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18年,武汉农商行(简称)始终坚守“支实扶小”市场定位,大力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积极投入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坚持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各项经营指标稳中向好。截至年末,全行资产总额2531.86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034.38亿元,剔除土地保证金因素,分别增长12.5%、11.7%;各项贷款余额1322.22亿元,增长14.2%,存款、贷款的增量、增速双超同期。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4.8亿元,增长0.14%。实现账面利润31.65亿元,净利润27.79亿元。资本充足率13.91%,拨备覆盖率168.33%,流动性比例58.39%。共设立226家分支机构。其中,在武汉市设立205家分支机构(分行、一级支行23家,二级支行182家),实现全市各乡镇、街道机构网点的全覆盖;在咸宁、黄冈、宜昌设立3家异地分行和21家异地分行网点。共有正式员工4700余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71.7%。
【业务发展】
1.对公业务。年末对公存款余额1324.74亿元,较年初增长1.43%;日均3万元及以上法人客户2.48万户,较上年增加0.39万户,增长19%。一是大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紧抓湖北自贸区建设、长江新城建设、世界军运会等重大战略机遇,建立重点客户重大项目名单库,制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积极抢占发展先机。紧跟长江经济带保护、荒山全绿化、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城乡垃圾无害化全达标等重大生态工程,累计向东湖生态绿心建设、巡司河污染治理、城市垃圾处理等项目授信35亿元,助力生态化大武汉建设。二是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在武汉、宜昌举办支持民营企业推进会,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十八条措施,提出服务民营企业“3个70%”承诺,制定减费让利政策。研发推广“专保贷”“助保贷”“无还本续贷”等产品,有效满足民营小微企业不同成长周期的金融服务需求。截至年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520亿元,占对公贷款总额的56.46%,远高于全省银行业平均水平,完成“三个不低于”和“两增两控”目标。三是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推进“双招双引”“万千百”工程,举办武汉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融资对接会,推广未来收益权、股权质押等融资方式在绿色、科技型企业的运用,支持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设备生产与制造、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产业,以“金融血液”推动区域新旧动能转换。支持科技型企业324家,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97亿元,其中,专利权质押贷款余额7.1亿元,累计发放贷款6.8亿元,份额占武汉市60%以上。
2.个人业务。截至年末,储蓄存款余额709.61亿元,较年初增加40.41亿元,增长6%;个人类贷款余额244.57亿元,较年初净增74.97亿元(剔除“三农”压降4209.21万元),增长11.2%。一是搭建大零售组织体系。深化零售业务部改革试点,全面搭建零售业务部组织体系,实现3家异地分行零售改革全覆盖,武汉本地12家分支行成立零售业务部,推动形成大零售业务格局。二是启动智慧型网点建设。与武汉市不动产登记局签订“共建智慧政银服务平台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不动产抵押登记及注销在银行实现一次办理。持续完善智能网点建设规划方案,通过信息化、无纸化智能设备布设,促进网点服务更快捷、更智能、更安全,进一步提升了客户体验。三是打造多样化产品阵容。启动大额存单业务管理系统建设。完成理财产品手机银行购买功能上线工作。上线“利享存”产品,满足客户短期储蓄需求,有力促进储蓄存款稳定增长。
3.支农支小业务。支农支小信贷总量、投量、增量继续保持武汉市同业领先水平。一是服务乡村振兴。出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意见》,制定支持武汉市“三乡”工程、都市田园综合体创建等系列实施方案,搭建起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对接武汉市“三乡”工程推荐村塆,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广黄陂木兰花香、蔡甸花博会等一批省市级样板工程。截至年末,涉农贷款余额669.65亿元,较年初增加71.22亿元,支持涉农主体2.84万户,充分发挥了金融支农主力军作用。二是助推小微发展。制定《支实扶小实施意见》,专设“两增两控”“小微贷款净增额”“小微贷款净增结构占比”等考核指标,出台降低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等优惠政策,严格落实减费让利政策,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小微贷款余额673.5亿元,占贷款总额的50.9%。
