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2022年进出口银行湖北省分行运行情况

2024-07-04 17:09
来源:《湖北金融年鉴》

[概况]

2022年,进出口银行湖北省分行(简称)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助力稳定经济大盘为主线,以聚焦主责主业、强化职能定位、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为主题,全力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截至年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441亿元,较年初新增 165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412 亿元,较年初增加177亿元。年末表内资产超过145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 13%;不良贷款额及不良率实现“双下降”,不良率低于全省同业平均水平。获得“金融支持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外汇评级中获评“A级单位”。

[业务发展]

一、落实稳经济大盘政策(一)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一是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关键时期“特种部队”作用,全力实施“护盘行动”。全年累计签约本外币贷款超过1352亿元,累计投放本外币贷款 984 亿元。二是增强信贷投放主动性、均衡性。加强授信前瞻性谋划,拓展优质项目储备,积极争取信贷资源,实现贷款月度新增平稳有序增长。全年追加投放人民币规模30亿元,政策性业务规模15亿元。

(二)推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落地见效

是成立基础设施基金工作专班和4个工作组,形成"1+4"组织架构。建立每日工作专班例会制度,逐人,逐户、逐节点推动项目落地。二是强化银政对接和同业合作。与省、市发改委和同业银行建立立体化、多层次对接机制。三是聚焦主责主业。领导班子班长及班子成员当好"首席客户经理”,迅速行动、靠前服务,在企业和项目等方面做好营销对接。全年共完成8个基金项目的投放工作。

(三)推进重要项目建设贷款投放

持续推进基础设施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设备更新改造贷款、煤电保供贷款等专项工作。累计向五大基础设施领域投放贷款117亿元,支持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签约3个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项目,金额合计超过6亿元;年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超过416亿元,同比实现新增59亿元;投放全省首笔煤电保供专项贷款,全年累计投放超过7亿元。

二、支持外贸促稳提质

成立扩大外贸信贷投放领导小组,印发《分行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工作方案》,切实发挥外贸融资主力军作用。一是优化进出口项目投放结构.做对做好外贸供应链企业金融服务,助力初级及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加大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支持,实现全省“光芯屏端网”、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领域服务全覆盖。二是强化外贸产业供应链服务效能。为外贸核心企业上下游小微企业发放累计近2亿元的“保理 E贷”贷款;为外贸产业链企业、核心外贸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近154亿元贷款,全流程培育外贸主体竞争优势,全链条保障外贸产业链协同发展。三是“点、线、面”全方位支持外贸发展。累计提供8亿元支持汉欧国际物流园、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中心、武汉精准医疗产业基地等贸促平台建设。全年累计投放对外贸易贷款676亿元,累计投放外贸产业贷款688亿元。年末外贸产业贷款余额占比54%。

三、支持“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抢抓 RCEP 生效机遇,以支持工程承包项目为抓手,全力服务荆楚企业“走出去”,助力湖北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支持马来西亚在建单体最大桥梁项目、缅甸规模最大酒店项目、印度尼西亚大规模铁路网扩建项目、中资企业在中东欧地区承建的最大水电站项目、安哥拉最大用电中心项目、纳入中孟两国重点合作项目备忘录的高速公路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助力加快构建湖北省外向型经济新格局。截至年末,“一带一路”倡议下贷款发放同比增长57%,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7%。

四、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补短锻长

深耕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领域,支持汽车、大健康、现代化工等优势集群做大做强,帮助省内企业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补短板、锻长板。全年累计投放制造业贷款377亿元,年末制造业贷款占比达 31%;累计投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 165亿元,新增 56亿元。一是深耕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聚焦湖北打造“51020”现代产业集群目标,以4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抓手,全力支持“光芯屏端网”、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支持培育12家拥有产业链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企业、2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二是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实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工程,支持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五、支持绿色转型

引导信贷资源投向低碳经济和绿色环保领域,不断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等领域的资金支持。积极申报人行专项贷款工具,获批碳减排和煤碳清洁利用2个专项再贷款合计 16亿元;为多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绿色能源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相关项目入选全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首批经典案例;争取绿色专项贷款,率先引进国际资金服务湖北省属企业绿色发展,支持湖北首个收录全球基础设施中心(GIH)项目库项目,累计为10个新能源项目签约新开行转贷款30亿元,放款近 19亿元。全年累计投放绿色贷款74亿元,年末贷款余额新增 29亿元。

六、推动普惠金融培优扶弱

(一)完善机制建设

进一步规范普惠金融综合管理,加强业务合规管理,落实用款利率监控,严格审核小微转贷款每季度实际用款人台账及风险共担转贷款用款清单,开展转贷行后评价,确保符合监管要求。

(二)让利企业

在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开展过程中严格执行“七不准”“四公开”相关要求,免收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手续费、管理费等费用。

(三)丰富产品

通过丰富小微企业转贷、供应链保理、保理E贷等产品,持续加大对普惠金融信贷投放力度。全年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转贷款 41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0亿元,终端服务小微企业达480余家。

[金融创新]

一、开展“风险共担”转贷款业务

创新推出小微外贸企业“风险共担”转贷款业务,完善风险控制机制,由小微外贸企业与转贷行共同分摊风险,进一步提高转贷行合作积极性,提高引入政策性金融活水灌溉小微企业质效。全年累计投放“风险共担”转贷款1.6亿元。

二、开展供应链融资及再保理业务深挖外贸产业链供应链,与保理公司深度合作,为民营小微供应商提供再保理金融服务。2022年,获批成为总行供应链再保理业务试点分行,选取业内大型保理公司作为此项试点业务的首次合作方,聘请经验丰富的专项律师提供法律服务。全年为150余家小微供应商累计办理总金额约3.7亿元再保理业务。

[风险管控]

一、强化内控合规自律机制

一是建立多元化问责机制。根据违规原因、性质和影响等,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加大员工行为管控力度,督促全员遵章守纪。二是开展专项排查。根据操作风险关键指标,累计开展数十次专项排查,堵塞操作风险管理漏洞,提升操作风险管理精细化水平。三是组织开展自查、互查及抽查工作,推动重点问题得到解决。四是强化跟踪治理。通过风险防范集体会商、项目提前介人、建立“容缺”台账等方式,实施及时有效的跟踪和监督。

二、加强金融风险管控

一是积极化解潜在风险。进一步收紧风险敞口,对相关项目开展持续追踪、观察,“一户一策”推动化解潜在风险。二是做好全方位风险防控工作。积极开展风险防控三年行动“回头看”,制定年度风险防控和资产保全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方向和目标。三是强化客户监测和风险预警管理。全流程运用RAD 系统,完成分级核查。根据外部形势变化和业务实际情况,主动开展石化化工、旅游、房地产和面板等行业风险排查。制定2022年境外信贷业务风险防控与化解工作方案,从8个维度提出针对性举措,加强境外贷款风险防控。四是加强反洗钱工作。开展反洗钱“大起底”活动,围绕反洗钱机制建设、客户身份识别等11大板块,抓实抓细反洗钱基础管理工作。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进一步完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组织架构与消保工作机制,切实履行金融机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主体责任,落实事前审核、事中管控、事后监督全流程管理规定,规范各种经营行为,形成“高层重视、中层担当、基层落实”的有效机制和良好氛围。针对法人客户特点,制定具有进出口银行特色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妥善处理客户征信异议。强化机构行为规范,加强金融消费者财产安全保障。切实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树立分行良好形象,持续推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