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对“两重”“两新”的融资保障、大力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改进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全力做好自然灾害理赔服务……今年以来,金融监管总局指导银行业保险业持续为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金融支持。
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如何?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9月24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提供了一组数据:截至今年8月,高技术产业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3.2%和15.9%;普惠型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6.1%和9.1%;房地产开发贷款较年初实现正增长,房地产并购贷款和住房租赁贷款分别增长14%和18%;前8个月,保险业已累计赔付1.55万亿元,同比增长26.1%。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李云泽介绍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包括国家计划对6家大型银行增资,撬动更多信贷规模;优化调整“无还本续贷”,阶段性扩大至中型企业;配合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稳妥降低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进一步减少居民房贷支出;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进一步加大对资本市场的投资力度等。
“我们将努力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监管政策环境,持续用力,更加给力,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金融力量。”李云泽表示。
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三大任务迈出坚实步伐
李云泽表示,今年以来,金融监管总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主动作为、事不避难,统筹推进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三大重点任务,各项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防风险方面,李云泽介绍,金融监管总局聚焦重点领域推进化解工作,努力为经济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积极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坚决避免风险外溢。目前,高风险机构集聚地区都已经形成了具体的改革化解方案,正在按照“一省一策”稳妥有序推进实施。同时,金融监管总局指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配合化解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当前,我国金融业尤其是大型金融机构经营稳健、风险可控。伴随房地产、地方债以及中小金融机构三大风险逐步化解和缓释,金融风险正在稳步收敛。”李云泽表示,金融监管总局会坚决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强监管方面,李云泽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坚持标本兼治,以改革破难题,以制度促规范,不断增强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引导银行业保险业回归本源、聚焦主业,实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推动出台保险业新的“国十条”,及时完善资管规定,持续强化非银机构治理,优化夯实信贷基础管理,推动解决制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引导金融机构优化布局、苦练内功,积极应对净息差收窄和利差损风险。聚焦防控实质风险,切实落实尽职免责制度,同时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促发展方面,金融监管总局着力打通堵点卡点,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力度。强化对“两重”“两新”的融资保障,大力支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小微贷款增量扩面,一视同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指导保险机构全力做好重大事故和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理赔服务,帮助受灾群众和经营主体渡过难关。
计划对6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
大型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李云泽指出,资本是金融机构经营的“本钱”,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基础和抵御风险的屏障。近年来,大型商业银行主要依靠自身利润留存的方式增加资本,但随着银行减费让利力度加大,净息差有所收窄、利润增速放缓,需要统筹使用内部和外部等多种渠道充实资本。
“为巩固提升大型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发展的能力,更好地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作用,经研究,国家计划对6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将按照‘统筹推进、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实施。”李云泽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持续督促大型商业银行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资本约束下的高质量发展能力。
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扩大大型银行下设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李云泽介绍,前期,大型商业银行下设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已在上海开展股权投资试点,探索了路径,积累了经验,已具备扩大试点的条件。
李云泽表示,为切实发挥试点的引领带动作用,鼓励发展创业投资,金融监管总局拟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扩大试点城市范围。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将试点范围扩大至北京等18个科技创新活跃的大中型城市。二是放宽限制。适当放宽股权投资金额和比例限制,将表内投资占比由4%提高至10%,投资单只私募基金占比由20%提高至30%。三是优化考核。指导相关机构落实尽职免责要求,建立健全长周期、差异化绩效考核体系。
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来源稳定,天然具有耐心资本的属性。在推动险资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支持参与资本市场建设方面,李云泽介绍,前期,经国务院同意,金融监管总局推动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开展试点,共同发起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募集保险资金投资资本市场。该基金注册资本500亿元,已正式开始投资运作,目前进展顺利。
李云泽称,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继续支持资本市场稳健发展。一是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支持其他符合条件保险机构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进一步加大对资本市场的投资力度。二是督促指导保险公司优化考核机制,鼓励引导保险资金开展长期权益投资。三是鼓励理财公司、信托公司加强权益投资能力建设,发行更多长期限权益产品,积极参与资本市场,多渠道培育壮大耐心资本。
将续贷对象从部分小微企业扩展至所有小微企业
小微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稳定经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金融监管总局会同中国人民银行持续加强政策引领,协同多方发力,改进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截至8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1.9万亿元,较2017年末翻了两番,平均利率也累计下降3.5个百分点。
李云泽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重点采取两方面措施进一步打通中小企业融资堵点和卡点。
第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在区县层面建立工作专班。专班要“两手牵”:一手牵企业,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深入了解小微企业经营情况和实际困难,全面摸排融资需求;一手牵银行,把依法合规经营、有真实融资需求、信用状况良好的小微企业,推荐给银行机构。李云泽表示,银行机构要及时对接,原则上一个月内完成授信审批,确保信贷资金直达小微企业,真正打通惠企利民的“最后一公里”。
第二,优化无还本续贷政策。2014年,原银监会发布了小微企业续贷政策(俗称“36号文”),明确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贷款到期后仍有融资需求的,可以申请续贷。也就是说,小微企业在贷款到期前无须偿还本金即可接续融资,该业务也被称为“无还本续贷”。
“续贷政策是深受小微企业欢迎的。”李云泽介绍,金融监管总局将从三方面对续贷政策作出优化调整。
一是将续贷对象从部分小微企业扩展至所有小微企业,贷款到期后有融资需求,同时存在资金困难的小微企业,符合条件的均可申请续贷支持。
二是将续贷政策阶段性扩大至中型企业,期限暂定为3年,也就是对2027年9月30日前到期的中型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都可以参照小微企业续贷政策办理续贷。
三是调整风险分类标准,对依法合规、持续经营、信用良好企业的贷款办理续期,不因续贷单独下调风险分类。
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推动保交房取得积极进展
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事关经济金融大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李云泽在会上介绍,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商业银行已审批“白名单”项目超过5700个,审批通过融资金额1.43万亿元,支持400余万套住房如期交付。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销售持续放缓导致房企流动资金紧张,部分已售在建项目难以按期交付。为此,金融监管总局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立了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
“这个机制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城市为主体、以项目为中心’,将房企集团的风险与房地产项目的建设区分开来,充分发挥属地政府的协调作用,把合规的在建已售项目纳入‘白名单’,引导金融机构满足房地产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推动项目建成和交付,切实保障广大购房人的合法权益。”李云泽表示,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带动下,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截至8月末,房地产开发贷款较年初实现正增长,房地产并购贷款和住房租赁贷款分别增长14%和18%,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持。
同时,为积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前期金融监管总局会同中国人民银行指导各地因城施策优化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下调住房贷款利率,加大住房贷款支持力度。
“在此基础上,我们正配合人民银行研究稳妥降低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进一步减少居民房贷支出,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李云泽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房地产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切实做好“应进尽进”“应贷尽贷”,坚决打赢保交房攻坚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