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17年,汉口银行资产总额2800.77亿元,较上年增加692.51亿元,增长32.85%。截至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762.02亿元,较上年增加336.97亿元,增长23.65%。各项贷款余额1147.76亿元,较上年增加162.69亿元,增长16.52%。不良贷款率2.13%,较上年上升0.15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57.59亿元,同比增加7.84亿元,增长15.76%;税前利润18.48亿元;净利润16.89亿元,同比增加1.77亿元,增长11.71%。
汉口银行共设分支机构156家。其中,湖北省内分支机构147家,重庆市机构9家。发起设立枝江汉银村镇银行和阳新汉银村镇银行2家村镇银行。全行在岗员工3821人(未包含派出汉融公司、汉思公司人员55人)。
【业务发展】
1.公司银行业务。一是加快推进改革转型。调整产品结构,运用轻资本、高收益的贸易融资业务产品帮助客户降杠杆,实现贸易金融业务发展提速。二是完善客户分层管理。调整优化客户结构,强化战略客户、优质客户营销,稳固客户基础和质效,实现高质量发展。三是升级完善公司业务产品。推进贸易金融产品线上化,开展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住房公积金等信息化建设,推进票据池项目、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流程改造优化项目。四是健全公司业务制度体系。强化业务指导,保障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截至年末,全行对公存款余额1206.27亿元,表内对公贷款余额799.85亿元,实现对公中间业务收入3.03亿元。
2.国际业务。一是完善机构功能,扩大客户服务范围。全行具备对公或对私结售汇资格的分支行数量分别达到68家和41家,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二是深化同业合作,拓宽客户服务渠道。与全球244家银行建立代理行关系,在境内外共设12家外币账户行,可对美元、欧元、港币、日元、加元等8种主要外币进行清算。截至年末,全行办理国际结算业务5278笔,国际结算量15.54亿美元。
3.零售业务。一是强化品牌特色。打造线下线上相融合的“邻里金融”特色服务品牌,丰富“九通储蓄”“九通卡”“九通理财”“九通快易贷”和“易生活”等“九通”产品服务体系,主动服务和引导个人客户需求,促进零售业务发展。二是创新发展特色理财服务。创新“三惠一大”特色储蓄存款产品,实现更佳存款体验;丰富自营理财产品,开展定制化理财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代理国债、基金、保险、第三方存管、同业银行理财等业务,提升客户综合理财服务能力,管理的客户个人金融资产和储蓄存款规模实现“双增长”,管理个人金融资产超过千亿元。三是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消费贷款业务。加快个人资产业务发展,把握一手房贷款市场机遇,扩大二手房贷款业务范围,重点支持购买首套房、改善经济房和棚户区改造的客户住房贷款需求;拓展信用卡特色分期业务;创新推出“理财贷”“市民贷”全线上信用贷款产品。四是积极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为武汉市社保卡业务主办银行,在全国首发三代社会保障卡,在全省首批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代发业务。
4.投资银行业务。一是加强产品运用,厚植业务根基。发挥非标融资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主导作用,实现非标融资业务余额225.77亿元。依托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商资格,发展债券分销业务,分销金额528.68亿元。运用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业务、债权融资计划等产品,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紧密围绕“发行一批、注册一批、储备一批、营销一批”的经营思路,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业务全面铺开,全年完成主承销业务13笔,发行额度42.3亿元。完成首笔5亿元债权融资计划,逐步构建多层次债券市场投融资体系。介入ABS相关业务,优化业务结构,积极盘活存量资产。二是引领业务转型,优化盈利模式。践行“轻资本、高效率、综合化”宏观发展理念,业务转型初显成效。截至年末,全行投资银行业务发生额952.76亿元,投放余额324.3亿元。
