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金融市场震动至今仍令人记忆犹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金融市场一度陷入恐慌,无论是以美股为代表的风险资产,还是以黄金为代表的传统避险资产,纷纷遭遇大规模抛售。美股一个月内四次熔断,其他多国股市也出现熔断。全球美元流动性急剧收紧,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汇率出现大幅贬值。
不过,随着以美联储为代表的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美元流动性危机得以缓解,市场情绪得到一定程度安抚。随后不久,全球股市出现强劲反弹,截至2020年12月,美国三大股指齐齐创下历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仅看全球金融市场尤其是美股市场的表现时,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和不确定性已经过去,全球经济以及金融市场已是欣欣向荣。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当前,全球金融市场的强劲表现多依赖于各主要经济体央行超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流动性以及大规模财政刺激措施带来的利好。
而从实体经济复苏的情形看,笼罩着全球经济的疫情阴霾并未完全消散。尽管美国以及欧元区等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呈现出部分好转迹象,中国更是在2020年实现经济正增长。但从更广角度看,仍有很多新兴市场经济体受困于疫情,全球经济整体复苏依然较为缓慢。
事实上,为推动经济从疫情冲击中复苏,需要货币以及财政政策的支撑,但大量流动性的注入不可避免地推动金融资产价格的上行,甚至产生金融泡沫。与此同时,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也不可避免地推升全球债务水平。
两害相权取其轻。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并且前景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支持性的货币与财政政策仍需持续。但不可否认也不可忽视的是,在此情况下,以美股市场为代表的表现强劲的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复苏已经出现了明显背离,全球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隐患已然加大。
自去年3月以来,美联储、欧洲央行以及日本央行等发达经济体央行出台了大规模货币刺激措施,资产负债表迅速扩大,美联储更是直接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接近零,同时开启了“无上限”量化宽松政策。虽然这些措施成为提振经济的重要工具,但同时也将带来资产价格泡沫问题。
与此同时,需要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宽松货币政策对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溢出效应。当前,美联储以及欧洲央行纷纷强调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以支撑经济复苏的重要性。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更是多次表示,将保持当前的购债速度,短时间内不会撤出购债计划。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新冠疫苗已在分发和接种,一旦发达经济体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同时经济状况好转,发达经济体可能会以比预期更快的速度撤出宽松货币政策,届时可能会有大量的资本从新兴市场流回发达经济体,这对部分经济脆弱的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言是需要防范的风险。
另外,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的推出,推动全球债务水平大幅增长,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财政政策可持续性风险值得警惕。当前美国拜登政府计划推动规模约1.9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而在经济增长仍然较为疲弱的情况下,美国财政的可持续性开始受到质疑,相伴而来的债务问题则更像是一头“灰犀牛”,正站在不远处的角落,随时准备发动攻击。
美联储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家庭债务和信贷报告显示,去年第四季度美国消费者债务总额环比增长1.4%至近14.56万亿美元。从全球范围内看,国际金融协会(IIF)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全球债务增加了24万亿美元,达到创纪录的281万亿美元,全球债务与GDP之比超过355%。该报告预计,今年全球政府债务将再增加10万亿美元,超过92万亿美元。
由此可见,无论是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流动性过剩问题,还是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带来的节节攀升的债务,都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意在推动经济复苏的副产品,虽然存在风险,但同时也必不可少。
从长期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结构、贸易和投资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2020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以及金融市场震荡由疫情这一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引发,并非源于金融系统内部。但在实体经济复苏缓慢的情况下,本就存在的金融体系脆弱性将进一步凸显,市场波动在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风险的相互作用下进一步加剧,不断累积的金融市场风险值得警惕。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