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2018年汉口银行运行情况

2019-11-11 10:37
来源:《湖北金融年鉴》

  【概况】

  2018年末,汉口银行资产总额3184.71亿元,较年初增加383.94亿元,增长13.71%。各项存款余额2123.07亿元,较年初增加361.05亿元,增长20.49%。各项贷款余额1370.64亿元,较年初增加222.88亿元,增长19.42%。不良贷款率2.1%,较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60.31亿元,同比增加2.68亿元,增长4.65%;税前利润17.37亿元;净利润19.03亿元,同比增加2.14亿元,增长12.67%。

  汉口银行共设立分支机构173家,其中,湖北省内分支机构164家,重庆市机构9家。发起设立枝江汉银村镇银行和阳新汉银村镇银行2家村镇银行。全行在岗员工3994人。

  【业务发展】

  1.公司业务。一是拓宽负债来源渠道,稳固存款规模。在营销低成本核心负债的同时,大力拓展社保、国库定存、保险协议存款等主动负债业务,促进对公存款稳步增长。二是加速交易银行转型,提升盈利能力。实施营销推动、产品推广等多措并举,加快交易银行业务发展。全年贸易融资发生额为187.60亿元,同比增长114.94%;贸易金融业务实现中间业务收入6538.86万元。三是加强重点项目管理,开展精准营销。确定全行重点项目清单,与重点招商引资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全年营销跟进招商引资等重点项目336个,申报授信金额424亿元,累计投放118亿元。四是持续优化产品服务,促进业务发展。制定、修订《进口押汇业务管理办法》《商票贴现业务管理办法》等9个产品办法,优化电票业务流程,研发“智尊宝”“惠企存”等存款新产品,为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截至年末,全行对公存款余额1328.18亿元,较年初增加121.91亿元,增长10.11%;对公日均存款1176.22亿元,较上年增加106.59亿元,增长9.97%;对公表内外贷款余额1116.36亿元,较年初增加104.75亿元,增长10.36%;实现对公中间业务收入3.36亿元。

  2.国际业务。增加国际结算网点,扩大服务范围,全行具备对公或对私结售汇资格的分支行数量分别达到70家和43家,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截至年末,全行办理国际结算业务6250笔,国际结算量21.94亿美元。

  3.零售业务。一是提供“九通储蓄”特色产品和服务,客户个人金融资产管理持续优化。二是创新发展“九通理财”特色服务。向客户提供自营理财、代理银行理财、国债、基金、保险、第三方存管、贵金属等种类丰富的资产配置工具,提升综合理财服务能力。三是稳健发展“九通快易贷”“九通卡”业务。加强目标客户九通信用卡交叉销售,拓展信用卡特色分期业务,

  创新发展线上消费贷款业务。四是深化政务金融服务。打造武汉市社保卡主办银行服务品牌,武汉市社保卡市场占有率超90%。为武汉市工会会员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和特色会员服务,工会会员服务卡发卡量超百万张。五是强化品牌建设。构建“心金融”“伴邻里”的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服务体系,深耕社区银行特色金融服务,丰富“九通”系列产品,强塑零售银行“邻里金融”品牌。

  4.投资银行业务。一是主承销业务获得交易商协会高度评价,成为湖北省内唯一一家具有B类独立主承销业务资质的法人机构。全年主承销业务发生额为50.5亿元,新增投放债融通16.3亿元。二是探索非标业务可持续发展。将产业基金逐步调整为债权融资计划,开展银团贷款和并购贷款等业务,推进项目有序投放,实现非标业务投放97亿元,管理非标资产余额288亿元。三是依托专业化债券分销团队开展轻资本的分销业务。截至年末,全行投资银行业务投放额113亿元,资产余额304亿元。

  5.电子银行业务。一是加快渠道创新升级,推进互联网银行的转型。上线直销银行公积金线上提取、手机武汉通、线上保证金等新业务和新功能,有效提升对客户的线上服务能力。二是拓展线上线下渠道,打造民生金融服务体系。推出直销银行查询公积金、养老保险账户、医疗保险账户服务;实现直销银行本地政务类服务,完成养老年审上线;上线“直销银行线上保证金”业务,可快速完成购房认筹服务的全流程办理。三是拓展支付收单市场,推动便民示范工程。与29所学校签约,累计服务1.9万名学生,线上缴款超2000万元;拓展武汉市医保定点药店的医保和自费资金结算3872家;实现银联云闪付APP的接入和线上开户功能。四是优化自助渠道建设,推动网点智能化的转型。创新推出社保卡移动服务模式,持续加大柜面存折客户分流。截至年末,全行个人网上银行客户180.3万户,增长14.8%;手机银行客户169.3万户,增长8.9%;企业网上银行客户5.42万户,增长15.57%。全年电子银行交易额1.94万亿元,增长15.48%。

  6.自营投融资业务。一是提升投资研究和风险管理能力。依托投资研究会、资产负债会、风险评审会的“三会”机制,搭建宏观及政策研究、资产负债管理技术、大类资产配置模型。二是增强交易能力和组合管理能力。在交易能力上,搭建交易团队,逐步建立模块化的宏观分析框架、市场博弈模型、发掘投资价值和交易机会,制定债券交易各项风险指标限额,严格把控交易权限、交易敞口、止损平仓线等,在策略和风险约束的严格指导下开展交易业务;在组合管理能力上,全面贯彻FOF投资理念,引入组合管理系统,以基金会计运用和估值技术建模为基础,实现组合的净值化估值管理与监测。三是建立同业客户管理理念。依靠产品创新主动定位目标客户,通过业务合作逐步实现对有效客户的培育和渗透,反哺业务发展,形成完善的同业客户管理网络。截至年末,全行自营投融资业务规模1102.04亿元,经济资本回报率达17.32%。

