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于10月18日正式启动以来,商业银行争相落地资本市场新业务。《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注意到,截至10月27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7家银行相继宣布,落地首笔SFISF工具债券回购交易。
SFISF是中国人民银行创设的一项创新金融工具,旨在提升金融机构的资金获取能力和市场流动性,通过资产质押方式,为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提供流动性支持。目前,金融机构可用质押品包括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和公募REITs等,可从中国人民银行换入的高流动性资产是国债和央行票据。
工商银行在公告中介绍,该行第一时间与多家证券、基金公司达成运用互换债券融资的交易意向,并与头部券商达成市场首笔质押互换央行票据的债券回购交易。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也在公告中明确,已分别与头部券商完成债券回购交易。
股份行中,兴业银行与浦发银行的业务合作伙伴均是国泰君安证券。公告显示,10月24日,两家银行均与国泰君安证券完成SFISF下的首批国债质押式回购交易。光大银行介绍,已与多家头部券商达成首批SFISF下质押国债和央行票据的债券回购交易。
记者10月23日从中信证券获悉,该公司已在沪深交易所同步完成首批SFISF操作。
国泰君安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刘欣琦指出,SFISF预计将大幅提升非银机构的股票增持能力,有望带来数千亿元增量资金,将提升市场内在稳定性。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认为,SFISF的创立,使得中国人民银行“最后贷款人”范围延伸至非银金融主体。当市场面临流动性危机或资产价格螺旋式下跌时,中国人民银行可通过SFISF快速介入,借助资本市场三大主体向市场快速注入流动性或支撑市场价格,阻断“流动性干涸——资产价格下跌”恶性循环。当“恶性循环”被阻断后,市场投融资功能才会逐渐恢复正常。从操作成本看,SFISF类似于中国人民银行票据互换(CBS)操作,只交换本金不交换利息,底层逻辑也类似,即通过互换增强资产流动性。互换整体费率包含两个部分,分别是与中国人民银行的互换费率以及银行间市场抵质押费率,大约在2%。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