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17年,湖北银行围绕加快发展、做大做强的目标,切实转变经营理念、发展方式,业务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截至年末,总资产规模达到2112.8亿元,较年初增加247.3亿元,增长13.3%。各项存款余额达1380亿元,较年初增加146.1亿元,增长11.8%。贷款余额958.6亿元,较年初增加119.7亿元,增长14.3%。实现营业收入50.7亿元,拨备前利润34.7亿元,净利润12.7亿元。年末,共在全省设立14家分支行,在武汉城区设立12家支行,机构总数达到198家,较年初新增11家,增长5.9%;共有从业人员4287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73.7%。湖北银行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获得“2017年度全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十佳商业银行”“2017年湖北十佳优质文明服务社会责任奖”“湖北省2017年度扶贫工作突出的支持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随州分行营业部、武昌支行营业部被评为“2017年全国五星级示范网点”。
【业务发展】
1.公司业务。一是“深耕四区”初见成效。与省水利厅、联投、长投、交投、宏泰集团等系统性客户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全行新增财政、社保等机构类核心账户42户,名单内重点优质客户37户。锁定1360家行政事业单位“薪火计划”目标客户、115个重点专业市场、330片重点社区,持续开展高频获客活动。二是信贷投放向民生领域倾斜。新增贷款主要投向政府类、民生类行业和领域,从国标行业分类来看,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较年初分别新增55.8亿元、19.4亿元和20.2亿元。三是债券资金监管业务推进有力。打通企业债、公司债、银行间债务融资等债券资金归集渠道,全年营销企业债、公司债资金监管账户10个,代理发债资金100.5亿元,占全省发行总额的17.4%,位列全省前二名。
2.零售业务。一是深入推进社区金融。通过深耕社区、实施等级行管理、整合片区资源等措施,社区银行储蓄存款接近23亿元,贷款规模突破29亿元,为实现整体盈利奠定了基础。二是深入推进金融服务网格化。已建立社区普惠金融网格化工作站332个,累计建档居民51.8万户、商户12.6万户。三是进一步提升电子银行使用率。新增网上银行9.4万户、手机银行13.3万户,电子渠道替代率达到58.62%,较年初增长22.92个百分点。
3.小微业务。一是业务辐射能力不断增强。新设十堰分中心,新设黄陂、宜都、临空港等6个业务经营团队,小微业务继续向地市、县域延伸。二是加快特色化产品创新。坚持为重点产业行业、重点区域、重点客户量身定制贷款产品,推出“厂房按揭贷”“水产贷”等产品,丰富了小微特色产品线。三是“银税互动”取得突破进展。与省国税局达成合作共识,签订合作协议,实现基于企业纳税信息和风险评估模型基础上的线上贷款审批。全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00.9亿元,较年初增加82.5亿元,增长25.9%,超出贷款平均增幅11.6个百分点,顺利实现“三个不低于”的监管要求。
4.投行业务。截至年末,投行业务余额达到204.7亿元,新增77亿元,计划完成率192%。一是标准PPP业务取得新的突破。制定了PPP项目投资管理办法,形成一套完整的PPP项目服务方案,并成功实施首笔10亿元财政部入库项目。二是拓宽资产流转渠道。成功通过银行业登记流转中心实现非标转标,腾挪信贷规模,降低资本占用。
5.同业业务。一是同业交易市场影响力大幅增加。金融市场业务累计完成资金交易3.9万亿元,首次跻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本币市场交易年度百强。二是业务资质实现进一步拓展。先后获得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承销商成员资格,取得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意向承销商资格,巩固了业务合作基础。三是服务基层能力有效发挥。加强债券分销、资产项目流转、资金对接、专属理财等业务的联动对接,增强了业务营销实力。积极压缩转贴现票据,对接同业市场,将分支行直贴票据转出,腾出规模用于信贷投放。
【产品和服务创新】
1.创新驱动能力增强。一是互联网金融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与第三方金融科技合作,推出“湖北银行收付通”APP产品,拓宽了获客和吸存渠道。二是金融市场业务创新助力分支行发展。通过债券投资与分支行联动,撬动政府平台资金归集,全年投资城投债42支、金额73亿元;通过北金所债权融资计划业务有效解决分支行信贷资源供需矛盾。三是外汇业务创新实现多项突破。实现境外投资并购、跨境人民币交易、服务贸易、外债账户开立、境外借款和授信开证等6项业务突破,业务量达1.93亿美元。
2.个人业务加速转型。一是有效引入AUM理念,强化AUM指标考核机制,探索以AUM为基础的管理体系建设,从考核导向上引导分支机构转变经营理念,真正以客户利益为中心,通过满足客户资产保值增值需求的同时,实现客户资产增值与银行资金沉淀的双赢。二是实现储蓄产品升级改造,创新开发大额存单、定期宝、活期宝产品。三是加快零售产品线上化布局进程,有效应对互联网时代客户行为的变化。四是制定《个人房产综合授信业务管理办法》,推出新型个人房产综合授信业务“房易融”产品。
