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湖北省荆门钟祥市莫愁湖畔绿意正浓,一排新柳随风摇摆,不远处的莫愁村景区游人如织。
“前年我开办这家汉服体验馆时,就向农行钟祥支行申请了贷款,不到一年就收回了投资。”在明显陵·莫愁村景区经营汉服生意的李彩霞告诉《金融时报》记者。近年来,国内游、短途游持续升温,为扩大汉服馆规模,李彩霞很快又拿到了农行钟祥支行20万元贷款。记者看到,李彩霞忙前忙后,汉服馆正在装修改造。
近年来,人行荆门市中支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总目标,积极搭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努力推进县域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满足乡村振兴发展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以金融之笔绘就荆楚乡村振兴好图景。
让“乡土味”更浓一些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要倾听来自农民的声音,充分了解各方面的诉求,让金融‘活水’滋润乡村沃土。”在钟祥市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座谈会上,人行荆门市中支选派到钟祥市的信贷督办专员这段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今年以来,人行荆门市中支探索建立了信贷督办专员制度,向辖内各县市支行选派专职人员,他们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组织和推动县域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到钟祥2个月,钟祥市的信贷督办专员就跑了全市8个乡镇、20多个村,现场走访了10余家涉农企业和经营主体。
谈到选派督办专员的初衷时,人行荆门市中支行长蒋难表示:“一方面就是要加强与地方党政部门、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中有所作为。另一方面就是要倒逼信贷专员吃透政情、掌握县情、摸清农情,使制定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政策措施更有‘乡土味’,更加接地气。”
据了解,今年3月底,人行荆门市中支指导钟祥市出台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升行动工作方案》,提出开展“四大提升”专项行动,其中许多具体的要求和举措就是深入农村面向农民不断调研、讨论出来的。
“特别是在信贷支持方面,我们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钟祥市‘压舱石’农业产业化强县计划、‘3+6’特色农业、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百强示范家庭农场以及3条休闲旅游精品线路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工作措施和信贷投放重点紧扣住了县域‘三农’发展实际。”人行钟祥市支行行长姜永军说。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姜永军介绍,钟祥市各金融机构均成立了乡村振兴专业团队,走乡入村与农户面对面对接服务。建行钟祥市支行专门安排一名副行长负责推进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并将全市近500个行政村的任务分派到各网点,每个网点成立小分队,划片负责,拉网式调研农户融资需求。钟祥农商银行搭建了“村银共建+金融村官”合作平台,召开产品推介会200多场次,开展金融政策宣讲30多场次,金融服务沾上“乡土味”,不断提高支持乡村振兴的能力。
让“出水口”更低一些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金融支持在农村产业发展中会发挥多大作用?记者在柴湖镇农青园艺公司的发展壮大中找到了答案。
“花卉基地智能温控大棚培育花卉1200多万盆,去年销售额1.05亿元。多亏钟祥农商银行及时发放了5000万元贷款,缓解了花卉生产和大棚建设的资金压力。”农青园艺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有了银行贷款支持,我们还能再建几个温室大棚,可多带动近百农户共同致富。”
记者了解到,目前柴湖镇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花卉小镇,盆花绿植产业带动了周边1000多户村民参与,解决了1万多名村民就近就业问题,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这背后,也包含了钟祥农商银行6600万元的信贷助力。
近年来,在人行荆门市中支指导推动下,钟祥市金融机构逐项对接全市60多个农业产业重点项目,涉及食品加工、果蔬花卉种植等行业,金融信贷从服务一袋米、一壶油、一头猪和一袋葛粉做起,支持了葛产品、富硒大米等10多个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这么快呀,真没想到。我只是提供了一些基础资料,建行钟祥支行贷款马上就审批通过了,直接手机上支用,贷款秒到账,真方便。”钟祥市养鸡大户潘丹喜发了一条朋友圈获得了20多个赞。
蒋难表示,在支持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金融机构就像“蓄水池”,要因地制宜创新服务内容,丰富金融产品,在加大“进水量”的同时,让“出水口”数量更多一些、位置更低一些,让涉农市场主体有更多选择。潘丹喜能快速拿到50万元贷款,缓解购买饲料和鸡苗的资金压力,就是金融机构不断调整降低“出水口”的效果。
蟠龙菜、葛粉、五香豆干被称为“钟祥三绝”土特产。由于缺乏有效抵押担保,生产加工土特产的手艺人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支持。“我们专门针对土特产行业定制了贷款产品方案,10万元以内的贷款以信用方式为主,解决担保难问题,支持手艺人发展壮大。”钟祥农商银行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钟祥市金融系统结合县域特色产业,针对涉农领域的金融需求,开发了 “兴农贷”“养殖贷”等一系列线上线下信用支农信贷产品,满足涉农客户资金需求,用千万小农户、手艺人的成长实现农村产业兴旺和农民发家致富。
姜永军向记者介绍:“我们还将开展大棚、养殖圈舍等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创新,解决农户发展种养殖业抵押物缺乏的难题,畅通农村资产抵质押融资链条。”
让“金招牌”更亮一些
家住钟祥市旧口镇百岁村的董本祥种植蔬菜有些年头了,去年因为蔬菜行情好尝到了甜头,今年春节刚过,老董就想着贷点款扩大种植面积。在找到邮储银行钟祥支行后,原以为手续会很复杂,没想到仅2天就拿到了20万元贷款,而且利率还特别优惠。“老董是信用户,符合授信条件。对信用农户,我们可以发放纯信用无担保、无抵押的贷款,而且贷款利率还有下浮。”邮储银行钟祥支行副行长郑田军介绍。
在钟祥农村地区,像老董这样以“信”获贷的例子还有很多。钟祥市是湖北省首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之一,还连续10余年获得省级“金融信用市”这一金字招牌。广大农户靠信用“金招牌”享受到了金融 “真实惠”。
近年来,为促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人行荆门市中支以钟祥市为试点,采取“数据库+网格”模式,自主研发了“农村信用信息系统”,并嵌入到当地社会管理网格化服务平台。
记者了解到,该系统可收集和共享全市农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涉农企业等四类农村经营主体的信用信息。到今年3月末,系统共采集录入17.25万个农户、312家专业合作社、39家涉农企业、80个家庭农场信息,农户信息采集录入率达到100%。
“查询很方便,可以看到农户全面的信用信息。”邮储银行钟祥支行工作人员介绍。值得一提的是,钟祥市还创新实施了农户百分制评价标准,全面开展农户信用评级。去年全市共评出信用农户8万多户、信用村470个,评级结果纳入到农村信用信息系统后,金融机构可看“信”放贷,银农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效破解。据统计,截至目前,钟祥市金融机构通过该系统累计查询使用信用信息达到31.2万次,以“信”授信50多亿元。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