  7.票据业务。以“做票据业务发展的转型者,做大客户票据直贴营销者,做分支行票据营销支撑者,做行外票据市场的经营者,做利润效益增值的创造者”经营指导思想为指引,将“票据金融”打造为汉口银行特色金融品牌。积极开展票据ABS投资业务,加强各级市场联动,以“直转通”“直再通”产品推动全行票据贴现、转贴现、再贴现业务共同发展,严格风险控制,确保票据业务合规稳健经营,实现了规模、质量、效益的同步提高。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上海票据交易所“优秀银行类交易商”。

  8.科技金融业务。一是制定出台《汉口银行科技金融“百千万工程”行动计划》,明确了今后五年全行推动科技金融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和措施。二是创新打造以汉口银行为主导的包含券商、投资机构在内的“投贷联盟”合作平台,推动13家分支行与5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业务对接。三是设计推出“启航贷”产品,服务中早期企业的金融需求,建立长短期限信贷产品的搭配模式。四是将科技型企业保证保险贷款试点业务升级为“科保贷”,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推广到全市。截至年末,全行科技型企业客户2265户;科技型企业表内外信贷业务余额192.68亿元,其中,表内贷款余额(含贴现)107.66亿元。

  9.小微金融服务。一是加大小微信贷投放。单列小微信贷计划,将小微企业贷款增量目标细化分解至各分支机构落实责任,加大考核督导力度。二是加快客户结构调整与业务转型,突出支持新民营经济发展。加强政银合作、银担合作、银税合作,积极参与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直接融资渠道,打造小微金融服务平台。加强公司、投行和小企业的横向联动,依托线上融资产品、大数据运用等手段和技术,运用“以大带小”营销获客模式,积极对接新民营经济发展需求。截至年末,全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77.34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单户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余额100.26亿元,同比增长20.28%。

  【产品和服务创新】

  一是推出“九通快易贷”线上消费贷款、房屋抵押贷款履约保证保险业务、“抵e贷”二期、“启航贷”、扶贫小额信贷产品、资本市场股权质押式回购业务、“九通招商贷”和“科保贷”等8个资产业务类产品。二是推出“九通惠企存”负债类产品。三是推出代理销售个人金融产品业务(信托代销)中间业务类产品。四是推出收单业务在医疗行业应用、智能设备电子同城转账功能、学费线上代收业务、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在线贴现、再保理和九通商务卡财务报销系统等6个服务创新类项目。五是推出直销银行V3.0版、VTM机应用系统升级和电子商业汇票业务优化项目2期等3个系统支撑类项目。

  【运营管理】

  1.持续推进会计营运改革,着力打造高效运营平台。升级账户管理系统,实现开户各环节时点记录,完成异地分行系统上线;优化远程集中授权系统,实现业务全流程监控管理;启动综合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推进支付结算业务电子化、智能化创新,实现柜面业务电子印章项目、“智汇宝”业务的上线运行;通过系统平台改造,实现柜面业务10余项操作流程的优化;建设完善电子票据交易系统,完成纸电票据交易融合、行内系统直联中国票据交易系统改造。

  2.提升营运精细化服务水平,助力业务发展。优化企业开户服务、推动改善营商环境,直联武汉市金融服务平台工商信息、湖北省工商局网上政务服务中心,实现工商注册、银行账户开立一站式服务。为全行70余家客户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上门现金服务,全年整点上门收款封包现金11.21亿元,完成100多家近150次的学费代收。

  3.加强账户管理,做好单位结算账户年检。全年共完成单位结算账户年检49881户,全行年检率达98.96%;实现非武汉地区分行账户管理系统全面上线,有效促进分行账户管理规范性。

  4.促进网点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实施全能柜员制。出台《汉口银行全能柜员制实施工作指引》,在全行144家营业机构推广实施全能柜员制,在提升网点资源利用度、厅堂服务效率、网点零售业绩、人员综合素质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风险管控】

  1.持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一是根据宏观形势变化和本行业务发展需要,实施制度“生命周期”管理,不断完善制度体系。二是推进新一代信用风险管理系统、非零售内部评级系统、押品系统等“三大系统”建设。三是加强宏观审慎监测分析,MPA宏观审慎管理能力持续提升。四是实施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将资本充足目标、风险偏好和经营战略传导至各个层级和条线,促进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2.加强操作风险与合规风险管理。扎实推进“内控合规管理深化年活动”和“员工行为教育规范专项活动”,加强全员合规教育,深化内控案防检查,提升反洗钱质效,严格考核和违规行为积分,不断强化合规意识,层层落实案防责任,切实防控案件风险。

  3.加强信贷业务风险防控。落实“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实施审慎授权,完善信贷风险预警模型,加强潜在风险管理,实施档案影像化,完善快速问责和督导督办工作机制,及时识别、化解、处置风险,信贷风险得到有效防控,资产质量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