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家券商系基金公司的设立申请收到监管反馈,券商系基金公司或将迎来新成员。
当前券商系基金公司发展加速,业内人士表示,公募牌照对于券商丰富财富管理业务板块意义较大,能为券商提供稳定的营收来源,帮助熨平业绩周期性波动。同时,公募基金发展也推动了券商资管业务的转型,推动提高主动管理能力。
两家券商系基金公司设立获得反馈
11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万联证券设立万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联基金”)申请的反馈意见。
中国证监会要求万联证券就公司资管业务与万联基金资管业务如何避免同业竞争、防范利益冲突与输送进行说明,并提供差异化发展方案。同时,要求万联证券就如何防范公司投资管理类子公司(包括私募、另类等)与万联基金业务之间利益冲突与利益输送的相关安排进行说明。
中国证监会还提到,万联证券在2024年6月因存在部分经营管理活动与控股股东之间未保持独立、关联交易管理不到位、个别重大事项未及时主动报告等违规行为,被广东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对此,中国证监会要求万联证券及控股股东广州金控共同就整改情况、如何采取措施规范万联基金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行为、防范不当关联交易、如何确保基金公司独立性和财产安全进行详细说明等。
公开资料显示,万联证券是广州市属全资国有证券公司,于2001年8月23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万联证券申请设立万联基金开启于2023年7月,万联证券向中国证监会递交设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申请,相关材料于2024年3月被中国证监会接收。值得注意的是,在申请设立公募基金公司前,2023年2月,万联证券旗下资管子公司万联证券资管正式成立,但尚未申请公募牌照。
此前,万联证券相关人士曾表示,短期内万联证券将全力以赴通过设立公募基金公司获取公募牌照,万联资管作为万联证券全资子公司,将以该公司落地广州南沙为契机做大资管业务,打造居民财富保值增值的专业资管机构。
同日,东莞证券设立广东汇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德基金”)的申请也获中国证监会反馈意见。中国证监会要求东莞证券就公司2023年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和规模排名位于行业中位数以下,且相比2022年下滑,说明排名下滑原因,并就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范整改进展进行说明。
同时,中国证监会还要求东莞证券说明东莞证券就自身私募资产管理业务与汇德基金资产管理业务如何避免同业竞争、防范利益冲突与输送进行说明,并提供差异化发展方案等。
根据申请材料,汇德基金拟从事私募资产管理业务,中国证监会要求东莞证券就自身私募资产管理业务与汇德基金资产管理业务如何避免同业竞争、防范利益冲突与输送进行说明,提供差异化发展方案,并就如何防范私募和另类子公司与汇德基金之间利益冲突与利益输送进行说明。此外,东莞证券总经理目前由董事长代行,且代行期限即将届满,监管要求其就依法解决代行问题的计划进行说明。据中国证监会官网,汇德基金的申请设立材料于2024年4月1日获中国证监会接收,7月30日获受理。
公开资料显示,东莞证券成立于1988年6月,注册资本15亿元,是东莞市国有控股的证券公司。财报显示,2023年,东莞证券分别实现营收21.55亿元、归母净利润6.35亿元,分别同比下滑6.26%、19.70%。对此,东莞证券解释称,主要受市场行情和佣金率的影响,证券经纪业务收入同比减少,投行业务收入也有所下降。
有助于提升自身盈利
Wind数据显示,券商系公募基金管理人占基金公司数量超四成。市场上被熟知的基金公司多为券商系基金,例如华夏基金、博时基金、汇添富基金、易方达基金等,均为券商系基金。
公募牌照对于券商丰富财富管理业务板块意义较大,尤其对主动权益投资转型而言,能够加强投资者资源渠道和发挥投资研究能力。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一参一控一牌”新规的推动之下,公募牌照对券商财富管理业务意义重大,能为券商提供稳定的营收来源,帮助熨平业绩周期性波动。同时,公募基金发展也推动了券商资管业务的转型,推动提高主动管理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还有财信证券旗下财信基金在9月30日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前后历时2年。此外,还有中原证券拟与江苏苏豪投资共同发起设立中原苏豪基金的申请证等待获批,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目前处于受理阶段。
对于券商积极设立公募机构的原因,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分析表示,券商拥有自营、资产管理等业务优势,因此设立基金公司具有先天优势。加之券商可以代销基金,对其设立的基金公司也可以给予一定程度的销售支持。
“券商设立公募基金公司,对自身而言多了一个可以盈利的子公司,可以作为大股东分享公募基金的成果。同时,公募基金未来发展前景广阔,进入大资管时代,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券商通过设立公募基金也能够提升自身的盈利。”杨德龙表示。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