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开放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内在要求和鲜明特征,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金融服务专题”为国内金融机构、企业搭建了与国际市场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是促进我国金融服务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契机。从最新情况来看,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家国际知名外资金融机构将亮相2024年的“金融服务专题”,显示出参与方国际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金融业的国际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关系到实体经济的发展,更影响着国民经济的运转效率。而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国际市场,能够提升我国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力与影响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加快金融服务的国际化发展,对于我国金融业自我完善具有十分正向和积极的意义。
而从优化我国服务业整体水平的角度来看,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更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的必然要求。不久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提升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促进人才、资金、技术成果、数据等资源要素跨境流动。要推进服务贸易重点领域创新发展,促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互融合,支持金融、咨询、设计、认证认可等专业服务国际化发展,打造新的服务贸易增长点。
受此指引,金融服务的国际化发展也将更加蹄疾步稳。现阶段,部分有条件的金融机构正在巩固和提升跨境业务优势,通过在海外提供人民币贷款、结算、兑换、代发薪、跨境直汇等服务,提升国际参与度。
以中国银行为例,2023年,中国银行境内外机构完成跨境人民币结算量逾57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85%,完成证券投资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量逾6万亿元,全年为跨境电商企业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5400多亿元,同比增长超113%。这种持续推动扩大人民币结算规模的实践,有助于不断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助力加强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本质来说,随着越来越多中资企业“走出去”以及外资企业“引进来”,市场主体的金融需求必然日趋多元化,这对金融服务的国际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真正打造成为“全球金融服务平台”,金融机构需要在战略机制、组织模式、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下功夫,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国际市场的研判与分析,以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