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加强激励 提供创新型服务 天津银行业保险业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2020-09-24 12:09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民营企业是天津市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一环。截至2020年6月末,天津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129.41万户,全市民营企业新增就业16.6万人,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

加强激励,狠抓落实,是天津银保监局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服务民营企业过程中抓住的“牛鼻子”。据介绍,天津银保监局细化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指定专门的处室牵头并加强考核和督办,加强考核激励,提升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质效,全面营造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同时,开展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监管专项检查,以督查促落实、以督查促改进。

截至今年9月,天津银保监局累计对41家次银行保险机构开展督导检查,对服务民营企业重大政策落实不到位的机构严肃问责处理,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确保信贷资源有效投向民营企业。

做好民企专属融资服务

据天津银保监局介绍,今年以来,辖内银行机构累计出台惠及民营企业的疫情防控专项金融服务政策200余项,开发惠及民营企业的专项金融产品83个,从疫情发生至6月末累计为受疫情影响的民营企业做好融资接续近300亿元。

今年以来,天津银保监局首先督促指导辖内机构通过加强与税务、工商、法院、园区、协会、核心企业、第三方信用信息服务商等平台和节点的信息共享,通过银税互动、银商合作、信易贷等模式批量获取具有良好信用信息记录的客户资源。例如天津银行今年6月上线的“天行用呗”,通过与银联“云闪付”的深度合作,打造“场景+支付+金融”生态圈,为个体经营者提供无抵押信用融资。

据介绍,天津市民营企业主要有两个特点:首先,民营企业是天津口岸最大外贸主体。上半年,民营企业外贸出口总额582.23亿元,占全市出口比重42.1%。其次,一批实力强、业态新的民营企业不断涌现,如新天钢、美锦能源、今日头条、360科技等都是2016年以后陆续引进的新业态代表性企业。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天津市银行业在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要更加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因此,天津银保监局始终鼓励银行利用外部信用增级批量降低民营融资成本。目前,多家银行与市科委下属的科融担保公司合作,针对科委审定的“雏鹰”和“瞪羚”科技型企业,打造专属“雏鹰贷”和“瞪羚贷”,批量服务快速成长期的高科技型民营企业。

此外,天津银保监局还督促指导辖内机构通过电子化批量信贷管理有效降低民营企业融资的管理成本,提高融资效率。例如,平安银行基于7个维度、68大类、2000多项数据源形成的数据库,通过智能信贷管理技术,将授信审批用时缩短到60秒,放款用时缩短到10秒。

截至2020年6月末,天津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民营企业贷款余额7624.68亿元,比年初增加508.16亿元,增速7.1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26个百分点。2020年上半年新发放民营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61%,比年初下降0.55个百分点。

险企为民企消除风险隐患

基于民营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特点,天津辖内保险机构也出台了不少服务民营企业的举措。

据天津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保险机构主要从三方面为实体经济服务:一是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增信。2020年上半年,天津财险业通过贷款保证保险帮助7724家民营企业获得融资17.29亿元。二是减轻民营企业资金压力。通过关税保证保险助力企业实现“先通关后缴税”,帮助企业大幅减少以现金缴纳或银行保函形式进行关税担保的资金压力,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2019年,共为112家民营企业节省近13.91亿元流动资金。三是为民营企业提供风险管理服务。通过DRS鹰眼系统、红外热成像检测、安责险行业风险评估模型等科技手段,为民营企业提供专业的风险管理和防灾减损服务,为企业消除安全隐患。

鼓励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

“部分中小银行机构受管理能力、资金成本和IT系统等条件限制,服务民营企业能力相对落后。”谈到辖内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上述负责人表示。此外,受疫情影响,民营企业资产质量下行压力较大,截至6月末,贷款逾期率高于不良率3.92个百分点,为下半年工作带来压力。

天津银保监局方面表示,接下来将从加强导向与风险预警等方面持续服务民营企业。

首先,发挥监管引领作用。督促辖内机构把稳企业保就业和服务民营企业更好结合起来。用好展期、续贷、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持续加大对民营企业信用贷款支持。鼓励各保险公司丰富营业中断险、企业财产险、雇主责任险等产品供给,加大理赔力度,提高理赔效率,支持民营企业抗疫减灾。

其次,发挥监管导向作用。支持各机构加大对节能环保、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公平精准有效的授信服务,提升民营企业满意度和获得感。鼓励各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严格落实减费让利政策,努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再次,发挥监管预警作用。督导各机构坚持以风险可控、合规发展为前提,加强民营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分类施策化解民营企业存量信用风险。提示银行机构提早谋划应对民营企业不良贷款增长,提足拨备,补充资本,做实利润。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