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银行须多方着力做好绿色金融各项工作

2024-09-11 16:31
来源:金融时报

随着世界范围内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日益重视,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逐步成为衡量企业综合表现的重要标准之一。在此过程中,银行业的ESG建设走在了前列。

目前,我国银行业ESG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不仅多家银行在明晟ESG评级中处于领先地位,2023年,A股上市银行ESG报告披露率更是达到了100%,远高于其他行业。

在银行业的ESG建设中,绿色金融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如今,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信贷市场和第二大绿色债券市场。而随着ESG建设进程的持续加快,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的探索也随之走向深入。

发展绿色金融,对经济社会和银行业自身都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方方面面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和金融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倾斜信贷资源,对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去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绿色金融确定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近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再次强调,要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提出要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

进入新时期,国家和金融管理部门对绿色金融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当前政策和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做好绿色金融的各项工作。

一方面,要进一步调整优化资产配置和信贷结构。

在各行各业普遍对“含绿量”有所要求的大背景下,迫使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行业的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和转型升级,探索绿色发展之路。在释放更多信贷需求的同时,对这些行业来说,也面临着生产成本上升等问题。对于一个行业或企业来说,利润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企业利润率发生变化后,需要银行密切关注企业经营发展策略调整是否及时和妥当,以便及时调整资产配置。在日常经营中,也需要银行对信贷结构调整有方向有侧重,向绿色低碳环保领域倾斜信贷资源。同时,结合不同地区、不同行业落实“双碳”目标的日程规划,合理制定特色化、差异化的信贷政策,以更好地支持各地各行业完成“双碳”目标。

另一方面,要做好长期、可持续的人才培养计划。

绿色金融发展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精耕细作、久久为功。随着绿色发展成为越来越多行业的共识,这也意味着有很多新增的绿色金融业务需求。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做好相关业务,需要工作人员既对金融业务熟悉,又对行业有所了解。复合型人才是发展绿色金融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这就需要银行在人员招聘中对绿色金融人才有相应规划,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人才招募和培养计划。在风控方面,同样需要在提升现有员工业务技能的同时,加强对人才的储备。同时,结合现阶段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完善风控管理,强化人才培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