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光大银行武汉分行(简称)始终坚持“精品银行、诚信伙伴”的经营理念,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努力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更具特色的金融服务。截至年末,各项存款规模达到614亿元,较年初增加99亿元;各项贷款达到754亿元,较年初增加168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近27亿元。分行共有营业网点31家,合同制员工967人。
【业务发展】
以“争先进位赶超同业”为目标,以“公私并重内涵发展”为主线,各项业务实现较快发展。
1.公司业务。以拓展客户、扩大规模为目标,以轻资本、重结算、高收益为导向,综合开展负债及资产业务。一是加强客户群体建设。通过实施拓展新客扩大客户基数、提升有效户、夯实客户基础、建设重点客户群体、扩大特惠客户覆盖面等一系列举措加强客户群体建设。二是更新客户沙盘名单。梳理基础设施、民营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客户名单,开展客户拜访营销,挖掘业务机会,深化合作关系,完善落实项目储备工作,重点支持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和重要项目。三是提升综合效益。简化业务流程,推进移位再贷,提升投放利率水平,深度挖掘存量客户,做深做透重点客户,提升综合效益。设立集团联动中心,践行E-SBU协同发展战略。
2.零售业务。围绕“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的工作要求,推动网点、财富和个贷转型工作。一是加大存款产品营销力度,加强公私联动,夯实存款基础。二是以销售自营理财带动规模和利润增长,高收益的现金管理类和自营转型产品成为主要业务增长点。三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客户增长成为业务发展支撑。全面推进阳光服务工作,提高客户体验度,促进网点转型和业务发展。四是推进个贷转型,提升非房贷占比,优化业务流程,巩固业务合作渠道,改善整体收益,保证资产质量的稳定可控。五是优化社区支行人员结构,加强人力物力支持,激发社区支行的活力。
3.普惠金融。一是推进“三专”机制建设。成立普惠金融部,加快信贷工厂建设,支持普惠业务发展。落实小微专职审批人和风险经理派驻及审批转授权,提高1000万元以下贷款的审批效率;作为总行首批十家普惠金融专营机构之一的东西湖支行正式挂牌,出台专营机构管理实施细则,支持专营机构拓展业务。二是积极建立合作渠道。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战略合作保险公司、再担保公司等的沟通合作,持续推进银政保、银保、政采、“4321”银政担等项目。相继推出“武汉市科保贷”和“东湖高新科技贷”,签署“4321”银政担合作协议,承接银政担项目,并由担保公司、再担保、银行、政府按4∶3∶2∶1的比例进行风险共担。三是围绕核心企业,积极拓展供应链金融项目。四是牵头对接罗田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联合各方搭建平台,推进扶贫贷款的开展。
4.电子银行业务。坚持移动优先,积极运用金融科技;坚持项目带动业务,以市场化机制促进重点业务发展。一是做大、做强、做优云缴费,通过专场培训和项目拓展劳动竞赛等方式投产多个云缴费项目,提升云缴费品牌影响力。二是夯实电子银行客户基础,提升电子支付中收,实现收入同比增长85.37%。三是充分利用随心贷、直销银行、e托管、云支付等电子银行产品,推动各类创新创收的综合项目落地。
5.金融同业业务。推进金融同业业务转型,调整资产业务结构。在同业业务缩表的大环境下,资产业务的重心向持有到期、债券投资、资产证券化等转型。一是在持有到期受益权方面做好行内信贷表内投放的有效补充,积极与信托、券商、租赁、保险资管沟通,获取符合授信标准的项目。二是在同业资金投资债券方面,通过搭建“券商+银行发债部门”等30余家机构的业务信息渠道,确保实现对区域发债信息获取、处理的全覆盖。三是在同业投资资产证券化方面,围绕总行打造的“阳光ABS”为主线,立足区域特色、积极拓展渠道,类型涉及金融机构信用卡资产、个人消费贷款、医药流通供应链下应收款、房企应付款供应链、商业住宅CMBS等多种类型,投资系统内首单企业供应链细分应收款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四是以“蚂蚁计划”带动区域金融同业的全面合作。根据总行“春雨行动2.0—蚂蚁计划”,建立目标客户数据库,梳理辖内机构名录,制订分类营销方案,推动本地区法人同业客户的合作。五是依托阳光名品,发挥客户关系管理职能,通过高层互访、座谈交流、培训推荐等多种形式,对同业客户采取多维度、跨条线的综合营销。
6.贸易金融业务。一是大力发展内保外债业务,实现中收并带动国际结算量及存款。二是外汇业务实现突破,通过远期、期权、利率掉期等产品的运用,办理分行首笔期权和利率掉期业务,在外币客户中建立较好的品牌效应。银承、流贷客户向国内证转化效果明显,业务综合收益提高。三是保函业务发展迅速,品种日益丰富,新增汇总征税保函、内保内贷融资性保函、维修物品关税保函、煤炭产能指标预付款保函等。四是大力推动贸金产品运用。开展“阳光供应链”名品宣传推广活动,制定以“两会一册一群+一网一报”为主要形式的“阳光供应链”名品宣传推广活动方案,提升贸金品牌。
【风险管控】
按照“抢抓机遇、争先进位、公私并重、内涵发展”的工作思路,紧扣“扩大授信客户群和资产规模、保障资产质量、提高综合收益”三大核心工作任务,把准方向、突出服务支持、优化统筹协调、强化过程管理,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1.授信管理。在风险管理全流程中切实履行授信后管理、风险分类、拨备计提、风险预警、风险化解、放款审核、抵押登记和核保职责。一是完善授信管理制度体系。持续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制订多项规章制度,加强预警管理,强化授信管理履职到位。二是加强重点业务督导。有效落实风险与收益相匹配,不断提升信贷资产综合收益。三是管控资产质量。严守资产质量底线,对公风险事件发生频率大幅降低。
2.内控管理。一是强化机制建设。在辖内4家二级分行成立法律合规部,推进合规工作基层化、专职化。成立反洗钱监测管理中心,首次实现反洗钱数据监测和异常报送的集中管理。二是加大督导与考评力度。每季度开展对经营单位的合规考评,促进各单位“比差距”“知短板”,并强化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将发现问题通过平衡记分卡和员工违规积分予以体现,提升全行合规管理的活力。三是举办制度优化月活动。累计清理规章制度421项,新制定58项,继续适用312项,废止54项,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符合监管要求和规定。四是组织大型征信培训和征信专项排查,强化考核机制和问责处罚,征信合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3.风险管控。一是贯彻落实总行风险化解攻坚战和资产质量保卫战的工作要求,对风险客户制定“一户一策”的管控措施,推进资产质量管控工作。二是运用总行给予的政策,综合使用诉讼清收、重组化解、核销转让等手段管控资产质量,优化调整信贷结构。三是改进管理,加强对经济形势、信贷政策、行业发展、区域经济的分析,做好授信准入、退出和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提升风险防控质效。四是坚持每月滚动预测未来三个月分类迁徙情况,避免发生不良贷款的大幅波动。加大问题贷款主动清收化解力度,以现金清收为主要手段,充分运用风险化解政策及手段防范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