金融监管局主办的金融集市活动,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向社会公众普及金融知识,助力提升首都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活动现场,该公司展示的车漆无痕修复以及金融知识系列香片成为全场焦点。

活动期间,中国人寿充分激活客户服务中心作为消保教育宣传基地的“一线触点”价值,在全国各服务柜面精心打造“消保能量加油站”主题宣传专区,并积极邀请社会公众走进柜面参与活动。专区设置了一系列知识科普趣味游戏,让公众在轻松互动中学习适当性管理、反诈常识等金融知识,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真正实现“寓教于乐、乐教于行”,为金融消费者补充“消保能量”。

中国人保则聚焦适当性管理热点话题,以贴近生活的场景,直观呈现金融产品、销售渠道、目标客户“三适当”原则,制作系列精品微剧,通过动画演绎与真人出镜相结合的形式,规范营销行为,引导消费者理性选择适配的金融产品,增强金融教育的可视化传播效果。

鼎和保险江西分公司于9月15日在南昌市红谷滩绿地缤纷城外广场开展“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打造沉浸式观展体验,现场讲解金融基础知识、风险防范知识、金融政策解读等,为现场群众提供金融咨询、投诉受理、纠纷调解等服务。

“本次活动以寓教于乐的宣教形式为载体,助力公众提升金融安全意识。通过线下主题展区、互动任务与线上金融知识答题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公众系统全面地构建风险防范思维。”中华财险相关负责人表示。

精准送达金融知识服务

本次活动以“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为主题,为期一周,旨在聚焦群众关切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帮助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理性选择金融产品,远离虚假宣传、非法中介、非法金融和电信诈骗等活动。

中国人保以“多一次提示,少一分风险”为目标,推出“人保金融风险提示·守护到家特训营”H5闯关游戏,有机融入各级机构“五进入”线下宣教活动,邀请消费者参与线上游戏,以第一视角进入真实生活场景,在互动中学习金融知识、了解风险提示,完成闯关可抽取纪念奖品,生动传递“风险提示不缺位,守护到家更贴心”的消保理念。同时,中国人保创新“消保+国潮”宣教模式,继续制作推出《白蛇传》MG系列动画视频,绘制金融教育警示漫画长图,以提示提醒防范非法中介危害、养老骗局等为主题,通过案件还原、套路拆解、人保指南,揭示金融风险,宣传风险防范方法,让专业金融知识更接地气、更易理解。

中国人寿则进一步拓宽宣传半径,将金融知识与风险提示“送货上门”。一方面,深度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组织团队进入街道、社区开展金融知识宣传;另一方面,全面推进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商圈的“五进入”宣传行动,根据不同金融服务场景定制专属宣传方案。此外,针对关乎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金融黑灰产问题,中国人寿于本次宣传周期间,在全系统发起“向非法中介说NO”短视频展播活动。系列视频结合不同的地域特点和客户特征,以案例警示、风险提示等多种形式,深入揭示非法代理退保等金融黑灰产的模式与危害,帮助消费者识别陷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中国太保则精心制作了金融知识“香”伴一生系列香片,10款香片涵盖消费者日常生活中涉及的投保注意、电信诈骗、征信守护等10个金融知识主题,并特别对新能源车主推出“电车稳驾”主题香片,提示车主缓加速、少触屏,不要过分依赖辅助驾驶。

本次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是保险业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金融知识普及的重要实践。各保险机构纷纷表示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不断深化金融教育宣传工作,创新宣传形式与内容,让金融知识更贴近公众生活、更契合群众需求,为提升全民金融素养、守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贡献更多力量。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