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2018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北省分行运行情况

2019-11-11 10:15
来源:《湖北金融年鉴》

  【概况】

  2018年,农发行湖北省分行(简称)紧紧围绕“建成支点、走在前列”部署,主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脱贫攻坚、长江大保护、乡村振兴和实体经济发展,为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年末,全行贷款余额2688亿元,创历史新高,贷款净增530亿元,增长24.6%;各项存款余额935亿元,居全系统第3位。实现账面盈利34.5亿元;不良贷款和不良率实现“双降”,风险总体可控。在总行2018年度绩效考评中,省分行进入小组第一方阵,获得了绩效考评优秀奖。分行下辖95家分支机构,总人数2550人。

  【业务发展】

  2018年,农发行湖北省分行坚守本源、专注主业,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年投放各类贷款1009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多投放249亿元,贷款净增530亿元,居全国农发行系统第2位。

  1.聚焦主业,守住“中国粮仓”。协调在全国率先出台小麦临时收储政策,协商中储粮分公司在全国第一批启动中晚稻托市预案。做足做满中粮、中航等总行“银企总对总”合作协议下的授信额度。全年累计投放粮棉油贷款121亿元,支持各类主体收购粮食149亿斤。其中,投放夏粮收购贷款13.3亿元,占总行下达投放任务的133%,完成率居全国第一;投放中晚稻收购贷款37.5亿元,完成总行下达投放任务的107%;发放轮换贷款31.82亿元,支持企业轮入小麦6.92亿斤,稻谷19.6亿斤。支持粮食全产业链发展,建立市场收购主体客户群,新准入客户16家,审批市场化收购资金5亿元。创新“平台+”贷款模式,在中国农谷核心区发放2500万元中长期贷款,支持推进富硒大米、五谷营养米等产品体系建设。开展国家政策性粮食库存大清查,加大粮棉油去库存力度。

  2.精准发力,服务脱贫攻坚。围绕解决贫困地区“两不愁、三保障”,提高扶贫资金效益。全年共发放精准扶贫贷款256.7亿元,贷款余额823亿元,占全行贷款余额的30.61%,高于全系统4.4个百分点,居全系统第7位;扶贫贷款余额比年初净增137.97亿元,增速20.1%,高于全系统13.7个百分点。四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扶贫贷款余额604.02亿元,占全行精准扶贫贷款的73.39%,当年累放182.59亿元,占全行精准扶贫贷款投放的71.13%。一是支持“住有所居”。加快专项贷款的投放,重点保障国家明确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稳步实施。全年发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51.88亿元,为12万名搬迁人口改善了住房条件。二是支持“学有所教”。以PPP模式和自营性教育扶贫贷款项目运作,实现全系统首个PPP教育扶贫项目落地。年内审批项目2个,审批金额5亿元,投放贷款3.9亿元。三是支持健康扶贫。投放健康扶贫资金2500万元,填补全省该项业务空白。四是支持贫困村提升。通过扶贫过桥贷款等方式,积极支持农村道路交通、农村社区综合服务、高标准农田建设、安全饮水、贫困村提升工程等项目,全年累计投放贷款48.75亿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5.36万人。五是支持产业扶贫。精准对接贫困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培育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带动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累计发放产业扶贫贷款42.4亿元。

  3.坚持“惠民生”,支持棚户区改造。积极抢抓政策重大调整的“窗口期”和“机遇期”,做好棚改信贷资金服务工作,全力支持棚户区改造项目。全年投放棚改贷款511亿元,同比多投放212亿元;共支持新建安置房29万套,统筹购买安置房6万套,单一货币化补偿安置14万户,覆盖了全省13个市(州)、神农架林区和106个县市区,惠及41万户、132万人。

  4.助力长江大保护,呵护绿水青山。支持开展全方位的长江大保护行动,与中建三局、中国一冶签订共同打造生态长江的战略合作协议,在湖泊湿地生态修复、江河湖库水质提升、城镇污水垃圾处理、水上污染综合治理等方面,为实现“生态湖北”的发展目标提供金融支撑。全年累计投放贷款93亿元。

