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国债下乡”圆梦小康

2020-07-31 11:33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盛夏时节,蒙蒙细雨给暑气蒸腾的湘西大地送来丝丝清爽。隐在大山深处的十八洞村,云遮雾绕,宛若人间仙境。在人行湘西州中支工作的土家族妹子向贝洁与同事冒雨进村,开始了一天的国债宣传工作。

十八洞村隶属于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得名于当地一个拥有18个岔洞的超级溶洞群,由竹子、飞虫两个村子合并而成。村子处在深山中,一度连入村公路都没有,曾是湖南有名的贫困村。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在村民龙德成家的晒谷场上,面对围坐在身边的父老乡亲,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重要思想。随后,精准扶贫的春风飞越千山万水,吹开脱贫路上的迷雾,为新时代扶贫事业指明了方向。

在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导下,十八洞村大力发展原生态苗族文化旅游、农家乐、猕猴桃等产业,全村136户、533名贫困人口于2019年全部脱贫,奔小康的步伐越来越快,龙德成也成为十八洞村形象大使。

龙德成年近80岁,一辈子住在大山里,对“金融”“理财”这类专业词汇不了解。日子富裕起来了,攒下的钱要怎么花?怎样“钱生钱”?不少村民像龙德成一样,心里并没有明确的规划。

国债理财“零风险、稳收益”,对金融知识匮乏又有理财需求的村民来说再合适不过了。为了让村民真正了解国债理财这一优势,人行湘西州中支组织各承销银行,来到十八洞村宣传国债。村支两委把村民都组织起来,告诉大家国债是以国家信誉为担保的理财产品,既有收益又有保障,购买国债是支持国家建设,利国利民。

据人行湘西州中支国库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前他们是“送国债知识下乡”,但当时乡亲们都还没实现脱贫,拿不出余钱来购买国债。十八洞村彻底脱贫后,村民想买却买不到国债,每期的发行量都是“秒光”,国债成为供不应求的“香饽饽”。

人行湘西州中支国库部门适时转变工作重点,从“送国债知识下乡”转为“送国债下乡”。恰逢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倡导国债承销机构利用移动POS机终端购买国债的“直通车”创新做法,人行长沙中支在2019年全省国库工作会议上要求持续深入推广国债下乡“直通车”活动,引导承销机构国债发行向农村倾斜,提高农村网点储蓄国债发行量,有效解决农民投资国债难的问题。

在此指导下,2019年,湘西州初步形成了以邮政储蓄银行包括邮政代办网点为主力、农业银行为补充,其他商业银行为辅助的“国债下乡”全覆盖服务格局,拓宽了助农增收渠道。2019年,湘西州发行国债2.51亿元,其中花垣县发行国债2244.97万元,全州72家乡镇承销机构营业网点全部实现国债认购“破零”,乡镇国债销售789万元,较2018年增幅达475%,打通了国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投资渠道单一的偏远乡村提供了新的投资选项,为村民奔小康加盖了一张资产“保值网”。

今年,虽然暴发了新冠肺炎疫情,人行湘西州中支的国债工作并未停止,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引导国债承销机构加快银行电子化在农村国债市场的运用和实践,让乡亲们足不出村就能买到国债,享受到便捷的服务。

当前,多家国债承销机构开展的惠农“国债直通车”工程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各家银行尝试用移动服务车依托5G无线网络,配备自主发卡系统、会计终端系统、摄像系统和GPS定位系统,通过流动形式将传统银行柜台业务延伸到村民身边,实现在家门办理银行业务的美好愿景。邮储银行湘西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在今年国债发售期会组织业务骨干,手把手教村民通过网上银行终端办理业务,增设“主题邮局”,丰富“助农取款服务点”的国债销售功能。

宣传队离开时已是下午时分,缭绕着青山的云雾已完全散去,十八洞村的全貌渐渐显露出来。望着村里络绎不绝的游客,龙德成扬着嘴角,花一样的幸福笑容从脸上开到了心里。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