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央行上线“公开市场国债买卖业务公告”

2024-08-30 10:10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8月28日,《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注意到,中国人民银行官网上线了“公开市场国债买卖业务公告”页面。此页面位于该行网站“公开市场业务”栏目项下,同栏目中有公开市场业务、央行票据业务等内容。截至发稿时,“公开市场国债买卖业务公告”页面中尚未更新相关操作内容。

页面“上新”,或预示着中国人民银行下场买卖国债脚步渐进。今年以来,该行不断释放将买卖国债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的信号。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可以作为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财政部也曾撰文明确,要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金融改革的协调配合,支持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与高级分析师冯琳表示,开设国债买卖业务栏目,意味着未来中国人民银行国债买卖会有较高的市场透明度,有助于增进与市场的沟通,及时传递政策信号,畅通货币政策传导。

7月初,中国人民银行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了国债借入操作,这实际上意味着该行已具备了在公开市场开展国债买卖的“弹药”。

从市场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债券市场现券总成交218.7万亿元,同比增长34.2%,交易量快速增长。资金大量涌入债市,造成我国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债券市场期限利差、信用利差缩小甚至拉平,累积了一定风险。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多次向市场“喊话”,提示长期国债收益率风险。

2024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今年以来,部分资管产品尤其是债券型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已明显高于底层资产,主要是通过加杠杆实现的,实际上存在较大的利率风险。未来市场利率回升时,相关资管产品净值回撤也会很多。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