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记者观察:“补血”莫如“造血”

2024-03-21 16:05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近日,锦泰财险发布公告称,拟增发12.79亿股,募资20.98亿元。这是近期险企密集增资的一个缩影。

据《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先后有华泰人寿、爱心人寿、三峡人寿、长江财险、信泰人寿、恒邦财险、阳光人寿等多家险企披露获批增资或拟增资计划。

险企密集增资“补血”的背后,离不开偿付能力指标承压。

2022年,偿二代二期工程正式落地,主要对保险业审慎监管的三支柱框架进行修订与完善。受其影响,保险公司资本补充诉求愈加强烈。

东兴证券研报指出,偿二代二期工程的落地虽然短期对险企经营构成一定影响,但有助于规范险企经营行为,推动优胜劣汰,引导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此背景下,2023年,险企资本补充需求持续高涨,全年共有20余家保险公司获批增资,规模超400亿元。其中,中国人寿(海外)和泰康养老均完成两度增资。

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险企补充资本的难度较以往有所增加。

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中国保险业风险评估报告2023》显示,随着行业发展以及监管规则调整,保险公司资本补充压力较大。资本补充主要来自内源性资本补充和外源性资本供给,近年来保险公司盈利能力不足、外部资本供给有限等因素加大了资本补充难度。

尤其对中小公司来说,目前虽然可以通过股东直接出资、发行次级债、资本补充债、永续债等方式“补血”,但由于其自身盈利能力较弱,靠“利润转增”这种内源性资本补充难度较大,而IPO和永续债等一级资本补充工具发行门槛较高,整体审批流程较长,发行二级资本债又面临审批收紧现实,可以说补充资本的需求和难度都较大。

因此,险企首先还是要审慎经营,明确自身竞争优势,增强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盈利水平;其次要控制成本,降低各项开支;最后要创新业务、拓展客户,将自身业务驶入良性经营轨道,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毕竟,外源性资本工具虽然是融资的重要渠道,但最终靠内部“造血”方式来提升偿付能力才是长久之计。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