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青山见证 金融向绿

2025-08-25 09:37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当高能耗高排放的钢铁厂变为生态园区,当郁郁葱葱的林场变为沉甸甸的“钱袋子”,当福建的绿色金融实践走向全国……这幅画卷里有八闽的山水绿意,更有金融的躬耕足迹。

2025年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以成为“绿色金融服务首选银行”为目标,持续打造“中银绿色+”品牌,创新绿色产品和服务,推进绿色低碳运营,为绿色可持续发展注入金融动力。截至2025年7月末,该分行绿色贷款余额近1170亿元,较年初新增超150亿元,全口径绿色贷款占比近26%,增速、份额提升及全口径占比均居福建四大行首位,并连续4年荣获绿色银行优秀评价等级,切实把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做实做细,持续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美丽福建建设提供高质量金融供给。

钢铁淬火:传统产业的绿色涅槃

走进福建省最大的钢铁集团企业三钢集团的炼钢车间,只见传送带上,从福建各地回收的废旧汽车、机械零件正被熔炼成新钢材,旁边的电子屏实时跳动着环保数据。

“工艺技术改造后,能耗和生产成本都下降了,效率反而大幅提升。”三钢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在“双碳”目标驱动下,该集团积极开展绿色转型实践,不断推进技术改造和废钢资源高质高效利用。

这场绿色变革的背后离不开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信贷资金的有力支撑。该分行依托集团绿色信贷政策给予企业绿色信贷优惠,截至2025年7月末,已向三钢集团及其下属成员企业授信约41亿元,其中绿色贷款约14亿元,为企业绿色经济低碳转型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能源转型是绿色发展的“先手棋”。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以金融力量精准对接能源结构调整需求,为传统能源升级与新型能源落地注入金融活水。该分行持续支持能源集约节约和高效利用,充分发挥碳减排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两项政策工具作用。截至2025年7月末,该分行累计投放两项工具贷款近40亿元,有力有序助推福建逐“绿”发展。

林海点金:生态银行的资源红利

“天然氧吧”龙岩市武平县作为福建省重点林区,森林覆盖率高达79.7%,被誉为“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县澳森林场承包了12.75万亩林地使用权,种植了速生丰产桉树林7万多亩。

截至2025年7月末,中国银行龙岩分行为该林场投放林权抵押贷款500万元。创新的“林权抵押”融资模式秉承了“活立木”贷款构想,切实解决林农及林业企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唤醒“沉睡的绿色资源”,助力“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三明市、南平市是省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立足福建林业发展特色创新推出“花惠贷”“岩茶惠贷”“竹木惠贷”等绿色普惠金融服务方案,重点支持三明、南平等地绿色转型。截至2025年7月末,该分行累计向两地投放绿色贷款超88亿元。

在三明市,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批复“福林票”质押贷款,实现新型林业资产配套金融服务的突破并向全省推广;协助发行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双贴标债券;积极拓展林业金融,为三明林场提供专用账户服务。

在南平市,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与南平竹木产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当地“以竹代塑”绿色产业发展;投放碳计量专项贷款;投放排污权质押普惠贷款,全方位支持小微企业绿色发展。

“碳”路先锋:“绿”动未来的中行实践

2025年3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以下简称“自愿碳市场”)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完成登记,标志着我国自愿碳市场建设取得重要实质进展。

中国银行积极参与并完成首批签发CCER购买,同步启动以市场化交易模式进行碳抵销试点的工作。中国银行宁德东侨支行作为中国银行唯一试点机构,顺利完成碳抵消全流程实践,获得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机构颁发的全国首张自愿注销证书,有力推进集团绿色运营,也为更广泛的行业企业参与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作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中资银行,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依托全球服务网络以及深耕绿色金融的专业优势,近年来连续落地多笔具有标杆意义的首单绿色金融业务,该分行发行全国首笔挂钩地方碳市场交易的碳资产债券,作为联席全球协调人承销落地全球首单境外“普惠科创企业”社会责任(ESG)债券等。

一项项令人瞩目的成绩单正是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持续为美丽福建建设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的有力见证。截至2025年7月末,该分行绿色债券承销规模近150亿元,位居福建市场首位,为全球低碳转型注入新动能。

“我们将把绿色金融作为服务国家战略与推动自身转型的重要抓手,持续优化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精耕细作、久久为功,不断探索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路径,绘就八闽生态新画卷,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负责人表示。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