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消金公司座次洗牌 业绩分化明显

2024-09-11 16:44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上市公司2024年中报陆续出炉,多数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业绩也随之披露。截至发稿,包括蚂蚁消金、招联消金、中银消金等在内的20余家公司陆续发布相关数据。其中,有10家净利润呈增长态势,6家营收同比有所减少,8家总资产出现下滑。整体来看,上半年消金行业喜忧参半,分化明显。

头部机构增速放缓

根据已披露的数据,持牌消金机构中上半年大多延续增长势头,但头部机构业绩指标出现明显下滑。Wind数据显示,招联消金营收同比下降1.04%,净利润同比下降7.39%;马上消金营收同比下降2.17%,净利润同比下降20.66%。

对于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同比“双降”,重庆百货在2024年半年度业绩快报公告中提到,马上消金去年同期实现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30.71%,基数较高,因而本期净利润同比下降20.66%。招联消金方面则表示,受经济形势、市场环境,以及金融行业资产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上半年消费金融行业整体遭受一定挑战。作为消费金融头部企业,通过动态调整经营策略,在经济下行周期,适当缩小规模、审慎经营,通过压降贷款利率来优化客户结构,提升客户质量。

整体来看,从业机构运营策略生变,导致业绩出现不同走向,头部机构部分业绩指标出现波动下降。相比之下,中部消金公司上半年业绩相对稳健。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中邮消金总资产629.04亿元,同比增长17.98%;营业收入37.14亿元,同比增长12.75%;实现净利润2.38亿元,同比下降4.80%。杭银消金表现也十分亮眼,上半年营收达26.98亿元,同比增长15.94%;净利润4.60亿元,同比增长14.91%。

中部机构逆势增长

在20余家消金公司中,宁银消金和南银法巴消金营收同比增速超过100%。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宁银消金实现营收15.37亿元,同比增长111.71%;南银法巴消金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49亿元,同比大增102.68%。

净利润方面,同比增幅超过100%的为蚂蚁消金、宁银消金,分别实现净利润9.25亿元、1.98亿元,对应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07.87%、117.58%。对比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排名来看,招联消金与马上消金依然稳坐行业“冠亚军”宝座,持续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与此同时,蚂蚁消金异军突起,取代了原季军兴业消金;杭银消金则连升两位,从第六跃升至第四。

资产规模方面,包括招联消金、中银消金等在内的8家消金机构均出现下滑。与之相反,宁银消金总资产在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6月末,总资产为541.28亿元,同比增长193.41%。此外,南银法巴消金的总资产较2023年末增长37.84%至461.1亿元。苏银凯基消金、小米消金分别较上年末增长15.49%及13.57%;对应的总资产分别为446.44亿元及186.44亿元。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认为,部分中部机构逆势而上,一方面是由于其经营策略得当,年内在股东协同、机构合作等方面有所进步,另一方面是因为其规模基数相对较小,在业绩增长、策略转向等方面相较头部机构更具优势。

平衡风险与发展的关系

上半年,持牌消金公司出现业绩下滑问题,资产承压现象突出。今年以来消金公司两大动作不断,其中之一是密集公开发行金融债补充资本。根据素喜智研统计,今年上半年6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合计发行金融债规模高达331亿元,已超历史5年(2016-2021)的总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说,发行金融债可以优化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降低资金成本,进而推动资产端产品利率下降。

而消金公司今年频频进行的另一个动作是甩卖不良资产。今年以来,包括中银消金、湖北消金、南银法巴消金、招联消金、中邮消金等在内十余家消金公司启动了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项目。业内人士表示,此举有利于消金公司更好地化解金融风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金融资产良性循环。

招联消金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消费金融市场参与者众多,消费金融机构要想逆周期扩大规模,成本高、风险大。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下,如果中小机构不顾自身情况大肆扩张,可能导致风险急剧上升,要平衡好风险与发展、速度与质量、创新与规范等关系。

而多家消金公司也在财报中提到了注重资产结构调整。“贷后承压确实是持牌消费金融面临的现实问题。”苏筱芮认为,一方面,持牌消金正处于转型的阵痛期,要积极强化自营渠道建设,加大自营业务占比的同时减少兜底类三方合作,这将加大对自营风控能力的考验;另一方面,部分持牌消金的风控策略存在可完善空间,后续可继续提升风控技术、加大催收人才招募等。总体来看,持牌消费金融业务理念将从追求规模到精耕存量,面向优质客群力争提升复贷率。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