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金融纠纷化解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延伸、从“单一调解”向“多元共治”拓展,是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营造和谐金融环境的重要抓手。一段时间以来,各地金融监管局立足辖区实际,以“源头预防、多元化解、高效便民”为目标,整合多方资源,创新工作机制,形成了一系列立足实际、注重实效的特色做法。
聚焦源头 预防“未病”
构建高效、多元的化解机制已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导向。怎样“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是提升金融纠纷化解效果首要考虑的问题。《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注意到,随着“四级垂管”架构的正式建立,县支局的一线监管作用在金融纠纷化解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监管职权下放后,民和金融监管支局第一时间摸底县域内金融纠纷情况,依托县域监管贴近基层、贴近一线、贴近消费者的优势,认真贯彻落实“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民和县马营镇设立了青海省首家乡镇级“马营新枫”法银联动金融纠纷调解室。
云南红河、河北唐山也把金融纠纷化解工作的重心之一放在“抓前端、治未病”上。红河金融监管分局指导云南弥勒农商银行联合弥勒市人民法院成立金融纠纷调处化解中心,选派金融机构和人民法院的业务骨干组成一批“排雷专家”;唐山金融监管分局推动纠纷化解资源下沉,引导各支局结合地域特点创新实践,将矛盾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例如,玉田金融监管支局创新“党建+维权服务站”模式,在金融消费者维权服务站设立“党员先锋岗”,引导党员主动收集客户意见、排查服务短板,推动矛盾预防端口前移,实现了党建与消保工作的深度融合。
技术赋能 高效便民
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金融消费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健全金融领域社会治理体系……诸多努力都围绕一个终极目标,那就是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落实为民便民理念,青州金融监管支局聚焦山东青州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指派调解员先行对接,了解案情、掌握诉求、制定预案、分类施策。将小额纠纷调处周期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将消费者单一诉求情形调处周期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相对复杂纠纷调处时限最长不超过两个月,有效缩减了群众维权的时间成本和经济负担。同时,按“一站式”解纷机制要求分设受理分流、送达保全、诉讼案件调、投诉信访调、法官指导、巡回审判6个功能室,另设联席解纷室,作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合解纷场所,做到即时受理、即时调解、即时审判,群众满意度达100%。
提升调解智能水平同样是各金融监管局努力的方向之一。为提升调解工作的规范化水平,深圳金融监管局支持深圳市银行业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会上线智能短信平台,完成纠纷受理确认、调解进度通知、协议履行提醒等九大业务场景的精准触达。2025年上半年,累计发送短信7.8万条,成功触达消费者逾1.9万人次。天津金融监管局指导设立的天津市众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制定《AI智能调解平台三期规划方案》,以“三步走”形式完成调解工作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目前,“智能消保”业务管理系统已投产,实现了调解案件的线上化、全流程管理,同时已建成全量纠纷数据库、法律法规与监管制度库,并整理形成一系列典型判例,为提高调解工作的效率、质量、规范性和一致性奠定了基础。
因地制宜 探索不停
“枫桥经验”发源于浙江诸暨,却在实践中被赋予各具地域特色的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纠纷化解工具箱越来越满,因地制宜经验越来越足。
特色服务是青岛市银行业保险业纠纷调解中心的一大“王牌”。该中心聚焦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推出“关怀调解”“上门调解”,推动调解服务精准下沉,探索设立“养老金融纠纷调解室”,成立“青心爱老 枫护银龄”志愿服务团队,为老年人调解金融纠纷514件,涉及金额5004万元;针对工作繁忙的上班族,推出“假日调解”“异地调解”服务,利用周末、节假日等开展调解,不断提升金融解纷服务的便民实效。
广西金融监管局则打造了具有老少边区特色的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广西县域模板。在那坡金融监管支局指导下,广西首家由银行业协会、保险行业协会联合发起的灌阳县域金融纠纷调解中心在县人民法院揭牌,助力金融消费者在家门口享受便捷、高效的解纷服务。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