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为港股市场创造了更有利的政策环境。2024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港股市场的发展为国内科技企业获得优质跨境资本、增强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优化证券市场 加强互联互通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特区立法会发表2024年施政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优化证券市场的措施,善用与内地市场互联互通的优势,吸引国际企业来港上市,同时推动内地大型企业赴港上市,争取短期内实现更多标志性的公开招股(IPO)。
近年来,港股市场改革在不断提速,例如香港创业板(GEM)上市改革为香港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内高增长和优质初创企业与中小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选项。2024年8月,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全资附属公司香港联交所日前发布联合公告,宣布下调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时的最低市值门槛,并修订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进行并购交易的独立第三方投资规定。港交所针对特专科技公司的上市规则修订大幅降低了上市市值门槛,已商业化公司的市值门槛从60亿港元降至40亿港元,下调33%;未商业化公司的市值门槛则从100亿港元降至80亿港元,下调20%。
2024年,香港股票市场共上市71只新股,融资金额达875亿港元,同比提升89%,新股数量和融资金额均排名全球第四。
市场环境不断改善
目前,港股所处的市场环境不断改善。一是全球经济正在逐步复苏,尤其是中国市场的强劲恢复为港股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融资需求增加。二是内地经济刺激措施的密集出台对以中资上市企业为主的港股具有较大提振作用。目前市场普遍预计存量政策陆续落地及更多新政策出台将进一步改善港股市场信心。三是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有利于增加全球资金的流动性,香港作为全球知名的自由港也将受惠。四是港股具有独特的发行节奏与灵活的方式,对内地和海外企业都有较大吸引力。一方面,港股上市企业的信息披露通常较为规范,符合国际投资者对于企业透明度和规范性的要求。另一方面,当前估值比较有吸引力,因此吸引大量注重长期价值投资的海外机构投资者涌入港股市场,为IPO市场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五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仍然稳固,进一步提振上市企业和投资信心。根据英国Z/Yen集团与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最新报告,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中升至第三位,成为亚太区排名最高的金融中心。
香港市场IPO呈现以下特征:一是大型IPO项目增多,排名前四的美的集团、地平线、顺丰控股及华润饮料IPO募资都超过50亿港元。二是科技含量提升,相比前两年以制造业等传统行业为主体的融资结构,2024年IPO更多来自信息技术、媒体及电信业,科技股占比同比提升了10个百分点,达到39%;三是投资者认购热情高涨,95%的IPO企业获超额认购,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
科技企业获跨境资本青睐
港股市场助力国内科技企业获得优质跨境资本、增强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拓宽融资渠道。香港IPO市场的活跃为国内科技企业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融资渠道,尤其是对于那些暂未达到A股上市标准或希望在国际市场融资的科技企业来说,香港市场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地。例如地平线在港交所正式上市,成功筹资54亿港元,成为年内港股最大的科技IPO。
提升科技企业估值与品牌形象。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在香港上市并获得较高的估值,将提升国内科技行业的估值水平和市场关注度,有助于科技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企业在香港上市后可以更好吸引国际科技人才,增强研发投入、拓展业务领域等,推动国内科技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加速科技产业国际化进程,吸引国际投资者和战略合作伙伴,加速科技产业的国际化进程,提升我国科技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力。
提升金融服务附加值
港股市场发展为金融机构创造更多服务机会。
在投行业务方面,金融机构可以积极挖掘优质企业资源,尤其是科技、医疗保健及生命科学、消费品等热门行业的企业,为其提供上市前的辅导、保荐等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顺利在香港上市。同时加强与香港本地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共同参与大型IPO项目,提升在香港IPO市场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在资金融通业务方面,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参与香港IPO的基石投资或战略投资,获取长期投资收益。同时银行可以为IPO企业提供过桥贷款、并购贷款等融资支持,满足企业在上市过程中的资金需求。
在理财与支付结算服务方面,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自身的金融牌照和资源优势,为IPO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如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托管服务等,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加强金融创新,金融机构可以开发适合香港IPO市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结构性融资产品、跨境金融产品等,提升金融服务的附加值。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