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20年,浦发银行武汉分行(简称)坚持战略引领,认真贯彻落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立足服务实体,夯实风险管理,护航经济发展。分公司在省内设有网点43家;在宜昌、荆州、襄阳、孝感设有二级分行;共有正式员工830人,获评2020年度“金融支持武汉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单位”“金融支持复工复产和稳企业保就业工作突出贡献单位”。
【业务发展】
1.业务发展稳中有升。一是从资产情况来看,年末表内资产 806.60亿元,表外资产102.86亿元。二是从各项存贷款情况来看,年末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59.92亿元,较年初增加0.4亿元。其中,一般性存款余额651.81亿元,非银机构存款余额8.11亿元。人民币一般性存款日均余额622.13亿元。年末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78.85亿元,较年初增加64.47亿元,增长9.02%。各项贷款日均余额750.5亿元,较年初增加56.37亿元,增长8.12%。全年贷款净增64.47亿元,超出2019年16.23亿元。三是从利润水平来看,全年实现净利润6.79亿元,较上年增加0.24亿元,增长3.66%。
2.拓宽业务渠道。一是交易银行方面。商票贴现、供应链融资、国际业务均取得较大突破,实现中间业务收入4497万元。二是金融市场方面。全年累计销售利率债413.34亿元,销售同业理财86.42亿元,同业存单90.2亿元,均排名系统前列,实现金融市场收入2.76亿元。三是财富业务方面。着力推动总行重点产品销售,其中8支产品总销量及完成率均排名前15位,全年累计实现财富中收7438万元。四是信用卡业务方面。通过双卡拓展市场,全年累计实现考核口径营业收入21.89亿元,净中收12.21亿元,均排名系统首位。截至年末,实现营业净收入38.2亿元,计划完成率96.92%。其中,基础对公净营收14.67亿元,金融市场净营收3.13亿元,零售业务净营收20.72亿元。
3.打赢疫情防控和疫后重振攻坚战。一是引资入鄂。推动总行与湖北省人民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出台了支持湖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十条”支持政策,承诺未来3至5年内,为湖北地区提供不低于2000亿元的专项融资额度,同时与湖北省 10 家重点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累计签约金额1530亿元。二是助力“金融稳保攻坚战”。累计投放对公贷款372.27亿元。其中,新增5家保障类企业贷款26.59亿元,新增 17家重点保障类企业贷款7.35亿元,新增1008家普惠保障类企业贷款16.66亿元。累计批复39笔疫情防控专项授信,授信金额65.82亿元;实现疫情应急贷款投放20 笔,金额 10.23 亿元。三是创新融资模式。持续加大对湖北省龙头企业、重点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先后落地湖北省首单疫情防控私募债、华中地区港口行业首单疫情防控债,累计协助湖北省内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19只,金额112.4亿元,位列全省同业前列。四是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落地首笔互联网供应链快贷项目“摩贝快贷”,通过武汉市企业融资对接服务平台“汉融通”精准对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全年完成对接企业融资307 笔、对接融资金额20.54亿元。全年累计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货软平均利率4.95%,较上年下降109BP,普惠金融业务全面完成“两增两控”考核指标。
4.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一是扶持新兴产业。成功参与投放首期2亿美元在岸银团贷款,获批份额位列银团第二。该笔银团资金发放用于国家重点存储中心基地的一期项目建设,是分行成立以来参与的首笔外币银团项目。二是发展离岸业务。为湖北省疫情保障第一批目录企业“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发放首笔离岸银团贷款2亿元港元,离岸业务实现重大突破。三是支持本地企业。成功开展市属企业“武汉商贸集团有限公司”境外美元债发行业务。本次发行规模3亿元,其中分行认购4500万美元,提升了湖北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形象。
5.加强营运管理。一是确保特殊时期服务不断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运营板块迅速制定保障应急方案、远程办公及在线销售技术方案。在封城的76天内,组建“业务攻坚团队”,累计调度220余人次现场办公,日均时长超10余小时;后勤部门克服交通受限、小区封闭等困难,安排现场测试投产、系统运维和故障处置等各项工作。二是提升运营速度。集中上收影像资料扫描,自助发卡运维,将中场流程节点落地中场,将前台零散业务集约到后台,进一步减少网点运营辎重。上线“放审通”系统,实现放款业务提前预约,有效提升信用运营业务服务效率。使用NLP技术实现审批意见解析升级,增加自动判断系统规则,提高审核效率;提升OCR 影像质量,实现系统识别与业务资料比对审核,持续提升智能审核能力。三是加强科技赋能。开发 RPA集约应用,承接重复耗时、标准高频的工作;完成询证易、天眼风险监测等流程设计;拓展开发银行“B2C”和“1+N”模式,实现快速复制、新场景挖掘营销;聚焦系统分散用户体验不佳、数据统计报送量大等痛点,通过“报送易”“E键登录”等平台为客户“减负”赋能。
【风险管控】
一是加强风控体系建设。通过政策宣导、行业研究等措施规范授信流程,梳理风险管理责任清单,进一步厘清风险管理职责边界,压实一、二道防线责任,建立协同高效风险管理机制。完善贷后管理机制,加强资产组合管理,强化信用评级、押品管理,优化风险管理流程,提升精细化管理程度。二是做好控新降旧工作。围绕不良双降的核心目标,摸清家底严控新增,统筹兼顾加速降旧,持续提升化解风险隐患的能力。三是妥善处理逾期贷款。建立领导班子分片包干责任制,认领重点风险客户,组织召开29场资产质量督导会,逐户摸排存量授信业务受疫情影响情况,“一户一策”制定化解预案,推进落实企业纾困政策,化解信用风险。全年累计办理20户对公客户10.28亿元贷款展期,调整30户客户8.89亿元贷款还款计划,调整95亿元贷款结息方式。截至年末,表内不良贷款余额(不含信用卡)控制在15.47亿元,较年初新增2.66亿元;表内逾期欠息贷款余额由36亿元压降至13.17亿元。四是提升风险管理能数。通过运用“天眼”系统提升数字化风控水平。采取非现场监测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批量化、模板化的风险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