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关于对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190157号提案的答复

2019-08-23 09:59
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
 一、着力加强金融服务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决策部署,湖北银保监局今年3月出台了《中国银保监会湖北监管局关于湖北银行业和保险业加强服务民营企业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驻汉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五高一限”工作目标纳入综合绩效考核体系,即:2020年底前,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力争实现民营企业贷款占比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信用贷款比例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联合授信占比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联合授信和小微企业续贷户数高于上年,贷款利率平均上浮幅度不高于上年。今年金融监管部门为优化金融营商环境,督促驻汉各银行做好以下几项金融服务:
(一)督促各行建立了“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和工作方案,要求各行下沉金融服务重心,将一定额度的低信用风险信贷业务审批权逐步下沉至基层分支机构,使其决策更加贴近市场和客户。
(二)督促各行各行完善了内部考核机制,每年年初制定民营企业服务年度目标,加快完善内部绩效考核机制,加大正向激励力度。
(三)督促各行建立了容错纠错机制。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要求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了民营企业贷款尽职免责认定办法、免责条件及内部问责申诉通道,严格落实尽职免责要求,解决授信流程涉及人员的后顾之忧,充分发挥尽职免责制度对员工的正向激励作用,激发员工做好民营经济金融服务的能动性,培育“敢贷、愿贷”的信贷文化。监管部门明确规定,各行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高出全行各项贷款不良率年度目标3 个百分点以内(含)的,不作为内部对小微企业业务主办部门考核评价的扣分因素。
(四)规范金融服务收费。要求各行严格执行“七不准”“四公开”要求,落实“两禁两限”规定,禁止向民营小微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严格限制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对“不服务、只收费”“少服务、多收费”的业务从严查处。对群众反映的针对民营企业乱收费、转嫁成本、存贷挂钩、借贷搭售、克扣贷款额度、不合理延长融资链条等问题,要加大整改问责力度。严厉打击金融信贷领域强行返点等行为,对涉嫌违法犯罪的机构和个人,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五)合理管控融资成本。金融监管部门要求各银行金融机构按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对降低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成本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目标。鼓励商业银行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控制在同期基准利率1.5 倍以内,对上浮幅度超过50%的要从严审核、从严把关,其中,大型银行要发挥好“头雁”作用,争取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上浮幅度控制在15%以内。
(六)打造公平竞争环境。要求各银行和保险金融机构要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和“三个没有变”,对国有和民营经济一视同仁,对大中小企业平等对待。在融资政策、融资业务和内部考核方面,不得有任何所有制歧视,不能戴着有色眼镜选择性落实政策。要对现有授信政策进行全面评估,对可能不利于服务民营企业的规定、条款,不符合监管政策的抓紧进行修订或废止,要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在信贷准入、授信审批等各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环境。
二、积极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市按照国家和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一部署和要求,以信用示范城市创建为契机,积极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我市信用影响力不断增强,综合信用指数连续15个月在全国36个省会、副省级以上城市中排名保持在9-12位。我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出台《武汉市信用信息目录》、《武汉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武汉市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实施意见》,制定《武汉市加强和规范信用红黑名单管理实施意见》、《武汉市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实施方案》、《武汉市失信主体信用修复办法》、《武汉市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方案》、《武汉市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信用制度和工作方案。
(二)建立市信用服务平台和“信用武汉”网站,推出信用APP和微信公众号,上线“信用武汉”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公共信用服务”功能,实现信用信息便捷查询功能。
(三)20个领域出台了行业信用分类监管办法,在299个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推行事前查询信用记录。
(四)整理印发国家部委出台50个联合奖惩备忘录文件汇编,29个行业主管部门制发《联合奖惩措施清单》,确保联合奖惩措施落地。下一步,市发改委还将全面推进企业信用承诺制度落实;组织实施行业企业信用综合评价,开展分级分类监管;完善信用APP功能,利用企业信用评价或信用分,推进“信易贷”等“信易+”创新服务,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信用环境。