3.服务社区居民能力有效提升。一是创造性地开展“四位一体”(社区金融小课堂、社区金融大讲堂、社区26℃公益行、社区志愿者服务队)金融公益宣传活动。全年累计与社区、物业、商户、媒体共同组织普惠活动1232场,持续开展人民币反假、防集资防诈骗等金融知识普及巡回讲座。增配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设施,将水电气费和物业费缴纳、组织医院巡诊、代收快递等功能进行整合,提高客户体验度,把网点融入到社区中,把社区支行打造成“金融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文化娱乐中心”。二是逐步搭建起以湖北银行为轴心的社区“异业联盟”体系。加大与各社区内餐饮、购物、观影、理发、洗车等商户合作,形成社区O2O金融服务生态圈,努力将业务生态做全做优、人缘地缘做深做透。三是大力拓展信用卡分期渠道。除持续开辟车位、家装、购车等常规的消费分期渠道外,拓展医疗分期、月子分期、家电分期、留学分期、继续教育分期等特色分期渠道。
【运营管理】
1.优化调整总行部室设置和职责。增设党群工作部、发展研究部、信贷管理部,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用、强化战略创新的引领作用、加强信贷业务的全流程管理。在公司金融部下设大客户服务中心,将网络银行部划转至零售金融部,将地市小微业务归入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统筹管理,着力增强了业务营销和服务能力。
2.积极实施“做大武汉、做强县域”工程。按照“一区一行,总行直管”原则进行组织重构,推动武汉城区支行在服务区域发展中尽快成长壮大。将武汉城区、县域支行行员等级与经营业绩、管理能力挂钩,打破行员等级限制,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全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做大武汉、做强县域尽快实现。
3.着力提升资本实力。在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发行25亿元二级资本债券,募集资金全部用于补充附属资本,有效提升了资本充足率水平。
4.建立资本约束机制。加强经济资本预算管理,设定经济资本管理限额,抵补资本耗用,腾挪资本占用空间,逐步引导全行优化风险资产结构,降低资本消耗。正式启动新资本协议建设,拟定了新资本协议实施整体方案,坚持分两步实施。
5.完善贷款投放规则。按照价高者优先投放原则,对拟投放客户进行排序,列出当期投放清单,按照投放清单实施贷款投放,确保了优质信贷项目投放,提高了信贷资产收益率。
6.实施电商平台集中采购。引入电商平台,对过去由各分支行分散、零星购买的办公用品、营销用品等实行集中采购。同时,强化财务预算控制,严控单一来源采购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中采购保障供应、控制成本的作用。
7.加快推进新核心系统建设。成立新核心系统建设专班,加快推进系统建设,已完成新系统建设总体方案、项目预算编制和审批等前期工作。
8.扎实开展“三项梳理”工作。对产品、制度、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共梳理业务产品122个,新增和修订规章制度216个,梳理工作流程241个,制定作业指导书183个,努力提升产品针对性和体验度,努力实现流程有序和透明化、经营和管理行为规范化。
9.积极推进机构网点建设。全年获准筹建、开业30家机构,其中,开业武汉城区支行2家、地市支行7家、社区支行1家、自助银行5家,另有1家分行、14家支行正在筹建之中。全行现有机构网点198家、离行式自助银行38家,服务触角不断延伸。
【风险防控】
1.信用风险得到有效遏制。一是压降逾期贷款取得一定成效。全年压降逾期贷款21亿元,压降逾期90天以上贷款9.3亿元。二是不良资产清收处置成效明显。全年清收盘活“名单内”风险资产46.24亿元、计划完成率102.53%。全年累计现金清收13.24亿元,占清收总额的28.63%。
2.流动性风险防控切实加强。坚持按季开展流动性压力测试,正式上线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开展流动性应急演练,有效增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与省内法人银行共同组建“湖北省楚银流动性互助联盟”并首任牵头行,获得央行债券质押常备借贷便利30亿元额度支持,有效提升了流动性风险抵御能力。
3.操作风险防控成绩突出。实现对全行189个网点业务监督全覆盖、营运条线检查19个分行级单位全覆盖、营运重点岗位轮岗轮调1360余人次全覆盖,有效防范柜面操作风险。升级和完善反洗钱系统,按照人行新规开展大额和可疑交易监测,有效防范反洗钱风险,被评为“全省反洗钱先进工作单位”。
4.合规安全经营取得实效。一是认真落实“监管风暴”要求。全面完成“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以及整治金融市场乱象的检查整改,扎实开展“亮剑行动”以及“内控合规管理年”建设活动,全年实现零案件。二是加强声誉风险防控。扎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切实加强舆情监测管理和应急处置,全年未发生声誉风险事件。三是全力加强安全生产。坚持安全无小事,认真落实“六个到位”,大排查、大整改扎实推进,全年未发生安全事故。四是专项业务审计持续深入推进。组织投行、不良贷款核销和风险贷款化解、新增贷款、信用卡以及微贷等专项业务审计,有效发挥了第三道防线的内部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