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国家标准《互联网金融 个人网络消费信贷 贷后催收风控指引》(以下简称“国标《指引》”)。据悉,国标《指引》是我国首个聚焦贷后催收业务的国家级规范。其发布有效填补了贷后催收环节长期存在的规范空白,为加强行业自律管理、提升从业机构合规管理水平、识别暴力催收等违法违规行为提供了权威依据,是贷后催收行业迈向规范健康发展的关键一步。
根据国标《指引》,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催收机构应只向债务人催收,不应向联系人催收。向担保人等连带责任人催收以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协议约定为限。催收人员应向债务人如实告知催收事由、逾期欠款金额、违约后果;应客观陈述,不应使用可能产生歧义或有误导性的表述,不应夸大事实(如夸大债务金额、违约责任、法律后果等),不应编造不存在的事实(如虚构不良信用记录或黑名单等)。
同时,国标《指引》明确了金融机构的责任。具体来看,金融机构应以协议约定等方式,以醒目的方式、清晰易懂的语言明确告知债务人可能将其个人信息向第三方催收机构提供的适用情形和范围;金融机构应与第三方催收机构以协议约定方式,明确第三方催收机构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义务和具体违约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机构应依据最少、必要、够用原则向第三方催收机构提供办理催收业务所需的个人信息。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催收机构之间应采用安全、可靠的方式传输个人信息,通过网络、设备等传输的,应采用安全通道、数据加密等技术措施。债务人行完还款义务后,金融机构应立即终止催收并及时通知第三方催收机构终止催收。金融机构应对个人信息的删除、销毁等行为进行记录。催收作业终止或个人信息销毁后,金融机构应继续承担个人信息保密责任。
自国标《指引》实施之日起,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于2024年5月15日发布的《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同时废止。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