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21年,建行湖北省分行(简称)持续增强“三个能力”,深化“三大战略”,以新金融行动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资产质量提升。截至年末,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820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6437亿元。全年实现普惠贷款新增155亿元、绿色信贷新增 183亿元、涉农贷款新增172亿元、科技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新增 118 亿元。2021年,1名员工荣获“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分行践行“新金融”事迹被《人民日报》专题刊发3次、各类媒体报道 8000 余次。
【服务实体经济】
一、支持重大项目建设
对接“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助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年新增综合融资 1490亿元,新增各项贷款 735 亿元,排名商业银行第一。
二、支持经济恢复
落实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项目对接率达到97%,为项目提供授信 897 亿元、综合融资316.4亿元。全年承销各类债券199亿元,承销期数、承销金额及发行人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三、深耕普惠金融
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重点客群持续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及服务模式。截至年末,“惠懂你”APP 累计认证企业超27万户,授信客户7.21万户,排名建行系统全国第三;“善营贷”“善担贷”业务投放金额排名建行系统全国第二和第五。年末普惠贷款余额、增量、客户总户数均排名同类银行前列。
四、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设立省、市、县三级推进机构,开展“千镇万村”大走访,走访区域覆盖全省13000余个行政村。二是打造“5+N+3"乡村振兴服务模式。搭建“村里”“湖北数字农经网”等涉农系统平台,构建农村信用评价体系。三是围绕经营规模、销售收入、家庭资产等指标,为全省 1710 个行政村共 10 万户农户创建信用档案。四是围绕31类特色农业产业链推出10余款覆盖全省所有县域的助农惠农系列产品,满足农民和农企差异化信贷需求。截至年末,助农惠农系列产品服务农业主体 1.8万家、农户6.6万户。
五、助力科创企业发展
一是设立信贷创新实验室、光谷科创中心,创新推出“人才贷”“科技转化贷”等10余种专属产品,满足科创企业融资需求。截至年末,科创企业贷款余额347亿元;全年服务科创企业4014家,新增 1822 家。二是试点“科技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对创新能力强、有市场潜力的科创企业给予增信支持。三是设立19个“创业者港湾”,集聚优质资源,为科创企业提供“金融+孵化+产业+辅导”一站式综合服务。截至年末,入驻企业 2262 家。
【业务发展】
一、夯实客户基础
加强精细化管理,挖掘优势、支柱客户群体需求,强弱项、补短板,持续落实好各项客户拓展方案。全年实现对公账户新增突破5万户;私人银行客户总量、正常结算账户总量、CTS 客户总量、存管资金量、信用卡客户数、不动户占比均排名同类行前列;“龙智投”新增客户数排名建行系统全国第一;个人高贡献商户、对公纯消费类高贡献商户排名建行系统全国第三和第七;基层政府账户新增、“建融慧学”平台活跃客户数均排名建行系统全国第八;个人全量客户数、有资产开设实现消防系统全覆盖。 客户数均排名建行系统全国第九;账户开设实现消防系统全覆盖。
二、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一是成立绿色金融委员会和“双碳”领导小组,围绕 15 项措施开展“绿动未来”活动。截至年末,累计承销绿色债券59 亿元,排名建行系统全国第一;投资绿色债券60.9亿元;承销全国债券市场首批“碳中和”债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二是加强金融资源配置。引导绿色产业集聚,推动总行、子公司与武汉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公司签署碳达峰基金合作协议。
【防范金融风险】
一、制定信贷结构调整方案
按照“一行一表”“一户一策”要求实施资产质量攻坚战,持续提升不良处置量质效,优化资产质量。
二、开展“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活动
一是开展十大领域案件风险专项治理。建立内部审计“信息共享、要事共商、风险共防”机制,优化内部问责标准与流程体系,严格遵循制度流程、处罚标准,坚持“违规必究、失责必问”,严肃开展违规责任追究工作,构建覆盖全员的管理网格。全年监管转办投诉量压降成效显著,消保监管评价连续三年获评A类一级。二是“赋强公证”项目实现二级分、支行全覆盖,优化解决纠纷资源配置,进一步防范贷款风险,全年无重大违规、资金损失等事故及案件发生。
【改革创新】
一是依托住房金融领域传统优势,创新保障性租赁住房服务。上线“保障性租赁住房系统”APP,是全国首批上线运营的银行机构。全年通过住房租赁生态场景获客新增7万户,住房租赁平台注册用户超过 197 万户。二是上线“建行生活”APP,打造“手机银行+建行生活”双子星运营格局,新增 435 个四类典型生态场景。其中网点办政务”版块实现全省覆盖,政融支付平台日均交易量达到 2.8 万笔。全年实施 141个项目开发,投产上线 120 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