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2023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从长远来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要毫不动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
“当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仍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取得的成效还不稳固。如何守住绿色底线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兴业碳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兴业研究公司首席绿色金融研究员钱立华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在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充分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指导意见》明确,用足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低碳转型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金更多投向绿色低碳转型领域。
碳减排支持工具是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推出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效引导了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低碳领域的信贷投放。“碳减排支持工具提供的优惠利率有助于降低银行资金成本,从而降低碳减排领域企业和项目的融资成本。”钱立华表示。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截至2024年6月末,碳减排支持工具余额5478亿元,累计支持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超1.1万亿元,撬动作用显著。《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延长碳减排支持工具实施年限至2027年末。
不少受访业内专家表示,期待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挥更大作用,例如,覆盖范围扩容、支持更多元领域等。为确保碳减排支持工具精准支持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领域,中国人民银行已明确了该工具重点支持的三大领域: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
钱立华表示,随着低碳转型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绿色金融政策工具也需关注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更多绿色低碳领域,更为全面地促进我国“双碳”目标加快实现。
加大多元化金融支持力度
除了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好撬动绿色信贷外,推动绿色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也十分重要。《指导意见》提出,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构建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安永大中华区ESG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李菁表示,目前我国绿色金融产品以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为主,其他金融产品如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绿色融资租赁、绿色指数产品等多元化的产品类别尚不普及。绿债期权、绿色股指期权、碳期货、碳期权等对冲金融风险的品种也有待创新和完善。
除了为相关主体提供绿色金融相关服务,包括发行绿色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李菁认为,金融机构还应该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增加碳市场交易活跃度。“目前,碳市场交易活跃度并不是很高,需要券商作为中介机构,积极参与到碳市场交易中。”李菁说,还应该积极开发创新型碳金融产品,包括衍生产品等,随着产品多样性增强,交易活跃度也将随之提高。
推动多元化金融产品创新,离不开标准制定、制度规范、激励约束机制等各方面逐步完善。钱立华建议,要优化绿色证券、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绿色股权投资等各类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制度要求,以推动银行、保险、信托、基金、证券、资管等各类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为市场提供多元化的融资产品与工具,以满足绿色低碳转型的多元化融资需求。
推动金融五篇大文章协同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指导意见》以较大篇幅提出,要推动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协同发展。
业内专家表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彼此促进,相互影响。例如,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均为金融体系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其发展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服务对象也有着一定的重合性。一方面,过去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主要集中于大中型绿色项目,农业、小微企业等普惠主体参与有限;另一方面,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和绿色发展离不开农业、中小微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农业和林业是我国重要的碳汇来源,小微企业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关系着“双碳”目标的实现。此外,在“双碳”目标下,普惠金融服务领域是适应气候变化和实现公正转型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我国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的趋势已初步显现。在绿色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方面,部分中小银行与开发性金融机构合作推进绿色普惠金融,浙江等地积极探索科技助力绿色普惠,推动数字技术在农业、小微企业等主体绿色认定方面的运用。在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方面,支持乡村振兴的绿色信贷余额持续增长,光伏扶贫贷款、农林业碳汇贷等绿色信贷产品不断涌现,绿色乡村振兴债券开始兴起,截至2024年6月末,累计发行规模超过600亿元。
在绿色金融与养老金融协同方面,钱立华表示,在养老资金的绿色ESG投资实践中,将ESG理念纳入养老金投资策略,已成为全球养老金管理的共同趋势。纵观全球管理规模居前的海外养老金可持续投资实践,尽管不同养老金所采取的投资策略不尽相同,但几乎所有养老金管理人都披露了完善的ESG治理、政策与投资策略等信息。在养老政策持续落地的推动下,养老金融产品在未来具备巨大需求及市场前景,其中,养老理财成为养老金融的重要拓展方向,而养老理财与绿色ESG理念高度契合,ESG养老理财可以成为未来绿色ESG理财产品的潜在增量。
实践中,数字金融与绿色金融的协同也颇为重要。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仍面临信息不对称、绿色项目和绿色企业融资难、企业碳排放信息难获取、气候与环境风险管理难等障碍,数字金融的发展为此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对此,《指导意见》提出,加强数字技术运用,优化推广智能化、差异化、场景化绿色金融服务。建立健全绿色金融基础信息数据共享机制,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技术等精准捕捉、整合、分析碳数据,盘活绿色资产,降低长江经济带经营主体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成本,相关融合有望进一步深化。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