  5.创新模式,增强发展能力。加大PPP融资模式和公司自营融资模式项目营销力度,涉农资金整合、PPP和自营等新模式得到推广应用,累计支持自营和PPP中长期项目38个,审批贷款141.8亿元,投放67.4亿元。其中,大东湖核心区污水传输系统工程项目是全国第一个水利PPP贷款项目,也是全国贷款金额最大的水利PPP贷款项目。获批全系统首个PPP教育扶贫贷款项目,健康扶贫业务实现全省零突破。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审批全省首个以土地指标增减挂扣为还款来源的项目。荆州市监利县支行以总行创新“试验田”为契机,获批全系统第一笔整县推进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8亿元。

  6.出台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出台服务乡村振兴支持实体经济十条措施和奖励办法,汇编《实体经济准入标准》,明确粮棉油产业化及农林牧副渔等“三农”领域为支持重点。积极对接省工商联、省扶贫办和省光彩会推荐的三期《申请政策性金融支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民营企业名录》,支持名录中企业52家、贷款余额13.57亿元,分别占比22%和27.3%,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6342人。全年投放贷款88.13亿元,新增实体经济客户104家,客户总量达到310家,贷款余额203.94亿元。

  【运营管理】

  1.稳存款。组织开展“存款攻坚年”活动,实行存贷一体化营销。持续加大城投债、土储债、棚改债、涉农整合资金等存款营销力度,加强账户资金管理,强化贷款客户交易对手及上下游企业、关联企业开户管理。推广棚改资金直接支付方式。各项存款日均余额954.7亿元,较年初增加155.5亿元,净增额居全系统第1位。

  2.强基础。一是倡导和践行“你的安全、我的责任”合规理念。举办“合规知识大讲堂”,开展“你的安全,我的责任”大讨论,提升全员合规意识,凝聚合规共识,构筑合规文化。二是加强放款监督。明确划分基层行、前台部门、信贷管理部门在放款审核中的职责,统一放款审核标准和要求,定期梳理放款监督中的问题,防范操作风险,确保放款工作有序进行。三加强贷后管理。出台加强贷后管理工作意见。成立贷后管理督查组,定期开展分片督查。实施非现场监控,建立贷后管理问题台账。以宜昌、随州分行作为试点行,启动贷后检查尽职管理系统试点工作。四是加强财会基础工作。加强对收息资金的监测管理力度。坚持勤俭办行,推进公车改革等工作,进一步降低费用开支。五是提高贷款定价水平。对贷款定价实行全面化、差异化、精细化管理,贷款利率平均上浮幅度8.44%,较上年增加6.84个百分点。

  3.强机制。一是完善基层党建机制。在省行机关组建联合支部,推进三级行党建共建、省分行领导班子和处长党建联系行制度。二是完善业务考核机制。加大绩效考评与收入分配、职务晋升、培训开发、员工奖惩以及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用人机制的挂钩力度,充分发挥绩效考评的指挥棒作用。三是完善青年干部培养机制。严格好干部“五条标准”,优选年轻干部进行下上交流任职锻炼。出台《员工关怀管理办法》,加强人文关怀。

  【风险防控】

  一是大力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制定印发《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实施细则》,明确各类风险归口部门,制定全省全面风险“三步走”推进计划。细化风险监测预警工作,强化风险缓释,提高押品审查质量。二是配合地方政府开展隐性债务清理认定工作。成立隐性债务清理认定领导小组,明确前中后台部门职责,研究隐性债务清理的指导意见,努力防控政策性风险。三是全力推进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大力实施不良贷款“降旧控新”工程,进一步压实不良贷款清收责任,通过司法诉讼积极推进现金清收;稳妥开展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累计清降不良贷款9.6亿元,实现了不良贷款“双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