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业协会”)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抽水蓄能电站保险风险评估工作指引》《电化学储能电站保险风险评估工作指引》(以下合称《工作指引》)。会议由保险业协会党委委员、副会长王玉祥主持,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刘永东、英大财险董事长吴骏、鼎和保险董事长郑添、人保财险副总裁董晓朗、太保产险市场发展总监高俊、平安产险团体事业群总监石得、永诚保险副总裁史少华、英大财险副总经理章显亮、中再产险总经理助理逄博及电力行业相关专家等出席发布会。
保险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工作指引》是继2019年发布《核保险风险评估工作指引》、2023年发布《发电企业保险风险评估工作指引》后,保险业持续推进电力行业保险风险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
保障抽蓄发展
何为抽水蓄能?抽水蓄能相关专家表示,电力系统有一个特点,就是供需实时平衡,用多少、发多少,难以进行大规模存储。抽水蓄能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即把多余的电存储下来,等到需要的时候再发出来。
近年来,抽水蓄能电站迎来了建设高峰。今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超过1.2亿千瓦。”
我国抽水蓄能快速发展的同时,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更离不开保险业的积极参与。章显亮表示,目前,保险业聚焦抽水蓄能电站安全建设和运营,已搭建起了较为完善的保险产品保障体系。在电站建设期,保险业通过提供建工一切险、安工一切险、建工团意险、建工安责险、特种设备险等系列产品,覆盖抽水蓄能电站从工程建设、设备运输安装到调试运行、人员保障等各个环节,确保了电站建设过程中的财产及人员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在电站运营期,保险业通过提供企业财产险、机器损坏险、营业中断险、雇主责任险、公众责任险等产品,保障电站的经济利益和员工安全,承担其对第三者的责任风险,确保抽水蓄能电站的安全运营。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时间长达6-8年、单一标的保额高达百亿元、项目风险相对较高,保险业在服务抽水蓄能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积聚行业之力,方能更好保障抽蓄发展。”章显亮进一步表示,随着电力市场改革不断深化,抽水蓄能电站的管理体制、运营模式、盈利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已经出现一些新型风险。因此,《工作指引》新增了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电力市场交易风险两项内容。
据悉,《抽水蓄能电站保险风险评估工作指引》主要解决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指导保险公司开展抽水蓄能电站风险评估工作。具体就是,由保险人结合具体承保的险种,筛选与该险种相匹配的保险风险,根据内部的核保政策、风险偏好、历史赔付等因素对不同保险风险赋予不同的权重,加权平均后作为评判该险种承保风险高低的核保依据。二是为抽水蓄能客户提供风险改进建议。即结合客户已承保的险种,说明当前保险已覆盖的风险类型,并就其他未覆盖的保险风险提出合理的风险改进建议;同时,针对新型风险,保险人可创新研发保险产品及服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风险保障体系。
打通承保电化学储能电站“最后一公里”
电化学储能尤其是锂离子电池储能,由于热失控风险的存在,给行业发展带来挑战,安全风险管控尤其重要。
郑添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保险公司在服务“储能领域”时面临着诸多新风险和困难。比如,一是技术复杂性和高频革新。二是面临较高的安全风险问题。三是市场供需不匹配。
“《电化学储能电站保险风险评估工作指引》充分考虑了这些风险需求,并且有针对性地提供了解决方案,为保险行业更有效地服务电化学储能企业打下良好基础。一是从保险视角,深入分析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各类核心风险因素和风险来源。二是制定电化学储能电站全周期风险评估标准和程序,为储能电站的建设期和运营期的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统一、科学的标准,明确安全评估工作的程序,帮助保险公司更准确地评估风险。三是引入并设计了风险量化评估工具,为精准评估电站风险提供数据与信息支撑。四是针对电化学储能技术演变快的特点,本指引也对未来电化学储能技术路线和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前瞻性探究,为未来进一步拓展在新型能源领域风险研究打下良好基础。”郑添表示,《电化学储能电站保险风险评估工作指引》为保险公司承保和服务电化学储能电站铺平了“最后一公里”道路,通过提高储能电站的风险管理水平,促进新型储能产业的健康发展,这是金融保险高质量服务电化学储能产业、支持能源转型的一次重要实践。
保险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工作指引》实现了对抽水蓄能和电化学储能电站从建设期到运营期的全生命周期风险识别,主要内容包括适用范围、评估对象、术语和定义、评估总体框架、评估操作、评估报告、参考文献、风险信息收集表等,对两个类型储能电站的风险特征、风险信息收集、风险点判断等内容进行了清晰阐述,明确了风险评估结果应用方法,为储能领域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提供了参考。
推动储能行业风险减量服务
风险减量服务是财险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提高社会抗风险能力、降低社会风险成本具有积极作用。
董晓朗表示,在过去的电化学储能和抽水蓄能电站风险减量服务工作中,各保险公司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服务标准不统一、缺少线上化工具、质量管控不完善等问题。《工作指引》的出台,为保险公司科学高效开展电化学储能和抽水蓄能电站风险减量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包括推动风险减量服务的标准化、线上化和智能化;推动建立完善的风险减量服务闭环;推动保险公司全面提升风险减量服务质效。
保险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工作指引》彰显了保险业积极服务国家新能源战略的责任担当,增强了保险业服务储能行业风险保障的专业能力,丰富了保险业推动储能行业风险减量服务的实践探索。
“《工作指引》一是实现了风险识别的科学统一,梳理了共计20余个类别的风险因素,首次形成了储能电站全景式保险风险图谱,明确了储能电站建设期和运营期的核心风险及其评价依据,统一了保险业对储能电站风险认知标准,强化了风险评估的精准性和针对性。二是实现了产品创新的精准细化,通过对储能电站的潜在风险进行全面识别梳理并精准进行评估评级,为相关领域保险产品的创新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动创新设计更加符合细分需求的保险产品。三是实现了承保流程的全面规范,通过重点风险评估、危险单位划分及储能电站风险等级评定等工具,为保险公司制定承保策略、核定承保能力等提供了重要支撑,助力保险公司快速高效地为客户制定承保方案,切实提升工作质效。四是实现了增值服务的专业合理,指导和推动保险公司与中电联等专业机构深化交流合作,共同研究专属细分的保险增值服务解决方案,推动‘保险+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工作指引》的发布,标志着保险业协会基本构建完成主要发电和储能领域(核能、燃煤、水力、光伏、风电、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保险风险评估的自律规范体系,对于保险业更好服务国家战略意义重大。下一步,保险业协会将在监管部门指导下,积极推动《工作指引》成果的应用,继续加强行业内外合作交流,持续深化储能领域保险保障和风险减量服务的研究,切实提升保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质效。”保险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