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至9月1日,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峰会在天津举办。为服务好这场盛会,天津辖内金融机构不遗余力。“你们国家的银行服务真是太好了!”一位哈萨克斯坦的外宾对建行天津市分行的金融服务点赞道。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获得众多外宾认可的原因是什么?因为金融机构的服务让他们宾至如归。
宾至如归,源于金融机构真正站在一个初来中国、语言不通、文化不同的外国人视角去设计每一个流程和产品。
为破解语言不通的难点,峰会期间,很多金融机构在线下网点配备了熟悉外语的工作人员或专属窗口,布放外语版境外人士便利化服务系列指南等物料;线上,专设英文客服热线,保持7X24小时畅通。
外籍来华人士不熟悉业务办理流程,金融机构便贴心制作图文并茂的短视频或指南。部分机构借助科技手段,对有关业务进行升级,支持外籍来华人士线上预约、预填单,甚至远程视频认证,减少线下排队和沟通成本。与此同时,金融机构明确告知外籍来华人士办理业务所需文件,包括护照、签证、居住证明、工作证明等,推动业务一次办结。
宾至如归,因为金融机构积极作为,打破了多重壁垒。例如,峰会期间,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累计在全市44家酒店设立了代兑点、196个网点提供外币兑换服务,在机场、商圈、景区等布设443台支持外卡取现的ATM机,发放3万余个“人民币零钱包”,多措并举破除兑换支付壁垒。
宾至如归,更因为金融机构对外籍来华人士的服务不止步于金融服务,通过提供增值服务,让其安心在华生活、游玩。例如,招商银行天津分行特别推出“津沽文旅推介服务”,结合天津历史风貌、民俗特色及现代文旅资源,为外籍来华人士提供定制化游览建议,助力八方来客深度体验“游在天津、乐在天津、享在天津”的独特魅力。
一场盛会,照见金融服务国家大事的能力与决心。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来到中国、感受中国,金融服务也成为他们感受中国的一个“窗口”。 擦亮这扇“窗”,就是要让外籍来华人士感觉在中国的金融服务是顺畅、熟悉、友好和可靠的,就是要让他们把金融机构当成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的“伙伴”“朋友”,而不仅仅是一个账户、一笔业务。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以金融为桥梁,传递中国温度,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深度交融的宏伟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