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增强经济发展动能 减轻地方债务压力 券商解读地方化债“组合拳”

2024-11-13 10:17
来源:金融时报

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决议》。议案提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压实地方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建议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11月8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从2024年开始,我国将连续5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加上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连日来,各大券商分析师纷纷解读地方化债“组合拳”。分析师普遍认为,化债“组合拳”作用直接、力度大,将为经济带来积极影响,后续财政政策仍有继续发力空间。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财政支持化债可以通过补充地方财力、增加居民和企业收入的方式,发挥财政乘数效应,带动投资和消费能力的提升,促进经济回升向好。

一方面,通过增加地方债务限额、允许专项债用于化债等方式,将大大减轻地方债务压力,将原本被化债占用的资源腾出来,增强对民生、“三保”等领域的保障,改善居民收入预期;另一方面,加大化债力度有助于清理地方拖欠企业账款,提升企业经营信心和活力,提高企业收入和盈利能力。居民和企业收入预期得到改善,将有效提振消费和投资需求,进而形成正反馈,发挥财政的乘数效应。

根据新闻发布会内容,后续更有力度的财政政策仍值得期待。一是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二是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拓宽投向领域,提高用作资本金的比例。三是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四是加大力度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五是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加强对科技创新、民生等重点领域投入保障力度。

中金公司研究部认为,本次化债有望为经济活动带来积极影响。本次大规模置换措施,一方面可减少地方政府利息支出,5年累计可节约6000亿元;另一方面,将本金偿还时间大幅推后,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有助于完成化债目标,并且使地方政府腾出余力来发展经济,可帮助地方畅通资金链条,增强发展动能。

中金公司研究部表示,发布会上,蓝佛安明确中央财政仍有较大的举债空间,表示明年将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明确了5个重要工作方向,其中提到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回应了市场对于刺激消费的预期,未来要重点关注政策的落实。

中信建投证券政策研究组首席分析师胡玉玮表示,本次会议共部署地方政府化债“三支箭”,从中期来看,此次置换是资源空间、政策空间、时间精力的腾挪释放。一是将原本用来化债的资源腾出来,用于促进发展、改善民生。二是将原本受制于化债压力的政策空间腾出来,从而可以更大力度支持投资和消费、科技创新等,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结构调整。三是将原本用于化债化险的时间精力腾出来,更多投入到谋划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去。

国泰君安证券宏观联席首席分析师黄汝南认为,10万亿元化债举措,既兜住了隐债风险,又能防范道德风险。第一,能够切实减少债务主体的利息支出,从而将节省的利息用于经济建设和民生保障。第二,能够缓解地方政府偿还债务本金的短期压力,同样可以腾挪出更多资源用于经济建设和民生保障。第三,地方债务风险的释放能够为政府举债特别是中央政府举债创造更多空间,提升经济抵御外部风险挑战的能力。

海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梁中华表示,本次化债举措有助于降低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风险。前期对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可以通过展期、延期、借新还旧等操作降低债务风险。而本次直接使用地方政府信用发行标准化债券来置换隐性债务,有助于进一步大幅降低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风险。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李、东吴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刚表示,通过化债解决存量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地方政府有更多的财政空间加大逆周期调节,投入民生、消费等领域,推动需求回暖。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总体上看,此次债务置换规模力度很大,体现了发展中化债和以时间换空间的思路,同时反映出中央政府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并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心。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隐性债务有利于实现隐性债务显性化,优化地方债务结构,减轻付息压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债务置换释放出的财政空间,地方政府能更灵活地调配资源,支持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发展,例如教育、医疗、环保等,从而增强地方经济的内生动力和社会福祉。

兴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段超表示,此次化债规模高于市场预期,预计将大幅减轻地方政府压力,有利于长期风险偏好回升。本次政策协同发力后,到2028年之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下降至2.3万亿元,化债压力大大减轻,有利于下一阶段经济增长。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表示,从规模上看,本次财政一揽子方案“诚意足、力度大”,既有确定的“10万亿元+”规模,也有想象空间大的待定规模,2025年,财政政策也将更加给力。从方式上看,立足当下、兼顾长远、标本兼治,化债工作思路有了根本转变,并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

东北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刘哲铭表示,上述新闻发布会对于后续增量政策开展了重要讨论。一方面,目前增量政策逐步落地见效;另一方面,后续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仍值得期待。政策支持是支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的“定海神针”。化债政策的扎实推进与财政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必将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资本市场活力和信心。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