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2018年湖北银行运行情况

2019-11-11 10:37
来源:《湖北金融年鉴》

  【概况】

  2018年,湖北银行紧紧抓住加快发展、防控风险、提升盈利能力三个重点,全力服务实体经济,推进转型发展,严防金融风险,推动全行实现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截至年末,总资产规模2427亿元,较年初增加315.5亿元,增长14.9%。各项存款余额1605.8亿元,较年初增加225.8亿元,增长16.4%。各项贷款余额1111.3亿元,较年初增加153.1亿元,增长16%。实现营业收入66.5亿元,拨备前利润48.3亿元,净利润17.56亿元。在全省16个市(州)、51个县域设立机构网点210家,较年初新增12家。全行共有从业人员4571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73.6%。

  【业务发展】

  1.公司业务。一是筑牢客户基础。加大“深耕四区”的深度和精度,深入开展“春天行动”“拓户行动”,紧盯“三个客户”,实行名单制管理,积极拓展机构类客户存款,取得省级国库集中支付代理资格。截至年末,全行对公客户40889户,较年初增加7893户,其中,机构类客户1528户,较年初增加280户。二是加大重点项目建设信贷投放。对接省委省政府发展战略和重点项目,重点支持阳逻之心、军运会场馆建设等项目;与市(州)政府签约重大项目110亿元,投放贷款60亿元;新增投资购买地方政府债券29亿元,年末持有省、市、县地方政府债券余额136.1亿元。三是助力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全年累计为387家企业办理再融资和贷款重组96亿元。年末全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835亿元,较年初新增143亿元,增长21%,高于全行贷款增幅5个百分点,占全行贷款总额的75%;民营企业贷款余额549亿元,较年初新增142亿元,增长35%,高于全行贷款增幅19个百分点,占全行贷款总额的49%。

  2.零售业务。一是加力发展零售业务。年末全行零售存款达到539.1亿元,较年初新增95.5亿元,增长21.5%;个人客户426.81万户,较年初新增59.74万户。二是加强个人金融服务。推出“家园e贷”主打产品,实现客户申请线上化,线下业务流程全流水化,年末实现发放贷款5.58亿元。三是推进网络银行业务。实现二维码支付功能在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端投产上线,丰富了大额存单、“月月息”等线上定期存款产品。全行电子渠道替代率达到68%,较年初增加9.39个百分点。四是加快发展信用卡业务。搭建智能化获客平台及智能化营销平台,探索互金渠道合作模式,大力发展分期业务。全行信用卡累计发卡9.12万张,较年初新增2.43万张。五是推进普惠金融。建立社区普惠金融网格化工作站441个,为网格内75万名居民和小商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

  3.小微业务。一是延伸服务触角。全年新设8家市(州)小企业金融服务分中心和5个县域团队,已在省内13个市(州)成立了16个分中心、42个小微金融服务专营团队。二是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推出“神农贷”“科保贷”“税易贷”等零售产品服务,有效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截至年末,全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79亿元,较年初净增78.1亿元,增长19.5%,超出贷款平均增幅3.5个百分点。

  4.同业业务。一是在全国银行间市场年资金交易量达到4.3万亿元,跻身全国百强,居省内金融机构交易量首位。二是优化调整理财业务结构中同业占比,有效降低流动性风险。三是通过债权融资计划、北金所委托债券投资和信托计划等,为分支行解决了90亿多元的贷款规模,引入存款近40亿元。

  【产品和服务创新】

  1.推进产品和渠道创新。围绕“获客”和“活客”,提升产品与市场契合度和客户体验度,推出“日金月鑫”系列开放式理财产品,大额存单、“月月息”等定期存款产品,“快捷贷”“成长贷”“神农贷”“科保贷”等小微产品,“家园e贷”等消费金融产品,其中,“神农贷”“科保贷”填补了湖北银行在金融支持“三农”领域和科技创新方面的产品空白。加强与省老龄委、省供销社等单位合作,推出“金色乐龄卡”“裕农惠”联名卡、“税易贷”“一卡惠”生活消费服务生态圈等一批创新产品和项目实施落地。

