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沪深京三市成交额连续第8个交易日突破两万亿元大关,一举打破A股历史成交纪录。当日,上证指数强势突破3800点整数关口,续写近十年来的新高。截至收盘,上证指数以1.45%的涨幅收报3825.76点,深证成指上涨2.07%、创业板指涨幅达3.36%、科创50指数更是飙升8.59%,市场整体呈现全面上扬态势。
在这波指数攀升与交易量激增的背后,多路资金竞相涌入市场。其中,保险资金作为长期投资资金的重要代表,新增入市资金规模超过6400亿元,远超去年全年水平。金融监管总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超过36万亿元,股票投资余额攀升至3.07万亿元,占比8.47%,这一比例创下了2022年以来的新高。
显然,今年保险资金入市步伐明显加快。那么,究竟是什么吸引保险资金纷纷入市?哪些投资标的受到保险资金的青睐?
险资入市超6400亿元
根据金融监管总局最新披露的数据,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36.23万亿元,同比增长17.39%。其中,人身险公司32.60万亿元、财产险公司2.35万亿元,合计占比96.46%。
在股票配置方面,人身险公司投资规模达2.8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6052亿元;财产险公司投资规模达1955亿元,较年初增加354亿元。这意味着,上半年,共有6406亿元保险资金进入股市。其中,一季度净流入险资近3900亿元,二季度净流入超2500亿元。
为何加码股市投资?
在业内人士看来,保险资金加码股市投资离不开三方面因素。
一是政策引导与制度松绑。围绕提振资本市场信心,监管层近年来多次发文,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例如,今年1月份发布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其中,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度考核权重不高于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此举有效推动了长期考核机制的落地。”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保险咨询主管合伙人周瑾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随后,金融监管总局调整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将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这对于资本紧张的保险公司而言是一次松绑,推动其释放更多的资本,以支撑其进一步加大资金入市力度。”周瑾说。
二是应对“资产荒”与利差损风险。低利率时代,导致依赖固定收益类资产(如债券、银行存款)的保险资金回报率持续走低。为了覆盖负债端的成本,防止“利差损”,保险资金有强大的内在动力去增配预期收益率更高的权益类资产。
三是权益市场自身的吸引力。周瑾认为,当前,股票市场的估值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保险资金需要把握估值低点带来的机会,进一步增配权益资产。另外,加大对股票资产的配置并长期持有,可以更好地落实价值投资的理念,聚焦与长期负债的匹配,实现穿越周期的经营。
险资举牌加速
上半年,保险资金表现活跃,举牌潮出现。据《金融时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保险资金投资触发举牌30次,涉及20余家上市公司。特别是进入8月份以来,保险资金举牌频率加快,两周内举牌6次,举牌标的从银行板块扩展至消费、保险。
据统计,在30次举牌中,银行股出现12次。其中,招商银行H股、邮储银行H股被多次增持,触发举牌。平安人寿多次举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H股,瑞众人寿举牌中信银行H股,弘康人寿三度举牌郑州银行H股。
“经营稳健、股票流动性好、股息率普遍较高,分红稳定且具有升值空间,银行股目前很好地符合了以上特征,是保险资金举牌的重点领域。”周瑾表示。
除了银行板块,在保险资金上半年举牌标的中,公用事业板块出现4次,非银金融、交通运输板块出现3次,环保板块出现两次,医药生物、传媒、煤炭、钢铁行业各出现1次。
为何保险资金近期频频举牌?
“自2023年起,上市险企开始执行新会计准则,资产端的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IFRS9(《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要求险企在对股票投资进行计量时反映其市值,这一要求加剧了财务报表的波动性。因此,险企希望通过举牌来实现权益法核算,以此平滑会计利润波动,减少当期损益的起伏。”周瑾认为,这一因素会导致险企更多的举牌行为。
下半年险资看好A股市场
华创证券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保险业原保费收入将达到6万亿元。下半年,险资资金运用余额或增加1.57万亿元。若资本市场持续向好,预计保险资金股票与基金配置下半年增量规模或可达5510亿元。
“股票是下半年我国保险机构首选的投资资产。”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近日公布的2025年下半年保险资产管理业投资者信心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保险机构认为,下半年,各类资产配置比例与2025年初基本保持一致,部分保险机构有可能适度或微幅增加股票和债券投资。
多数保险机构对下半年A股市场持较乐观态度,在影响A股市场的主要因素中,最关键的是企业盈利增速。
长期资金更青睐哪些行业?调查结果显示,下半年,保险机构更为看好沪深300相关股票,看好医药生物、电子、银行、计算机、通信和国防军工等行业,关注人工智能、红利资产、新质生产力、高分红高股息和创新医药等投资领域。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