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2022年,工行湖北省分行(简称)紧紧围绕“先行区”建设目标,服务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运行指标持续向好。截至年末,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448亿元,较年初增加645亿元;本外币全口径投融资余额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1232亿元,较年初增加1279亿元。本外币全部存款余额8901.7亿元,较年初增加755.6亿元。年末不良率较年初下降0.06个百分点,资产质量继续保持优良。在2022年度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评价中获得A级评价。
【业务发展】
一、持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一)助力稳住经济大盘制定出台助力稳住经济大盘72条措施,积极开展金融稳保“早春行”和“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等活动,聚焦服务实体经济本源,紧扣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实现信贷总量同业领先、增量同比增多、结构不断优化。坚持主动发力、应贷尽贷、尽早投放,重点支持了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鄂州花湖机场顺丰转运中心(一期)、宜昌宁德邦普、东风岚图等一批重大项目。承销地方债461亿元占比15.65%,排名同业第一;承销企业债100亿元,占四大行总额的 27.65%。
(二)助力科技创新高地建设
充分发挥科创金融服务中心(武汉)专营优势,通过制定全周期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丰富多元化科创金融供给,持续提升对创新主体、创新链条的金融服务能力。积极支持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助力湖北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年末科创企业信贷客户达1992户,较年初增加515户,增幅35%;融资余额694亿元,较年初增加176亿元,增幅达 34%。
(三)助力制造强国高地建设
深入开展“制造业金融服务深化年”等行动,支持传统制造业升级改造、新兴制造业稳健发展及制造业服务延伸拓展,支持全省加快构建“51020”现代产业集群。年末制造业贷款余额690亿元较年初增加168亿元,增幅32%,同比多增93亿元;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410亿元,较年初增加164亿元,同比多增 101亿元。
(四)助力美丽湖北实现绿色崛起
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加快绿色投融资创新步伐,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政策,助力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年末绿色贷款余额1593亿元,保持同业第一,较年初增加 286 亿元。
(五)助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主动参与合理解决房地产资金硬缺口方案研究,做好对具备条件项目的信贷投放工作,在助力房地产项目快复工、早复工、早交付的同时,积极支持合规的新增融资年末房地产贷款累计投放89亿元,较年初增加14亿元,房地产贷款余额达到486亿元,其中保障性租赁住房业务投放26亿元,较年初增加19亿元
(六)助力稳外贸稳外资
大力推进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持续发展线上国际业务。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加大对重点外资外贸客户外汇融资投放力度,保障外贸企业稳健经营的资金需求。年末外汇贷款余额662亿美元,继续保持四大行第1位:跨境人民币结算量188亿元.同比增长 56%。
二、不断提升服务质效
(一)主动提供延期还本付息服务
加大对文化旅游、批零住餐、交通物流行业企业的纾困支持力度,用好用足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政策,积极支持疫情防控和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全年累计办理延期还本6148户,金额711 亿元。
(二)有序引导融资成本下降
加大贷款定价对实体经济的精准支持,推动货币信贷政策有效传导。新发放公司贷款利率3.37%,较上年末下降52个BP(较2019年末下降158个BP)为广大市场主体提供低成本融资服务。
(三)全力服务小微企业
深入开展“百行进万企”活动,着力提升“楚天贷款码”应用质效;积极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帮扶力度,普惠金融信贷业务实现增量、扩面、提质、降本。银保监口径普惠贷款增加120亿元,增幅50%;银保监口径普惠客户数31166户,较年初增加26286户;新发放普惠贷款利率3.81%,在同业中持续保持较低水平。
(四)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积极开展“民营企业合作伙伴服务提升工程”“服务进民企助力稳大盘”活动,为民企送政策、送产品、送服务、解难题,持续提升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质效,年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926亿元,较年初增加168亿元,同比多增48亿元。
(五)全力服务消费回暖
针对广大中小微商户出台系列支付优惠政策,落实支付降费,让利于民,助力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全年为40万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手续费合计1亿元,户均减免250元。开展信用卡“爱购湖北”活动,投入3000万元,实现直接拉动消费额 300亿元。
(六)全力服务乡村振兴
持续推进落实与省农业农村厅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助力全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做好涉农领域综合金融供给。推出“工银惠农贷”“香菇贷”“兴农茶叶贷”等涉农特色场景借贷方案,不断加强对乡村振兴产业的融资支持。年未涉农贷款余额760亿元,较年初增加131亿元,同比多增50亿元。其中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89亿元,较年初增加25亿元,同比多增9亿元。
【金融创新】
一、构建新市民金融服务体系
组建新市民金融服务专班,持续推进各项服务举措落地。推出新市民“1+3”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围绕新市民安居乐业、创业就业、医疗社保等各项需求,着力提供全方位、专门化金融服务。
二、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优化网点布局,设立7个重点区域网点、4个县域网点,整体装修改造66个网点。依托网点“工行驿站”,为快递员外卖员、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提供贴心公益服务。加快网点适老化改造,升级“老年专属”服务。
三、加快数字化转型
紧跟“数字换人”发展趋势,坚持将转型创新融入经营发展的全领域、各环节。加快数字生态建设,在政务、产业、生活、普惠、乡村等重点领域投产上线智慧政法“一案一号”税务贷、中港农贸批发市场线上商城、住建领域资金监管等数字化转型项目,着力解决客户服务和基层工作的难点、痛点、堵点。
四、丰富智慧服务场景
大力推广“工银e政务”综合服务平台,“智慧住建”服务客户达436户;“智慧校园”合作院校、智慧医疗”合作医院分别达39所、31个。
【风险管控】
一、做好“保交楼”金融支持
积极配合地方政府扎实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依法依规做好房地产市场金融服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年向总行申请对6户房企53亿元贷款调整计息周期.对21户房企办理展期或调整分期还款计划合计103亿元。积极应对“抱团停贷”风险冲击和疫情反复影响,主动为客户办理延期还款1754笔、9.34亿元,对8402名客户采取征信过滤措施,缓解客户焦虑情绪;对部分不接受现有纾困政策的客户暂缓催收、诉讼等工作。
二、巩固信贷资产质量
灵活运用现金清收、重组转化、呆账核销、依法诉讼、证券化等手段,加快不良资产出清。累计清收处置不良贷款61亿元,年末不良率0.87%,较年初下除0.06个百分点,资产质量继续保持优良。
三、不断提升合规经营能力进一步增强员工纪、法、规意识;全面抓实案件及重大风险事件联防联控深入开展员工异常行为常态化、智能化排查,加大违规问责力度。全年未发生重大风险事件和案件,继续保持安全、平稳运营。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解决好金融消费者“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投诉治理各项工作。深入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普及金融知识守住“钱袋子”等活动,扎实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设立纠纷调解室,充分运用金融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加大消保考核引导力度,强化责任追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