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记者观察:银行理财“稳”中有“新”

2024-08-30 09:03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资管新规发布以来,银行理财行业取得长足发展。从首批理财公司成立,理财业务公司制改革迈出重要一步,到“赎回潮”来临,理财市场在挑战中自我优化,供给与需求两端均更加成熟理性,再到“存款替代效应”显现,理财市场在规模修复中将眼光投得更加长远。历经一系列机遇与考验后,银行理财行业逐步摸索出更合理的发展模式,在稳健中寻找新的增长点。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8.52万亿元,上半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1.54万只,募集资金33.68万亿元。

“稳”字当头,体现在净值化转型、稳定投资收益、支持实体经济等诸多方面。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7.84万亿元,占比为97.61%,已基本实现全覆盖。2024年上半年,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413亿元,同比增长3.11%,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80%。截至2024年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债券、非标准化债权、未上市股权等资产,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20万亿元。

与这种稳健姿态相对应,银行理财投资者数量也实现稳步增长。截至2024年6月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22亿个,较年初增长6.65%,同比增长17.18%。

创新不辍,体现在理财公司布局产品体系建设的积极性。按投资性质划分,银行理财产品可以分为固定收益类、混合类、权益类、商品及衍生品类产品。近年来,理财公司以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财富管理需求为目标,不断构建起多层次的产品体系,不少理财公司的产品线还涵盖现金管理类、固收+、项目投资类、股债混合类(偏股混合或偏债混合)等更加细分的类型。母行具备全球化优势的理财公司往往还会拓展境内外资产,积极发展跨境金融主题产品,产品体系向多币种演进。而创新机制更加灵活的理财公司则按照风险等级、投资策略、波动特征等指标对理财产品进行细分,力争对各种风险策略类型实现全覆盖,打造资产属性明确、风险等级清晰、客户理解直观的全量理财产品货架。

值得一提的是,“五篇大文章”也是理财公司落实产品创新的主要方向,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场存续专精特新、乡村振兴、大湾区等主题理财产品超200只,存续规模超1000亿元,这些特色产品较好地践行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也让产品创新拥有更多可能。

基于“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使命,理财行业必须牢牢把控风险,将“稳”字落到实处,但面对宏观环境的变化以及投资者需求的迭代,理财行业也不应停留在舒适区,仅仅满足受众相对下沉的资产配置需求,更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实现为投资者创造价值与服务实体经济的平衡。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