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北证监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不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化依法全面从严监管,把风险防控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辖区资本市场稳健运行,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1.持续提高直接融资规模。2017年,辖区新增2家上市公司,71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利用资本市场的主体进一步壮大。全省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总额达1945.0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1.31%,助力企业去杠杆、降成本。其中,首发融资13.8亿元,上市公司再融资669.97亿元,非上市公司债券融资249.51亿元,“新三板”企业增发融资36.33亿元,区域性股权市场直接融资26.40亿元,地方政府债首次登陆沪深交易所,共发行30支,融资949亿元。
2.持续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并购重组中的主渠道作用,引导上市公司专注主业、提高质量,助力经济转型升级。2017年,辖区4家上市公司实施并购重组,涉及金额261.61亿元,这4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较上年同期大幅上升,实现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功能,服务农业供给侧改革。积极推进美尔雅期货达成首单鸡蛋期货车板交割。指导长江期货以玉米和豆粕期货品种为切入点,帮助秭归县3家生猪养殖企业开展生猪饲料风险管理,降低企业养殖风险;帮助1家蛋鸡养殖企业“保险+期货”项目成功落地,助力企业稳健发展。
3.持续开展资本市场扶贫攻坚。制定《湖北证监局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湖北脱贫攻坚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明确“一司一县”的工作重点,以产业扶贫为抓手,确定黄冈为对口扶贫市,利川为对口扶贫县。深入对口市县开展现场调研,细化资本市场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具体措施,对贫困地区拟上市挂牌公司实行“专人接待、专人解答”制度,做好政策咨询和服务工作,为贫困地区政府负责人和拟上市企业负责人授课,倡导并支持辖区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扶贫工作。全年全省4家贫困地区企业挂牌“新三板”;协助黄冈、利川引进资金、物资200多万元,其中50万元为上交所公益基金项目;长江证券和天风证券与省内郧阳、红安、房县、利川等贫困地区签订“一司一县”结对帮扶合作协议,长江期货和美尔雅期货分别对秭归县、蕲春县开展爱心捐赠,辅助教育发展。辖区各上市公司在贫困县和帮扶村发展特色产业项目49个,完善配套设施建设项目93个,惠及70多万贫困人口,解决当地5500多人就业问题,累计投入21.5亿元。
4.持续支持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积极推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与全国股转系统建立合作对接机制、优化股权结构、提高合规意识、加大业务创新力度,指导区域市场开展普惠金融,深耕县域金融,形成76个特色县域板块,培养一批具有县域特色的挂牌企业产业集群。积极服务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印发《湖北证券期货行业支持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设立合资证券公司,广泛动员各类市场主体发挥自身优势参与自贸区建设。年末,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立“海创板”,吸引海外归国人才,挂牌企业30家;长江证券在自贸区设立分公司。
【市场监管】
大力推行依法监管、全面监管、从严监管,推动上市挂牌公司和证券期货基金机构加强规范运作、提高合规意识,促进湖北资本市场规范发展。
1.落实依法监管理念,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制定或修订《湖北证监局行政许可工作指引》《湖北证监局法律小组工作制度》《湖北证监局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细则》《湖北上市公司监管风险防控工作指引》等14项局内工作制度,堵塞制度漏洞,确保全局监管执法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对全局信息公开、复杂疑难信访事件、投诉举报事项、监管措施等开展全面法律审核,全年共出具书面法律审核意见共51份,有效预防和控制全局行政执法风险。正视诉讼复议风险,严格按照“谁做出、谁实施、谁应诉”的原则,明确由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处室负责办理复议应诉的工作机制,加强行政复议应诉能力。妥善处置3起诉讼案件和3起行政复议案件。严格落实现场检查“双随机”制度,依法做好行政许可审核和备案相关工作,持续推进监管信息公开。全年共完成行政许可审批事项14件,组织开展信息公开自查及督办3次,主动公开政府工作信息86条,受理、回复依申请公开4件。
