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许昌废钢铁变“金”

2025-08-13 11:09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在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大周镇的葛天再生金属产业园里,梅强林的收购站正忙着分拣刚收来的废旧不锈钢。阳光下,她举起一块亮闪闪的不锈钢废料笑言:“外人看它是破烂,在俺们这儿可是‘宝贝’。多亏了农业银行的贷款,现在行情再急,俺也能稳稳抓住机会。”从父辈推着板车走街串巷收废品,到如今依托金融支持把“破烂堆”做成产业链,梅强林的故事,正是大周镇再生金属产业蝶变的缩影。

这座曾被称为“大墙周乡”的小镇,因改革开放初期打破思想“围墙”得名“大周”。40多年来,敢闯敢试的大周人将废旧金属回收做成了大产业,不仅建起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更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再生金属集散地。从回收、分拣、拆解到冶炼、加工、销售,一条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在此扎根,上千家市场主体在此掘金,“变废为宝”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金属价格像坐过山车,前阵子我想囤一批货,可手里资金周转不开。”梅强林回忆起去年的经历仍有些感慨。那时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农行许昌分行,工作人员当天就上门调研,推荐了针对当地产业的“一县N品”惠农e贷。“50万元额度,随用随借,利率还低,当天申请当天就到账了。”靠着这笔及时雨,她顺利囤货,赶上了行情高峰,赚得盆满钵满。

在大周镇,像梅强林这样受益的经营户不在少数。针对再生金属行业“资金需求大、周转频率高”的特点,农行许昌分行深耕地方特色,绘制覆盖5个县域的80个“一县N品”生态图谱,把贷款送到产业链最需要的地方。今年以来,仅再生金属交易与加工领域,该分行农户贷款就累计投放超2亿元,让一个个“小散户”在市场浪潮中站稳了脚跟。

金融活水不仅滋养着个体经营户,更浇灌出了产业链上的“参天树”。走进河南欧美龙金属有限公司的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正将废铝加工成光亮的铝合金板材。“2016年刚建厂时,手里就几台设备,想扩产却没钱。”该公司负责人朱国军指着崭新的厂房说,是农行的300万元贷款解了燃眉之急——从咨询到放款不到两天,让他及时购入新设备,抓住了下游企业的大额订单。

如今,这家曾面临资金困境的小微企业,已拥有3个厂区,年销售收入较获贷初期翻了一番。“这几年农行的贷款跟着我们的规模涨,就像给企业装了‘助推器’。”朱国军的话里满是感激。

一直以来,农行河南省分行始终聚焦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深耕循环经济领域;针对大周镇再生金属产业的特点,不仅持续优化“一县N品”等信贷产品,还通过建立产业链金融服务专班、开通绿色审批通道、提供线上化融资服务等举措,为从个体经营户到龙头企业的全产业链主体注入金融动能。未来,农行河南省分行将继续立足当地产业需求,创新金融服务模式,让更多“变废为宝”的故事在金融活水的滋养下持续书写。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