(五)金融领域信用信息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为各商业银行提供。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始于1997年,在2006年7月份实现全国联网查询。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最早始于1999年,2005年8月底完成与全国所有商业银行和部分有条件的农信社的联网运行。2006年,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正式运行。两个信用信息系统均已发布十余年的历史信贷数据。为提升信用信息查询便利化程度,我市设立了31个线下信用报告自助查询网点,借款人可在征信机构获得数据,打印信用报告。同时,我市还通过金融科技等手段,实现了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人行征信系统的线上对接,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在线获取借款人的信贷信息。人行武汉分行营管部建立了武汉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在汉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全部接入平台,实现市场监管部门、地方信用平台联合惩戒数据以及人民银行的国库等数据的直联与实时更新。今年,我市还打造了政银智慧服务平台,推行部分不动产登记实行“不见面”服务,银行可实时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不动产登记机构可在线查询银行贷款或还贷信息。
(六)打造武汉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今年,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将整合人行营管部的征信平台、市发改委的信用中国(湖北武汉)平台、市经信局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以及公积金、社保、水、电、气等信息功能,打造供金融机构信息查询、金融产品发布、企业申请融资需求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为此,我局主要负责人专门听取深圳某科技公司打造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的经验介绍;多次与市相关部门研究打造我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的实现路径。5月初,已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赴苏州、宁波等地学习外地平台的先进经验。4月12日,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有祥召开金融支持营商环境工作会,明确提出由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牵头,市发改、经信、大数据局、人行武汉分行营管部等部门和单位配合,依托金融机构资源,尽快打造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优化营商环境尽早发挥作用。
三、努力打造全国最优金融营商环境
2019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市营商环境专班的强力推动和金融监管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我市获得信贷指标主动对标对表全国先进城市,向驻汉银行机构印发了《武汉市优化营商环境“获得信贷”指标工作方案》、《武汉市优化营商环境“获得信贷”指标路线图和时间表》、《武汉市优化营商环境“获得信贷”量化指标考核办法(试行)》、《市地方金融工作局与人行营管部武汉市关于进一步优化获得信贷营商环境的意见》(试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关于推行涉及银行不动产登记业务“不见面”服务的通知》、《湖北银保监局关于湖北银行业和保险业加强服务民营企业的通知(鄂银保监发[2019]23)》等多项配合政策文件,金融营商环境取得突破性改善。
(一)今年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湖北银保监局、人行武汉分行营管部联合召开银行支持营商环境工作布置会。要求各金融机构讲大局、抓重点、明方向,建立“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提升服务民营企业内生动力。进一步梳理信贷准入、授信审批等各个影响小微企业获得信贷的环节,对待各种企业一视同仁,不戴有色眼镜,不故意设置障碍,探索建立贷款全流程限时制度。
(二)根据全市统一安排,主动向全社会公开我市获得信贷的环节为5个、办理工作日为13天、申贷材料为13个,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根据我市28家中资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今年4月末,我市小微企业获得信贷的环节平均为4.76个(今年承诺目标5个,比年初现状5个环节缩减0.24个),获得信贷的时间平均为10.97天(今年承诺目标为13天,比年初现状天数15天缩减4.03天),获得信贷的申贷材料平均为11.64 个(今年承诺目标为13个,比年初现状14个材料缩减2.36个),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三)扎实推进“万企千亿”工作。为缓解我市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2018年11月,市地方金融工作局、人行武汉分行营管部、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联合印发《武汉金融支持小微企业“万企千亿”行动计划(2018-2021年)的通知》,每年支持10000家以上小微企业,新增小微企业融资额1000亿元以上。从湖北银保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4月末,武汉市小微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5401.34亿元,今年新增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20.09亿元,同比增长20.53%。
(四)小微企业获得信贷的便利度大幅提升。湖北银保监局今年下发《中国银保监会湖北监管局关于湖北银行业和保险业加强服务民营企业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运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移动终端等新渠道,提高企业信贷服务便利度;各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线上信贷审批改革,加强金融产品创新,以满足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为鼓励银行金融机构通过金融产品创新营造良好的金融营商环境,今年我局以《武汉金融动态》为载体,宣传了多家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产品,以调动各金融机构参与我市营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另外,湖北卫视、长江日报、长江日报等媒体先后对工行武汉分行(E抵快贷金融创新产品)、建行省分行(小微快贷、云税贷金融创新产品)、湖北银行(家园E贷金融创新产品)、平安银行武汉分行(银税互动金融创新产品)等金融机构支持营商环境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受到各小微民营企业的点赞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