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中保协在北京发布国内首套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质量风险控制机构工作规范,此举将有助于建立建筑质量管控的新模式。 王恩博 摄
中新网北京11月13日电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13日在北京发布国内首套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简称IDI)质量风险控制机构工作规范,此举将有助于建立建筑质量管控的新模式。
IDI是由建设单位投保的,根据保险合同约定,保险公司对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在保险期间内由于建筑工程潜在缺陷所导致被保建筑物的物质损坏,履行赔偿责任的保险。该险种源起于法国,后逐步被英国、美国、西班牙、瑞典、日本、新加坡等国引入,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使用。
目前IDI已进入中国,在上海、深圳等地开始试行实施。今年来,上海地区累计IDI保险保费收入达7亿元人民币,承保了约300个项目,平安、人保和太保为主承保单位,其他参与共保的保险公司约为10家。
据介绍,对比原有建筑质量监督模式,在IDI模式下保险公司会聘请独立第三方质量风险控制机构,对投保的建筑项目设计、施工和验收各阶段进行全流程质量风险检验,客观评估工程项目质量风险,形成与监理单位共同监督的“双保险”建筑工程质量管控新模式。数十年国际实践证明,IDI保险引入的质量风险控制服务能够有效促进建筑工程质量水平持续提升。
不过,由于IDI在中国发展历史较短,国内保险业对于质量风险风控服务认识不一,也缺少成熟质量风险控制机构,因此需要一套工作规范来指导质量风险管控工作,为保险公司厘定保险条件提供规范化的工程技术依据。
为此,中保协于2017年下半年组织成立了IDI风险控制规范研究课题组。此次出炉的《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质量风险控制机构工作规范》内容包括质量风险控制机构的工作职责与基本要求、工作依据和方法、工作内容、评估报告和质量等级划分标准等。
中保协副秘书长郭红强调,发展建筑质量保险,通过制定规范指导实施标准化、系统化的保险风控服务,开创了建筑工程质量管控的新模式,将促进建筑质量提升,让民众住进“质量放心的房子”。
本规范由中保协提出并归口,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牵头11家单位共同编制而成。成员单位中包含IDI直保公司、再保公司、国际TIS公司、建筑科研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工程科技公司,基本涵盖了IDI保险所涉及到的相关行业,有利于规范形成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实操性。(王恩博)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