2.落实全面监管理念,加强市场主体监管。延伸监管边界,将区域性股权市场、交易场所清理整顿纳入监管范畴,实现监管对象和监管内容的全覆盖。全面做好上市公司日常监管。主动将防控风险的关口前移,向全省各公司定期下发监管热点问题通告6期,组织专题培训活动3次,组织专题座谈会5次,以提高公司合规意识和规范水平来强化事前风险防控压力传导。以年报监管为起点,适度加强年报事中监管,对7家公司开展审计现场监管。坚持做好重点公司专项监管,对16家高风险和次高风险公司采取更为严格的监管手段,保持监管高压。全面做好证券期货机构监管。建立“机构自查、随机抽查、专项检查、个案检查”的立体式检查制度,通过编写检查小程序、脚本等方式突破检查手段瓶颈,提高检查效率。全面做好“新三板”挂牌公司和私募机构监管。完善挂牌公司和私募基金风险分类机制。以主办券商和会计师事务所为抓手发掘“新三板”借力监管机制潜力。全面参照稽查办案标准进行检查流程再造,现场检查效能进一步提升。全面做好区域性股权市场业务指导。联合省政府金融办对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现场检查,指导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定合格投资者管理制度。全年湖北证监局共开展各类检查113家次,其中,上市公司现场检查13家次,证券期货机构现场检查37家次,“新三板”挂牌公司现场检查6家次,私募机构现场检查7家次,债券专项检查9家次,IPO专项核查2家次,其他检查39家次。
3.落实从严监管理念,层层传导监管压力。以中介机构履职尽责为核心,全年对11家拟上市公司及保荐机构开展辅导工作验收,完成2家公司IPO专项核查,严把企业上市关。综合运用多种形态的监管手段,从严查处日常监管和现场检查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全年向各类市场主体下发行政监管措施29份,向上市公司下发关注函、问询函16份,约谈各类监管对象139家次,移送稽查立案3家次。持续坚持强化稽查执法,全年共主办案件29起,协查案件16起,办案数量为历年最多,有力支持了中国证监会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严厉处罚违法违规问题。全年共依法审理结案5起,罚没金额658.7万元,结案数量和罚没金额均创历史新高。同时,在案件查处类型上,不仅加大对内幕交易、大股东违法违规减持等传统案件的处罚力度,还对私募管理机构违规、“新三板”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等新兴案件进行立案查处。坚决打击非法证券期货活动。全年配合公安部门对非法证券期货经营活动进行性质认定14项,联合公安涉非活动开展联合执法,累计发现辖区涉非案件线索54起,办结46起,办结率达85.19%。
4.落实监管协作理念,不断提高监管效能。积极推进与各证券期货交易所的监管协作,印发《关于加强与证券期货交易所监管协作有关要求的通知》,稳步推进监管协作备忘录的签订工作,全年湖北证监局已与上交所、深交所、大商所和郑商所等4家交易所签订备忘录。积极加强同系统各单位监管协作,在现场检查、IPO核查、稽查执法等多个方面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提高监管效能。积极加强同公安部门监管协作,依托较为完善的行刑衔接机制,有效提升执法权威和效果。
【投资者权益保护】
1.着力完善投保机制。积极推进信调、诉调、仲调机制等方式创新。指导湖北省证券期货业协会证券期货纠纷调解中心(以下简称调解中心)完成4例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截至年末调解中心共受理纠纷8件,成功调解7件,调解成功率达87.5%,涉及金额79.24万元,切实促进辖区投资者诉求的有效解决。支持推动湖北省证券期货业协会、湖北省上市公司协会、辖区2家法人券商与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有限公司签署《共同促进湖北辖区证券期货纠纷解决合作备忘录》。指导地方协会与武汉市仲裁委员会签署《对接合作协议》,并联合发布《关于在证券期货业合同风险防范中进一步推进仲裁法律制度的意见》。指导地方行业协会调整投资者权益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增强辖区投资者保护工作的联动性。
2.着力做好信访工作。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印发《湖北证监局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工作暂行规定》《湖北证监局关于做好投资者诉求处理切实防范风险的通知》《认真做好接访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等制度,进一步完善信访办理流程,明确信访工作要求。继续推动落实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诉求清单,引导投资者以理性合法方式逐级表达诉求。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自11月10日起将12386热线转办事项交由湖北省证券业协会和湖北省上市公司协会转办处理,提高服务热线工作效率。全年共接受投资者举报、投诉及各部门转办事项550件,回复率100%。
