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18年,湖北省农信联社(简称)持续推进责任银行、合规银行、智慧银行建设,持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打好“金融风险防控攻坚战”,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截至年末,总资产突破11000亿元。各项存款余额8510亿元,较年初增加450亿元,增长5.58%,市场份额和净增份额均排全省银行机构首位。各项贷款余额5432亿元,较年初增加580亿元,增长11.96%。实现净利润87.23亿元,同比增加11.4亿元,增长14.98%;缴纳税收46亿元。全系统有77家市县农商银行、2142个营业网点,在岗员工33100多人。
【业务发展】
1.优化业务结构。一是深入开展“结构调整年”活动,落实信贷“五个转变”,在做大总量中优化业务结构,提升业务质量和效益。截至年末,单户500万元以下贷款余额1677亿元,较年初净增402亿元,增长31.53%,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9.85个百分点,贷款结构进一步优化。年末各项贷款客户总数86.9万户,较年初增加18.8万户。二是积极推进多元化经营,资金业务突破2380亿元,较年初增加106亿元,增长4.79%;综合收益率4.5%,实现收入120亿元,同比增加13亿元,增长12%;资金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31%,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2.服务乡村振兴。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决定,实施金融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金融支持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壮大工程等“十大工程”,将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二是推广乡村金融服务,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截至年末,全省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3068.14亿元,较年初净增134.73亿元。三是加强与政府合作。与荆州市人民政府签订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支持荆州江汉平原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建设,通过产品、服务、模式创新,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农商样本”。在钟祥、利川召开服务乡村振兴现场会,打造服务乡村振兴“四站合一”模式。四是建设服务乡村振兴示范行28家,建立示范点31个,创新推广“美丽乡村贷”等特色信贷产品50多个,创新“农商银行+乡村旅游+农户”等特色服务模式56个,累计发放贷款852亿元,大力支持乡村振兴项目建设。
3.助力精准扶贫。创新“七专”工作机制,加大扶贫贷款投放,规范金融扶贫工作,抓好驻村扶贫帮扶。在恩施召开规范金融精准扶贫现场会,金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年末,全省农商银行发放扶贫小额信贷66亿元,完成省扶贫办下达省联社50亿元任务的133%,占全省扶贫小额信贷60亿元投放任务的110%,占全省银行业当年投放总额的90%,不良率仅0.06%,直接或间接带动30万户贫困户增收,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扶贫工作突出的支持单位”。
4.支持小微、民营企业发展。一是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十条意见,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服务实体经济。截至年末,1000万元(含)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57亿元,较年初净增147亿元,增速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9.21个百分点。二是开展微贷业务。成立微贷中心,组建推广专班,各市县行成立小微金融部,组建微贷团队,搭建微贷营销框架。建立省、市、县三级培训机制,对各级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全体信贷人员开展培训,累计开展驻场辅导216天,举办培训班39期,培训8300人次。全力推广经营类微贷、消费类微贷、银税互动类微贷、线上网上类微贷“四类模式”,营销成效显著,资产质量控制良好,综合经营效益较高。年末,微贷余额111亿元,较年初净增92亿元,占全部贷款净增额的21%,微贷客户数6.4万户,同比增加5.63万户。逾期90天以上不良贷款1863万元,不良率为0.19%。平均收息率8.9%,高出各项贷款收息率2.86个百分点,全年实现贷款利息收入约4.5亿元。
