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2019年武汉农村商业银行运行情况

2020-11-10 15:15
来源:《湖北金融年鉴》

【概况①】

2019年,武汉农村商业银行挂牌成立10周年。自成立以来,武汉农村商业银行始终坚守“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实体、服务民生”的市场定位,深入推进“特色银行、精品银行、智慧银行”“三个银行”建设核心战略,紧紧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总体目标,奋力夯实客户、资产、服务、管理“四大质量根基”,推进高质量发展。截至年末,资产总额2856.13亿元,较上年增长13.04%;各项存款余额2165.86亿元,较上年增长6.46%,排名武汉市同业第四;各项贷款余额1510.45亿元,较上年增长14.24%,排名武汉市同业第八。资产总额、各项存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分别是2009年成立之初的5.29倍、4.63倍、4.97倍。年末资本充足率13.79%,拨备覆盖率177.94%,流动性比例74.20%。在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中排名第54位,在全省百强企业中排名第45位。服务布局实现由地方性银行向区域性银行的突破。截至年末,共设立230家分支机构,其中武汉本土分行1家、一级支行22家、二级支行186家;在咸宁、黄冈、宜昌3个城市设立异地分行网点21家;在湖北、江苏、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6个省(自治区)发起设立“长江系”村镇银行47家。

【业务发展】

1.对公业务。截至年末,日均10万元及以上法人客户13331户,较上年增加1064户。年末对公存款余额1338.18亿元,较年初增加13.44亿元;对公贷款余额999.45亿元,较年初增加80.21亿元,其中民营企业贷款余额704.02亿元,较年初增加64.87亿元。一是专注普惠金融,全心服务小微民营。专设小微、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净增额考核指标,推出专班、专组、专人“三专”服务模式,不断改进完善服务小微民营企业质效。与国开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代发贷款5.5亿元,利用转贷资金定向支持小微企业;与省再担保集团合作,按照“4321”“442”风险分担机制,加快信贷投放。截至年末,支持普惠型小微企业9311家,贷款余额96.52亿元,全面完成“两增两控”目标;累计向人行申请支小再贷款6亿元,支持小微企业200余家;发放“应急贷”86笔,金额11.92亿元,占武汉市发放量的70%以上。荣获“最佳普惠农村商业银行”等多个奖项。二是专注绿色金融,全力支持科技创新。围绕“一芯驱动”战略实施,与省再担保公司合作推出“4321”风险分担模式,授信40亿元支持长江存储、弘芯半导体、吉利汽车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新兴产业布局。投放10亿元支持武汉华星光电液晶面板项目建设,荣获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优秀农商行奖”。截至年末,支持科技型企业433余家,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26.5亿元,较年初增加29.2亿元。三是专注民生金融,跟进重大项目建设。跟进军运会主干道木兰大道及黄土公路升级改造工程,授信6000万元支持军运会射箭馆项目建设。全力支持光谷生物城、中法生态城、新港华中贸易服务区建设,助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积极探索债务置换模式,快速化解政府债务20亿元。截至年末,支持总投资超过1亿元的重点项目贷款余额211亿元。

2.个人业务。年末个人有效客户33.24万户,较年初增加4.07万户,增长13.94%;储蓄存款余额827.68亿元,较年初增加118.03亿元,增长16.63%,创历史最高水平。年末个人类贷款余额305.56亿元,较年初增加45.68亿元,增长15.44%;实现理财销量362.96亿元,贵金属销量774.45万元。一是加快零售产品研发。创新研发5个系列共10款储蓄特色产品,有效拉动储蓄存款的快速增长。年末储蓄存款日平余额增加81.55亿元。首推定期开放式净值型产品,年末理财日均净增额47.75亿元。上线ETC业务,全年共受理ETC申请3.1万笔,发行2.8万笔,申请量与发行量在全省3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中均排名第一。二是加快网点优化升级。制定网点布局三年规划方案,上线智慧柜员机一期、CRM二期项目,加快智慧网点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客户体验感和满意度。营业部、马鹦路支行等4家网点荣获“全国星级网点”称号。三是加快组织体系改革。制定《2019年零售业务改革推进时间表》,出台《关于推进零售业务组织体系建设提升发展质效的指导意见》,推动零售改革业务全面铺开、加快落地。年末共有22家单位成立零售业务部。

3.“三农”业务。年末涉农贷款余额754.21亿元,较年初增加84.56亿元,占总贷款的50%。其中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21.34亿元,较年初增加6.82亿元,增长46.96%,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幅32.72个百分点,达到“一个高于”的监管要求。一是服务乡村振兴。成立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持续深入推进“三农”特色化体制机制建设。中心城区金融服务着力向科技农业、环保能源、精深加工、物流仓储等新兴产业延伸,新城区重点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面,推进传统板块提档升级,初步形成“一行一策”的“三农”金融工作格局。截至年末,对接服务武汉市“三乡工程”实施行政村401个,为企业和居民提供信贷支持148.78亿元,较年初增加16.39亿元;建档乡村振兴重点服务客户名单127户,新增意向授信额度19.6亿元。二是支持产业发展。开办农业企业融资应急资金业务,全年业务量占全市份额的98%以上。启动20亿元的“生猪贷”项目,年末累计向65家生猪产业企业发放贷款1.58亿元。全年运用支农再贷款资金投放涉农贷款32.97亿元,荣获全省首批支农“再贷款示范行”称号。截至年末,信贷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3家,贷款余额41.55亿元;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15户,贷款余额27.18亿元,支持面、量均排名武汉市同业第一。三是助力精准扶贫。深化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融合发展,持续推广“惠农贷”“银保贷”“支农再贷款”和“农业应急资金业务”等惠农特色产品,切实将政府支农政策福利落地变现。全年发放扶贫贷款18.74亿元,规模位列全市金融机构第一,到期收回率100%,是全省承办扶贫小额贷款唯一一家信贷不良率为零的银行机构。