3.着力加强诚信建设。健全诚信数据库建设,全年共新增行政许可、违法违规等信息50条,且新增信息录入及时率达90%以上、正确率100%,有效确保信息录入及时准确完整。完善诚信档案建设,将涉密查询作为行政许可审核的前置程序,鼓励开展自主查询。全年共开展自主查询337批次,接受市场主体诚信查询6批次,出具诚信报告或诚信查询结果11份,涉及市场机构2家,证券市场从业人员20人。更加注重联合惩戒,将重大失信信息作为惩戒措施的重要参考,积极与地方信用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不断加大市场主体失信成本,引导市场形成良好诚信氛围。通过逐月比对失信被执行人惩戒名单,先后对辖区7家上市公司、7家“新三板”公司、1家私募基金管理人、上市公司2名大股东和3名董事纳入失信名单,重点关注其合规风险、经营风险和执业行为。
4.着力丰富投教活动。组织开展“3·15投资者保护宣传月”“投资者保护·明规则、识风险”“防范债券风险、做理性投资人”等系列专题宣传活动,共编印发放宣传资料17.6万余份,受众投资者近1000万余人。指导地方协会印制4.5万份《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宣传手册和海报,分发给市场主体和投资者,同时,采取培训会、座谈会等方式积极宣传。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做好投教工作。联合上市公司协会、全景网络举办“沟通创造价值——2017年湖北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辖区96家上市公司的200多位高管及工作人员通过网络互通平台与投资者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交流。督促辖区2家证券公司建立投资者教育基地,成功获得“省级投教基地”称号,进入“国家级投教基地”公示名单。
【防范金融风险】
2017年,湖北证监局坚决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将防范金融风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1.推进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成立湖北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风险报告制度,健全舆情监控应对机制,印发《湖北证监局应急处置工作指导意见》《湖北证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情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完善制度安排。
2.防控上市挂牌公司风险。加强上市公司动态风险监测,重点关注上市公司存在的诚信缺失、因重大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控制权之争、股权质押、资金“脱实向虚”、股价异常波动、财务状况恶化、商誉较大、密集信访投诉等风险因素,区分退市、经营、财务、信访投诉等四类主要风险类型,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相关危害后果两个维度,实施风险矩阵管理。高度关注退市公司风险,主动约谈三家由主办退市后挂牌“新三板”的公司,要求其成立维稳工作专班,制定维稳风险防范应急预案,做好与投资者的沟通与安抚工作。
3.防控债券违约风险。与交易所建立协同高效的风险监测与处置体系,重点关注信用评级调减、财务状况恶化等异常风险点。全面开展债券发行人自查工作,针对以往自查重点不明、自查报告格式不一等情况,创新编制债券自查的工作底稿及格式指引,明确自查重点,并要求债券托管人同时出具意见书,强化中介机构责任。举办债券发行人培训,集中传导规范要求,增强合规守法和风险防范意识。
4.防控证券期货机构各类业务风险。针对证券期货公司业务类型复杂、潜在风险点多的情况,紧盯重点领域、重点业务、重点人员,全面开展风险排查。资管业务穿透资管产品的表面形态,看清业务和行为实质,将资金来源、中间环节与最终投向连结起来,按照风险程度摸排产品风险状况。自营业务既聚焦交易所市场交易风险,又涵盖银行间市场交易风险。投行业务系统梳理承销受托风险,充分关注项目本身的风险状况。严查投资咨询机构风险隐患,对4家投资咨询分支机构采取行政监管措施。
5.防控私募基金非法集资风险。以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和非法集资案件处置工作为契机,重点防控未登记备案的私募机构和产品的风险,要求私募机构对发布的融资类广告资讯进行清理和管控,落实主体责任。主动对接地方政府、人民银行、公安等部门,深化监管协作,开展联合检查,建立风险事项协调处理机制,共同防范风险。全年全省私募机构数量和规模稳中有升,合规运作意识逐步提高,未发生新增涉嫌非法集资风险事件,前期已爆发的风险机构的投资者也得到较好安抚。
6.防控各类交易场所违规风险。丰富风险监测手段,对3家风险较为集中的重点交易场所及时开展暗访,并向省政府报告提示风险。认真开展清理整顿“回头看”工作,衔接省政府做好宣传发动,完成经批设26家交易场所中22家的现场检查(剩余4家中2家已停业2家新开业未开展业务),做到了经批设交易场所现场检查的全覆盖。摸清风险底数,约谈部分重点交易场所,督促其按照“五停止”的要求完成整改任务,第一时间向省政府转交辖区“微盘”名单,督促地方政府按照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做好清整工作。同时,向全省各类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下发书面通知,提示交易场所违规风险,要求各机构不得参与或向各类交易场所提供人员、资金和技术支持,并配合开展相关的投资者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