4.国际业务。年末贸易融资结算量14.36亿美元,同比增加61.4%;外汇资产规模达4.91亿美元;实现利润1881万元。一是延伸布局专门机构。继光谷自贸区服务中心成立之后,宜昌分中心(宜昌自贸区支行)正式投入运营,正式形成“一总两分”“多点开花”的自贸区业务经营格局,推动了国际结算业务和贸易融资业务齐头并进发展。在美国本土国泰银行开立美元清算账户。二是研究推出专项产品。研发推出“贸融银关保”“贸融银保贷”“海外代付”“出口定汇赢”等新产品,促进贸易融资业务的快速发展。成功办理武汉市首笔跨境人民币投标保证金结算,新增人民币存款约13亿元。三是试点授权专业审批。在光谷、宜昌两家分行开展国际业务权限下放试点,通过与本币信贷权限对应授权,实现了本外币一体授权审批,使80%以上国际业务均能在分行完成审批和办理。
5.同业及投行业务。全年发行理财产品383支,募集资金445.22亿元;开展投行业务10笔,涉及金额35.15亿元。金融市场部、资产管理部2个事业部实现净利润超过8亿元,占总利润的30%。一是发展轻资本同业业务。调整优化资产结构,全年压降同业资产204亿元、同业理财84.2亿元。强化负债端管理,发行同业存单619.1亿元,有效降低了资金成本,以“零资本消耗”为突破,推动同业业务向轻资本业务强势转型。二是推出开放式理财产品。发行“汉银财富·恒盈熠熠生辉”系列理财产品,实现7到366天理财期限全覆盖,理财销售突破300亿元大关。三是开展跨界式投行合作。购买宜昌高新投资开发有限公司10亿元绿色债券,助力长江大保护战略实施。开展扶贫债券业务营销,召开金融扶贫专项债券推进会,推广金融扶贫新模式。
6.银行卡及电子银行业务。全年发行汉卡借记卡301.38万张,较年初增加24.92万张;发行信用卡15.07万张,较年初增加3.79万张;个人网银注册用户达10.61万户,较年初增长7.89%;企业网银注册用户达4.34万户,较年初增长23.43%;手机银行注册用户达52.2万户,较年初增长32.23%;第三方支付签约卡近115万张,较年初增长40%。推进“三大平台”建设,实现新一代客服平台正式上线,正式启用“95367”全国客服热线;聚合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推出“汉卡e支付”收单业务,新增接入云闪付、电信翼支付、网易支付等支付渠道,新一代聚合支付平台初具雏形;以手机银行为重点,加快研发新一代互联网银行平台。网络金融业务再创新高,电子渠道交易量达8257万笔,同比增长39%,电子业务交易替代率达到88%,较上年末增加9个百分点。其中,移动支付业务量达4293万笔,超过柜面、自助线下渠道交易量总和。
【产品和服务创新】
1.创新信用卡系列产品。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客户精准画像,从客户属性、消费习惯等维度细分客群需求,推出宾分卡、三乡卡、学生卡等特色权益产品。创新开拓教育消费金融蓝海市场,推出学费教育分期金融服务,实现了学生信用卡的“零突破”,已发卡209张,分期金额291.26万元。
2.创新精准扶贫模式。自主研发精准扶贫主题数据“集市”,通过数据精准画像,一张视图了解贫困户家庭人口、脱贫状况、资金信贷等情况,实现对贫困户数据的采集、生成、汇总、统计的全流程自动化,深入推进“应贷尽贷、不落一人”金融扶贫政策的落实。年末扶贫贷款余额9.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83亿元,增长167%。其中,小额扶贫贷款余额1944万元,增长1520%;产业扶贫贷款余额9.14亿元,增长162%。
【运营管理】
1.强化科技支撑。一是实现武经开数据中心投产上线,完成“两地三中心”建设,开创“快同城、全异地、互联互通”新局面。二是开展信息科技安全检查,加强网络监测和系统安全监测,提高信息安全管理水平。三是完成江夏金库搬迁、江夏档案中心启用工作,提高营业网点、现金库、自助银行等场所的综合管控效率和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能力。
2.强化作业标准。按月编制《集中作业操作审核要点》,对作业类业务重点操作节点和授权类业务审核风险点进行重点提示,统一规范中心业务操作审核标准。充分利用监控平台,专人实时关注集中作业中心业务运行情况。开通集中作业服务专线,实时提供技术援助,促使柜面业务整体通过率由96%提升至98%以上。
3.强化会计管理。精心编制《会计管理制度汇编》,进一步规范业务操作标准和管理流程。将会计工作“示范创建”与“示范帮扶”有机结合,推动内控管理工作质量整体提升。梳理简化网点内部管理流程,实现柜面业务受理环节由网点柜员“一手清”转为后台“两录一校”,提升柜面服务效率。
【风险管控】
1.严抓信贷规范。一是把好贷前准入关。加强授信审查管理和集团关联授信管理,严格授信准入条件,完善授信审查模板,在源头有效防控风险。二是把好贷中审查关。实施授信业务全覆盖、风险隐患全揭示、整改落实全监督、发现违规全报告,进一步发挥风险经理的风控触角作用。三是把好人员检查关。定期开展对派驻机构风险经理贷后检查基础规定动作的跟踪评价,筑牢风险防控安全线。
2.严抓不良压降。一是全面压降不良,推出不良贷款管控“八项机制”和“六条措施”,通过“按日监测、每周通报、不定期开展现场质询”的工作机制,层层推进非应计贷款持续压降。二是创新清收模式。探索批量打包转让和自主核销的不良贷款清收模式,试行中心城区清收团队单独考核、单独管理的运行机制,推进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3.严抓合规管理。持续推动“内控合规管理深化年”活动,组织开展合规征文,拍摄合规微电影,开展“‘一把手’讲合规”和“合规知识大讲堂”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合规守法意识。推进深化市场乱象整治工作,推动反洗钱工作落地,持续加大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及员工行为排查力度,进一步夯实案防工作根基。
4.严抓内部审计。以防控风险为主线,创新审计技术、模式,切实提升审计质效,组织开展信贷业务、关联交易、经营绩效、风险管理等审计项目33项,对各级高管和重要岗位人员实施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充分发挥审计的第三道防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