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做好续贷工作 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优化贷款服务模式、加大续贷支持力度、合理确定续期贷款风险分类等方面,对续贷工作进行优化。
“这释放了金融监管部门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中型企业的信号。这是由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要更多的金融支持来稳定经济增长,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表示。
优化着眼于五方面
《通知》共七条,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将续贷范围从部分小微企业扩展至所有小微企业,贷款到期后有真实融资需求,同时存在临时资金困难的小微企业,均可申请续贷支持。二是明确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和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及农户经营性贷款等均可以续期。三是将续贷政策阶段性扩大至中型企业,期限暂定为3年。四是优化风险分类标准,对依法合规、持续经营、信用良好,无欠息逃废债等不良行为的企业,贷款办理续期时,不因续贷单独下调风险分类。五是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续贷尽职免责相关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切实为信贷人员松绑减负。
“将续贷政策阶段性扩大到中型企业,这是一个重要的扩展。这为中型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金融支持,有助于它们度过可能的经济波动期。可能会刺激中型企业投资和发展,因为它们可以更容易地获得持续的资金支持。这种阶段性政策显示了监管机构的灵活性,能够根据经济形势调整政策。”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首席专家曾刚对记者表示。
2014年,原银监会发布了小微企业的续贷政策(俗称“36号文”),明确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贷款到期后仍有融资需求的可以申请续贷。也就是说,小微企业贷款到期无须偿还本金即可接续融资,该业务也被业界称为“无还本续贷”。推行期间,有效满足了小微企业的接续融资需求,受到广泛欢迎。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莫开伟认为,续贷业务避免了企业因临时资金困难而需要通过民间借贷拆借高息资金偿还银行贷款的问题,从而减轻了企业的财务压力。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续贷业务有一定作用,对经营比较正常、产品和服务市场有竞争力或暂时遇到流动性困难的企业而言,该业务可以解决“倒贷”等问题,即企业临时资金周转的问题,一定程度降低了财务成本,对企业来说具有积极意义。
不会放松监管
《通知》指出,合理确定续期贷款风险分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续贷的,应当按照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的原则和标准,考虑借款人的履约能力、担保等因素,确定续期贷款的风险分类。
具体来看,原贷款为正常类,且借款人符合依法合规经营;生产经营正常、具有持续经营能力;信用状况良好,还款意愿强,没有挪用贷款资金、欠息和逃废债等不良行为;符合发放贷款标准;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求的其他条件等5项条件的,不因续贷单独下调风险分类,可以归为正常类。
这是否意味着“放松”监管?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不符合上述续贷条件,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根据借款人偿债能力等因素开展风险分类,真实、准确反映金融资产质量。”《通知》显示。
董希淼建议,续贷业务需要防止泥沙俱下。有些经营本就很困难、产品没有市场竞争力、杠杆率过高的企业贷款到期之后,银行就不应该同意续贷。否则,对企业来说,虽然延续了生命,但也是低质量的发展;对整个社会来说,杠杆率降不下来;对银行来说,也只是推迟了不良率爆发的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明确指出,加强续期贷款风险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多渠道掌握小微企业经营情况和续贷资产相关信息,防止小微企业利用续贷隐瞒真实经营与财务状况或者短贷长用、改变贷款用途。切实加大对续期贷款的贷后管理力度,及时做好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加强对续贷业务的内部控制,在信贷系统中单独标识续期贷款,建立对续贷业务的监测分析机制,防止通过续贷人为操纵贷款风险分类,掩盖贷款的真实风险状况。
加快细化尽职免责
《通知》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贷款尽职免责机制,完善内部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并将不良容忍与绩效考核、尽职免责有机结合,切实为信贷人员松绑减负,有效保护信贷人员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应免尽免”。统筹考虑履职过程、履职结果和损失程度等因素,明确信贷业务不同岗位、不同类型产品的尽职认定标准,细化免责情形,畅通异议申诉渠道,提升责任认定效率。
董希淼向记者表示,此前尽职免责难以落实到位,主要是缺乏明确的可量化的标准、边界。如果免责标准过于宽松,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如果标准过于严格,就起不到作用。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表示,在具体落实续贷优化政策的过程中,银行要制定和落实相关内控合规要求,做好相关风控工作。例如,要确保无还本续贷资金应直接用于继续满足借款人在生产经营中的流动资金需求,严禁借款人用于其他用途;要遵循无还本续贷后整体风险不扩大原则,做到风险缓释措施不弱化,贷款资金占用与借款人经营实际相匹配。
在“免责”方面,叶银丹表示,银行应根据自身信贷管理能力、客户结构、行业特点等,按照成本可算、风险可控原则,制定具体的无还本续贷操作管理制度和其他配套政策,确保续贷业务有章可循、合法合规。同时,建立尽职免责和纠错容错机制,明确续贷业务的尽职要求和免责事由,打消一线业务人员开展无还本续贷业务的顾虑。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