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阿尔山金融监管支局:党建引领聚合力 绿色金融显担当

2025-07-22 15:48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坚守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关键是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阿尔山金融监管支局成立以来,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党建+业务”双轮驱动,以“北疆金管·旗展青峰”党支部品牌建设为抓手,以强党建推动强监管、实现强治理,护航辖区金融高质量发展。

传承红色基因把好旗展北疆“方向盘”

兴安盟,新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诞生地,不仅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更孕育了绿色发展的生态理念。阿尔山金融监管支局结合辖区实际,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勠力创建“北疆金管·旗展青峰”支部党建品牌。

兴安金融监管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雪霞说,“该支局突出党建引领,紧扣‘强党性、严监管、促发展、树新风’主题,坚守‘绿色发展’品牌定位,印发建设方案,确定指导思想、创建目标、建设路径,制定品牌建设三年规划,深入推进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政治优势转化为监管效能,通过充分激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政治坚定、监管高效、守正行廉的模范政治机关建设。”

强党性促治理 筑牢理想信念“压舱石”

阿尔山金融监管支局坚持把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作为党建品牌建设重要抓手,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持续读原文悟原理,分层分类、线上线下结合开展学习教育,运用兴安盟丰富红色资源开展实地践学。严格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认真落实“三会一课”、谈心谈话制度,结合学习教育,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以学习教育成果筑牢履职担当思想根基。

阿尔山金融监管支局党委书记认为,促治理首先要强化制度机制刚性约束,推动支局制定《党委“第一议题”制度》《党委讨论和决定重要事项》等10项制度,不断织密制度“笼子”,搭建治理“四梁八柱”。夯实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制定《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一岗双责”实施细则》《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等,建立抓落实、强监督、及时跟踪问效的闭环机制,以实际行动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提能力树新风 培育县域监管“主力军”

阿尔山金融监管支局相关负责人说,“品牌建设启动以来,该支局聚焦监管能力提升,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培育选用干部的引领作用,实施能力提升工程,优化完善‘集中培训+安排自学+以干带训’模式,开展支局微课堂,年初以来共派出12人次干部参与上级现场检查、稽核调查、金融知识宣传等工作,15人次参加‘以干带训’。牢牢把握‘党管干部’原则,树立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常态化培育考察、监督管理,辅助党委扎实开展职务职级晋升,年轻干部在管理岗位的比例达80%,让年轻干部在关键岗位上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充分激发干事创业积极性,为全面承接县域监管职责积势蓄能。”

进一步深入了解发现,该支局聚焦“纠四风”树新风,在全系统率先印发《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施细则》,先行先试开展廉政风险排查防控,对调查研究、会议活动、监管纪律等内容进行了适应性修订和具体细化,确保制度可执行可落实可操作,构建权责清晰、风险明确、从严导向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创新开设《廉政微课堂》,运用身边人身边事典型案例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建立干部廉政档案,严肃开展“投融资行为”“非公务交往”排查,紧盯重点“人”“事”“节点”,通过重点环节抽查、加强履职行为监督等方式强化监督全覆盖,推动作风建设取得实效,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服务实体优环境 打好绿色发展“组合拳”

阿尔山金融监管支局党支部宣传委员史冬冬说,“我们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支部品牌建设重要目标,纳入建设计划、确定实现路径、制定考核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支持实体经济决策部署”。

阿尔山金融监管支局多举措引导辖区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推出“个体蒙信贷”“乡村振兴贷”等特色绿色信贷产品;加大对环保、节能、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支持,推动累计发放绿色信贷54.38亿元,惠及辖区22家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建立辖区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落实惠企助微纾困,召开11次政银企座谈会,扎实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主动对接小微企业1.89万户,推动机构开通“绿色通道”,优化办贷流程,累计投放信贷45.50亿元,支持阿尔山旅游业、寒地菌类等特色产业,推动降低小微贷款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74个百分点。

持续推进服务规范,将党建品牌建设深度融入机构规范治理工作中,协调地方政府建立防非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协调机制,联合召开金融机构、金融副村长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培训会议,扎实开展“扫楼清街”“四项规范”排查整治,全面摸底辖区机构营业网点情况,查实清理42家机构网点问题20个,辖区金融生态进一步好转。建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联席会议机制,印发工作规程,建立统筹有力、分工明确、同向发力、协同高效的金融消保工作协调机制,着力构建和优化绿色金融政治生态。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