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各方的“体感”在近一年中发生了明显变化,而这一转变绝非偶然。
一年前,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后,一场关于资本市场的系统性“生态重塑”也随之全面铺开、纵深推进,并直观体现在市场运行的四个核心变化中:更加健全的制度、更有力度的监管、更高质量的企业、更具信心的市场。
更加健全的制度是推动市场转向的基础与抓手。去年9月以来,资本市场启动了一轮系统性的投融资综合改革,涵盖了优化并购重组机制、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市值管理等多方面。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两项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截至今年6月,改革持续深化,科创板推出了以设置科创成长层为核心的“1+6”政策组合,创业板也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共同提升了市场对未盈利创新企业的包容性与服务能力。
更有力度的监管是维护市场“三公”原则的保障。一年间,资本市场监管保持高压态势,全链条执法形成闭环,“行、民、刑”三维联动立体追责体系持续显效,严厉打击财务造假、信披违规等违法行为。据《金融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仅2025年以来,已有超80家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其中约八成涉及信披违规;同时,东方通、*ST高鸿、*ST普利等一批性质恶劣的财务造假案件被严肃查处并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同时,“打大、打恶、打重点”的执法态势更加突出,紧盯“关键少数”失责,严防“看门人”失守,严查“从业人员”失职,配合造假第三方也被纳入追责范围。目前,资本市场监管执法已从“单点追责”迈向“生态共治”。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追责体系,提高相关主体的违法成本,形成强大的威慑效应,进一步净化资本市场生态,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制度层面的完善创新提供了更加灵活的资本工具,强有力的监管划清了“红线”与“底线”,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安全、适宜的土壤,使其得以扎根下去,将自身重心从短期股价博弈,转向依靠主业竞争力、科技创新和投资者回报来赢得市场的长期认可,从而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正循环。一年间,从市值管理意识的觉醒到真金白银的回购与分红,再到整体信用水平的提升,一系列积极变化清晰可见。在政策的支持下,上市公司回购增持机制趋于常态化;越来越多上市公司不仅提高分红金额,更主动制定3年甚至更长期的分红规划,2024年度A股现金分红总额达2.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截至8月底,2025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达6497亿元。
前三者的共同作用,最终共筑了市场信心,并吸引中长期资金,市场活力得以增强。今年8月,A股市场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这其中既有上市公司规模增加的推动,也源于市场的良好表现。Wind数据显示,2024年9月24日至2025年9月23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累计上涨39.03%、62.31%、103.50%。
从交易规模来看,2025年9月以来,A股市场日均成交额约2.5万亿元,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为5500亿元;同时,体现投资者风险偏好水平的两融余额持续攀升,从1.26万亿元增至2.29万亿元。
透过政策脉络与市场数据,一年间,资本市场“稳”的基础愈发巩固,“活”的生态正在形成,这一变化也让资本市场参与各方感受到从“不确定性”到“心中有底”、从“短期博弈”到“长期主义”的深刻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整体“体感”回暖,但市场不同群体间仍可能存在“温差”。例如,对于习惯投机炒作的游资,会感到被限制得“不适”;对于尚未适应高质量发展节奏的上市公司,会感到竞争力弱化的“压力”;对于“重数量扩张、轻责任履行”的中介机构,会感到监管问责的“焦虑”。
可以确定的是,在我国资本市场向着更加成熟、健康的新阶段迈进的过程中,改革深化将继续沿着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压实中介机构责任、督促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推进,让好的“体感”更具普遍性与持续性。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