  2.加强科技服务创新。一是加快新核心系统建设。完成新核心系统项目9个新建系统、178个配套系统的开发联调,已进入第二轮UAT测试。二是优化服务功能。完成69个系统共计416项功能的投产变更及优化,新建债券综合业务系统,实现债券业务及风险管理功能;对信贷、理财销售、同业业务、票据等业务系统进行功能优化投产。三是加快科技创新。国产密码改造试点项目通过国家权威机构检测验收,并获国家专项拨款65万元。

  【运营管理】

  1.实施“错位经营差异化高质量发展”战略。明确“三个服务”(服务政府、服务中小、服务民众)战略定位,回归本源,深耕本土,坚定不移地走错位经营差异化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制定调整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五年行动方案》,将错位经营差异化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2.推进组织机构改革。一是推行分支行等级管理。严格对照标准动态考核、动态调整,将等级行的待遇与全行员工挂钩。二是推进武汉城区机构改革。实行“一区一行”战略,调整设置16家武汉城区一级支行。三是推进事业部改革。启动网络银行部、信用卡中心、机构业务部改革,新设武汉业务管理总部、个人金融服务中心,提高总行直接营销服务和盈利能力。四是优化调整总行部室职责职能。调整5个涉贷业务部门职责边界,撤销机构管理办公室,调整有关部室职能,总行部室职责分工更加科学合理。

  3.加强资本实力管理。完成第二轮增资扩股工作,实现增资扩股30亿股,募集资金93.25亿元。股权结构持续优化,资本实力不断增强。

  4.夯实管理基础。一是制定科学制度流程。对现有的649个制度进行优化,废止70个,保留422个,修订149个,新增59个,构建“七个方面、五个意见、三个要求”的细化标准,提升制度体系的科学性。二是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资产负债管理机制、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初步搭建经济资本全流程管理框架,在人行武汉分行考评中,综合评价获评A类,存款保险评级被评为4级。

  5.加强盈利能力管理。一是开展“盈利能力提升行动”。从抓客户、抓小微、抓调整等8个方面,定目标、列措施、明责任。二是加强贷款定价管理。发布公司、零售贷款和投行类授信定价指导标准,重点支持小微和零售贷款等战略转型业务。三是加强预算管控和资源配置。强化预算过程控制,加大对信用债、投行业务等收益较高资产规模配置力度,在资本分配中引入定价水平和资产质量等调节系数。四是加强资本性支出项目、固定资产、重点费用和集中采购管理。

  【风险管控】

  1.强化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一是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推进新资本协议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内部资本充足评估(ICAAP)机制,强化全面风险管理报告机制,提升全行风险和资本管理水平。二是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定并实施《流动性风险三年防控方案》,开展流动性应急演练、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提升流动性风险应急管理能力。三是加强科技风险防控。开展互联网业务系统安全等多项科技风险评估,开展网联系统专项应急切换演练,全面梳理整改科技风险隐患。四是加强操作风险管控。严格落实关键岗位和人员强制轮岗、休假制度,实现全行网点检查工作全覆盖,规范系统运维流程,对应用系统用户进行全面清理和统一管理。五是加强声誉风险防控。严格执行内外部信息发布审核审批程序,实时进行舆情监测和管理,全年未发生声誉风险事件。六是切实落实反洗钱工作监管要求。健全完善反洗钱工作制度,开展反洗钱宣传培训和知识测试。

  2.提升合规经营水平。一是抓实合规责任。分层分级进行“内控合规管理深化年”活动和年度案防工作动员部署,签订合规经营责任状和案防责任书,层层传导并压实合规责任。二是抓好合规教育。搭建内网宣传平台,开展有针对性培训和测试,组织开展微电影大赛、合规征文活动。三是抓牢案件防控。全面开展案件风险排查,加强员工行为管理,大力开展非法集资、网络借贷、涉黑涉恶等风险排查,有效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和外部侵害。四是抓严专项治理。认真落实湖北银保监局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工作要求,对8大类、22个方面、127种表现形式进行全面自查自纠和现场专项抽查。

  3.严防逾期贷款风险。加大清收化解风险贷款的力度,通过压实责任齐抓共管、“控新降旧”双管齐下、精准施策克难攻坚,牢牢守住风险底线。年末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79.2%,达到了100%以内的监管要求。

  4.抓好安全生产。着力打造安全的银行,全面落实安保工作“六个到位”,完善安全责任机制,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做好重要安保工作,组织开展防抢劫、防爆、防恐等应急演练,提高全员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实现全年综治安全生产无案件、无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