4.国际业务。全年贸易融资结算量36.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外汇折美元资产3253万美元,折人民币2.27亿元;实现收益3843万元;日均沉淀存款折人民币27亿元,高峰值达85亿元。一是强化联动营销。采取“上下、平行、内外、公私”四项联动机制,营销长江崇文、省粮油、长江存储等一批大客户。参与武汉市招商引资项目,作为武汉市民之家土地招投标外汇保证金唯一托管行,为多个香港投资主体办理土地招投标保证金结算,美元及港币存款最高峰折人民币超过85亿元。二是强化产品创新。构建多层次贸易融资产品体系。聚焦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围绕“供应链金融、衍生品资质、交易银行转型”三大主题开展专题调研,加快产品创新,推出出口退税贷、订单融资、贸融银关保等信用类短融产品,为中小微企业进出口贸易提供精准金融服务。三是强化统一授权。对分支机构低风险业务统一授权,实现贸易融资业务本地审批,极大简化低风险业务流程,提升贸易融资业务办理的便利性和高效性,实现低风险业务审批本外币一体化管理。

5.同业及投行业务。全年发行理财产品395只,募集资金577.74亿元,净值型产品规模达15.42亿元;开办投行业务18笔,金额67.3亿元,有效拉动存款40亿元,实现利润2.1亿元。一是推进理财业务公司化。探索理财业务公司化运营,开发“汉银财富涌盈”系列定期开放式净值型产品,年末累计发行18只,募集资金15.42亿元。全年共兑付理财产品424只,兑付本金547.03亿元,无一笔出现风险。二是推进同业业务专营化。按照“持有生息、交易获利”的思路,积极开展债券交易业务,持续推动同业业务由持有型、重资产向交易型、轻资产转变。年末资产规模817.7亿元,实现利润7.31亿元,其中交易资本利得0.68亿元,较上年增长161.54%,再次刷新纪录。三是推进公司业务投行化。积极探索“承销+投资”一体化模式,大力支持省宏泰集团、省科投、联投集团、江夏农投、武汉花投等重点客户,全年开展投行业务18笔,金额67.3亿元。

6.银行卡及电子银行业务。全年发行信用卡21.32万张,较上年增长41.38%;个人网银用户11.08万户,较上年增长4.35%;企业网银用户4.93万户,较上年增长13.63%;手机银行用户66.40万户,较上年增长27.19%;第三方支付签约卡154万张,较上年增长35%。一是持续推进渠道建设。投产新一代互联网银行平台和新一代客服系统集中外呼平台。创新微信发卡功能,进一步增强线上线下渠道协同。全年实现电子渠道交易1.06亿笔,较上年增长28%,电子业务交易替代率达91%。二是网贷产品实现“破冰”。推出宜昌“利享贷”,实现自营网贷产品零的突破。推动首个互联网资产对接产品“美团生活费”联合贷项目落地。年末累计发放贷款5.09亿元,惠及9.6万个客户,资金平均年化收益率11.5%。

【产品与服务创新】

1.深化产品体系创新。优化资产和负债端产品体系。推出“大额存单”“季利宝”“月利宝”等对公存款产品。推出“瞪羚贷”“3551企业贷”“快贷通”“安业贷”“安居贷”“利享贷”等信贷产品,有效满足不同客户群体资金需求。

2.深化金融科技创新。建立科技系统常态化评估机制,强化数据演练与分析,完成外部数据管理平台、开放式数据超市、“两地三中心”一体化运维体系建设,顺利通过ISO20000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实现运维工作向智能化、自动化发展,有效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风险管控】

1.加快不良清收压降。将清收指标与全员绩效挂钩,有效传导压力。围绕不良贷款“双降”目标,创新“五个锁定”“四个确保”“三个倒排”工作方法。紧盯任务,分类施策,充分运用批量转让、呆账核销、依法清收等手段,多措并举推动不良清收压降,快速消化历史包袱,做到“应收尽收、应核尽核”,实现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双降”,逾贷比控制在监管要求之内。

2.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启动风险偏好及限额管理体系项目建设,实行授权动态差别化管理。制定完善授信尽职免责管理办法。有效规范授信审查标准和信贷全流程管理。加强MPA监测调控,评级持续稳定在B级。制定执行LPR利率机制实施方案,促进合理定价,深入推进发展转型。紧抓监管指标达标工作,实现监管评级从3A到2C的跨档升级。深入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内控合规管理巩固年”活动,上线金融消费者投诉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合规精细化管理水平。

3.加大内控案防管理。深入推进内管质量考核和会计示范行创建,编制《柜面业务操作指南》,开发新一代账户管理系统,有效完善内控管理。成功上线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工作。完成第一批同城清算系统业务“无感迁移”,优化116个柜面功能点,加快推动集中作业二期系统建设,柜面流程更加优化。积极做好新版人民币发行,加强现金管理,在武汉市“现金示范行”创建工作中排名第一。全面做好“迎大庆、保军运”平安稳定工作,扎实开展消防设施、安全管理大检查,获得武汉市金融机构安全评估第1名。

①注:文内数据为武汉农村商业银行全口径统计数据,包含咸宁、宜昌、黄冈3家异地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