5.发展电银业务。一是开展“科技创新年”活动,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方式和管理手段,取得丰硕成果。二是提升创新能力。首次以内部竞标方式发布38个科技自主研发项目,自主研发客户经理APP、智能存款等项目,其中5个获全国性奖项。系统功能明显优化,电子银行产品新增功能116项,功能优化19项。三是拓展智慧渠道。手机银行客户680万户,较年初净增184万户,增长37%,活跃率达到21.3%。扫码支付有效商户77.5万户,较年初净增6.8万户,日均引流资金达到7000万元。拓展行业应用216例。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78.76%,同比增长2.4个百分点。
6.加强投资业务发展。全年购买地方政府债券164亿元,同比增加72亿元,增长78%;投资省内企业债券75亿元,同比增加17亿元,增长29%。
【产品和服务创新】
1.创新存款、理财产品。加快智能存款产品研发,上线“活期宝”“定期宝”“薪金存”等8类35款产品。推出“朝夕利”系列、“金三峡锦囊”系列、“襄银财富”系列等理财产品,受到市县行和广大客户欢迎。
2.创新通用型和区域型信贷产品。一是推出“出口退税贷”“纳税诚信贷”“个税贷”等3款通用性贷款产品。二是开发“机械设备按揭贷款”“虾稻贷”“个人汽车二手车按揭贷款”“美丽乡村贷”“外贸贷”等5款区域性信贷产品。
3.创新微贷系列产品。研发设计经营微贷、标准抵押贷、超额抵押贷、白领贷、房主贷、车主贷、银税贷、烟商贷、福e贷等26个通用性的综合产品;指导市县行按照产品最小化和“一业一品”的原则,针对特定行业的客户群体研发45个区域性个性化产品。
【运营管理】
1.推广集中授权和集中对账模式。树立大运营的观念,积极推行市级集中授权和县级集中对账作业模式,黄石、荆州、襄阳等8个市州行已完成市级集中授权推广任务,71家行成立对账中心,45家已正式运行,进一步节约了人力资源、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防控了操作风险。
2.全面抓好安防管理。一是完成营业网点视频监控联网改造,实现省、市、县“三级”视频监控一体化联动。所有营业网点、自助银行、业务库、自助设备全部达到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全评估最新标准。二是创新研发“安保通”智能APP,坚持365天×24小时不间断防控。三是首创“全方位、全流程、全智能、全天候”的大安全管理“四全工作法”,确保无“四类”案件和重大火灾事故发生。
3.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成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完善投诉受理、处理机制,细化投诉管理流程,加强与消费者沟通协调,全年消费投诉降幅7.76%。
【风险管控】
1.争取党委政府支持,营造良好风控环境。一是联合省委政法委组织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综治办等部门召开支持农商银行清收不良贷款专题会议,开展“飓风行动”“亮剑行动”等专项行动,加大对不良贷款清收力度。二是针对农商银行不良贷款案件,省联社提起诉讼,获得全省政法系统“快立案、快审理、快裁定、快执行”的支持。重点打击骗贷、信用卡诈骗等行为,受理案件金额总计118亿多元,收回8.4亿元。三是向省委政法委提交100户不良贷款重点客户名单,省委政法委协调公、检、法部门联合办案,重点清收。
2.创新风险贷款工作方法。一是实施风险贷款季度通报制度、现场督办制度、省联社部门挂点帮扶制度和省联社“三长”约谈制度,对重点市县行实行定点帮扶。二是严格落实风险贷款占比与管理人员工资系数上下浮动政策,压实风险防控的“五个责任”。继续打好组合拳,综合运用续贷、重组、追偿、处置等清收处置“二十法”,有效推进清收化解工作。
3.加强大额贷款风险化解。一是按照降旧控新的原则,规范全省农商行银团贷款管理,对孝感、襄阳等13个市州行,黄石、红安等58个市县行进行专项督办,化解银团贷款风险。二是加强大额贷款风险评估服务,帮助市县行规避政策、法律、财务风险,全年评估贷款22笔,金额31.89亿元,加强新增大额贷款风险的源头控制。
4.加强反洗钱工作。健全反洗钱组织体系,明确省联社理事会、高管层职责,将反洗钱工作纳入理事会议事内容。组建反洗钱集中作业中心,配备人员,专职履行反洗钱职责。完成新反洗钱系统一期项目建设,优化改造核心系统12大类15项40余支交易,实现客户身份证明文件到期提醒、高风险客户提示等功能。落实客户身份识别和大额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共识别和报告重点可疑交易报告94份。
5.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加大金融知识宣传,重点普及反假币、反宣币、反洗钱、防范和打击电信诈骗及非法集资等知识,累计开展活动3300场,受众近13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