5.电子银行业务。一是加快推进互联网金融转型。完成电子渠道及互联网金融创新24项,个人网银、手机、直销银行累计升级36次。手机银行交易量同比增长93%,交易额同比增长179%,移动金融转型初见成效。完成直销银行行内开放式理财产品上线,创新发展直销银行保险产品,推出5款代销保险产品;推出“理财贷”产品,满足理财客户资金流动性需求;推出线上“抵E贷”,实现线上申请房抵贷,线下审核放款;将城市交通服务集成于手机银行,为武汉市民提供手机刷公交服务。二是加快推进“互联网+”线上线下融合。为武汉城市一卡通公司、市卫计委等单位进行金融云服务输出,打造金融云服务业务品牌;完成云端武汉市民7次用户体验及功能优化;开展武汉通充值优惠,践行普惠金融服务,全年充值超过16万笔;巩固医保线上支付优势,亮相“2017年全国人社信息化创新应用展”,展示了武汉模式的手机银医通,获得广泛关注和认可;开展药店聚合支付系统建设,支持全市2600家医保定点药店扫码支付。与蚂蚁金服签订总体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本地智慧城市建设。三是加快推动网点智能化转型。为促进网点减柜增效,布放“邻里宝”移动终端和智能柜员机两款新型智能化设备208台;全行智能设备年累计交易量164万笔,实现柜面同类业务40%替代;推动网点智能化布局,在营业网点内设置了“智能设备体验区”,开展智能化转型试点工作;推动上门营销智能化服务,有效支持了棚改和机关养老代发等项目。四是加大业务风险防控能力。聘请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开展电子银行业务和系统安全评估,达标率95.22%,安全评级为“好”。五是强化业务应急响应能力。组织开展700余项电子银行业务交易连续性运营演练,保障全行电子银行业务运行稳定;不定期发送电信防诈骗宣传短信,并通过手机、网银、自助设备等电子渠道宣传金融安全防范知识等,不断提升客户的安全意识;荣获中国金融认证中心2017年颁发的直销银行“最佳安全奖”。
6.同业业务。主动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确立“轻资产”的发展方向。一是在资产业务方面,缩短久期、压缩信用债以及传统同业资产,适度扩大利率债和现金类资产的配置力度,有效控制三大风险并提升经营效益。二是在负债业务方面,控制同业负债占比,合理安排负债结构,有效地维护了流动性合理稳定。三是在业务研究和管理上,初步建立适宜的业务研究和决策体系,加强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工,全面提升经营质量。四是在客户营销管理上,优化同业客户授信准入机制,初步建立了客户分类管理模式。截至年末,同业业务经营管理资产余额96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8亿元。
7.资产管理业务。推广开放式产品、开发高净值客户产品,继续坚持以个人客户为主、机构客户为辅的方向,为广大城乡居民和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理财产品。截至年末,全行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570亿元。
8.票据业务。一是紧跟票据业务集中化趋势,充分发挥第一批票交所上线成员单位的优势,积极发展票据业务。开辟票交所场内业务优先的“绿色通道”,与成员单位开展广泛的交易与合作。荣登上海票据交易所“2017年度交易十强”,荣获上海票据交易所2017年度“优秀银行类交易商”称号。二是转变票据业务模式。由短期定配交易转变为自营持有获利,以波段性操作择机买卖票据资产,有效控制流动性风险,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降低负债成本,有力支撑流动性需求。加强产品创新、深化市场研究,为重构业务框架和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深挖资管链条,在全票据资管业务链条上寻找新的切入点和盈利模式,从提高贴现效率和客户体验度入手,探索票据“互联网+”模式。全年票据业务交易量继续保持“万亿”规模,完成资金类业务1373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利润8141万元、净利润6105万元。
9.投贷联动业务。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相关运营管理项目获得人行批复,“投贷联动”试点项目储备有效开展,向创投子公司推荐备投企业25家。“投贷联动”模式创新积极推进,科技型企业认股选择权业务实现突破,共与16家企业签订认股选择权协议。“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产品荣获全国“十佳金融产品创新”大奖,并在全行成功推广。截至年末,全行共有科技型企业客户1860户,其中,授信客户388户;科技型企业表内外信贷业务余额155.12亿元,其中,表内贷款余额(含贴现)83.17亿元。
