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环江农信社:坚守金融为民初心,守护银龄幸福生活

2024-12-04 11:22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提升民族地区养老金融服务水平,近年来,环江农信社积极践行社会责任,聚焦养老金融领域,不断优化适老化服务措施,以全方位、高品质的“金融+”服务,拓宽养老金融服务的宽度与深度,全力打造便捷、温暖、贴心的养老金融服务新生态。

织密金融服务网络 拓宽银龄服务版图

环江农信社持续优化网点布局,织密金融服务网络,在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布设19个物理营业网点、89个便民服务点,建成了“县—乡(镇)—村”三级金融服务体系,将基础金融服务触角延伸至毛南山乡各个角落。全县老年群众无须前往乡镇营业网点,在村口即可办理小额现金存取、转账汇款、账户余额查询等基本金融业务,极大地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可及性与便利性,切实增强了老年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优化厅堂设施服务 打造舒适金融港湾

环江农信社在全辖19个营业网点均设有爱心专座,医药箱、血压计、老花镜、放大镜、轮椅等助老工具一应俱全,社保卡制卡机、移动填单台、补登折机等设备触手可及,处处彰显着对老年客户的关怀。

“阿奶,你要补登折,是吗?我带您去自助设备那边操作就行,不用排队到柜台办理啦!”环江农信社营业部大厅内,大堂经理时刻关注老年群众需求,主动上前引导老年客户取号,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一对一指导老年客户使用自助设备办理取款、转账查询、补登折等业务,指导老年群众使用“大字版”手机银行,助力老年群众跨越“数字鸿沟”,极大地提升了老年客户办理业务的金融体验,满足老年群众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E挎包”上门服务 传递农信温暖

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群体,环江农信社推出了极具温度的便民上门服务。无论是偏远乡村还是易地搬迁社区,只要辖区内老年群众有需求,环江农信社党员先锋就带上“E挎包”将金融服务送到“家门口”,这些“挎包”如同流动的金融服务站,让老年群众无须出门就能享受到账户激活、挂失密码等暖心服务。据统计,环江农信社已累计派出“E 挎包”党员先锋1.08万人次,累计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客户办理业务5300余次,足迹遍布环江县140个社区、村屯,做到以“零距离”服务为群众解难题。

金融知识普及赋能 筑牢反诈安全防线

为提升老年群体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环江农信社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壮族“三月三”、毛南族“分龙节”等时点、节日为契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

环江农信社党员先锋定期深入社区、农村举办专门面向老年群众的金融知识讲座,用通俗易懂的乡音结合生动形象的案例,向老年群众普及消费者权益保护、防范电信诈骗、防范养老诈骗等金融知识。2024年,组织党员累计深入社区、村屯开展更换第三代社保卡、反电信网络诈骗等现场宣传活动90多场,覆盖老年群体达3.7万人次。

热心公益事业 关爱老弱有担当

环江农信社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深度融入社区与乡村治理,与当地社区、乡村党组织紧密合作,构建坚实的党建联建纽带,深入社区经常性开展走访慰问孤寡、空巢、高龄老人主题公益活动,累计投入5.8万元为困难老人购买粮油米面等生活用品,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心与温暖,积极营造尊老、爱老、助老浓厚氛围。

下一步,环江农信社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守“金融为民”初心,深耕“养老金融”责任田,持续优化服务体系,不断丰富服务内涵,拓宽多元化服务渠道,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