10.小微金融服务。一是持续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全面提升小微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小微客户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小微信贷投放再上新台阶。全年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356.6亿元;积极缓解小微融资难题,运用“小微金融债、支小再贷款”专项资金发放小微贷款56.84亿元;小微金融体制机制建设取得新成效,挂牌建立16家小微专业支行,在全辖所有网点开展小微信贷业务网点受理申请;坚持减费让利,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起草《新民营经济营销指导意见》,支持一批武汉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二是持续加大民生经济扶持力度。依托“创业担保贷”“纳税信用贷”“政融通”“文化贷”以及政府牵头“产业基金”等成熟银政合作模式,寻求并推进与政府部门在民生领域业务合作;积极运用市经信委组织的转贷应急资金,帮助企业实现低成本转贷;推进“银税合作”,发放纳税信用贷2.37亿元;支持“双创”工作,发放创业贷款3.97亿元,支持2000余人创业。截至年末,小微贷款余额309.38亿元,小微贷款客户6627户,申贷获得率97.01%,全面完成小微企业贷款“三个不低于”监管目标。
【产品和服务创新】
一是推出小微企业房抵贷、小微客户经营性房产按揭贷款、中银保贷款线上贷款、直销银行“抵e贷”、个人保证保险线上贷款、“理财贷”线上贷款、票据池和买方代理议付等8个资产业务类产品。二是推出九通惠享存负债类产品。三是推出保险在线销售、VisaEMV卡、类货币基金理财产品、利率型开放式分层产品、科技企业认购选择权业务、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业务和债权融资计划等7项中间业务类项目。四是推出直销银行V2.0版、手机银行V8.0版和资信证明等3项服务类创新项目。五是推出视频在线办理业务、全能柜员机、便携式自助发卡机、机构理财在线申请、信用证批量开立和手机武汉通等6项系统支撑类项目。六是推出企业财资管理平台管理模式创新项目。
【运营管理】
一是持续推进会计营运改革,助力业务转型。改革现金运营模式,深入推进向人行送缴现金清分业务、武汉地区部分离行式自助设备加钞维护业务的外包,有效提高了现金运营效率;组织安装款箱安全管理系统,加强款箱安全管理,切实保障在途款箱的运营安全;完成全行126家网点的206类授权业务后台集中处理上线,有效防范了柜面业务风险,促进了柜面操作的标准化。二是提高营运服务质量,增强业务支撑能力。整合综合开户流程,将单位结算账户开立和网银签约制证业务办理时间减少了2个工作日,有效提高了客户的体验度。
【风险管控】
一是持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公司治理体系,形成职责分离、纵向与横向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推进实施ICCAP项目、业务连续性项目和运行全面风险管理监测、报告机制,建立案件防控“人人负责”工作机制,风险管理和案防体系不断完善。二是加强操作风险与合规风险防范。优化组织架构,在总行设立内控合规部,强化内控合规和操作风险管理;全面开展“内控合规管理年”活动,持续开展“排险工程”,推进反洗钱风险监测管理平台建设,加强制度生命周期管理,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内控案防检查、内控合规考核和员工违规积分管理,防范各层级各业务操作与合规风险,不断提升内控合规管理水平。三是加强信贷业务风险防控。落实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的宏观政策,坚持“稳健投放、均衡投放、绿色发展、回归本源”,持续优化信贷客户结构;严格审慎授信,加强授信集中度管理,提高贷后管理质效;持续开展信贷业务风险排查,上线风险预警系统,监测和识别信用风险,及时处置化解风险。四是强化运营风险管控,完善内控体系,保障全行安全运营。扎实开展“内控合规管理年”活动,通过梳理完善制度流程、加强员工行为管控、提升教育培训水平、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持续提高风险管控水平。五是强化内控管理,落实风控制度。搭建“三维一体”岗位体系,实现前后台业务职责分离,强化业务检查与指导,加强总分联动,建立常态化风险管理机制,确保资产质量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