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2024金融街·青年金融论坛在北京金融街举办,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成为探讨焦点。与会嘉宾认为,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着力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机制,提升金融服务适配性。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政策研究司司长李明肖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围绕服务好新质生产力,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搭建科技金融政策框架,出台《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畅通保险资金出资创业投资渠道,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丰富金融产品供给,提升科技金融专业服务能力等。
李明肖指出,下一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着力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机制。正在研究以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为平台,扩大股权投资试点范围,鼓励更多保险资金作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等,不断提升金融服务适配性。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苏乃芳表示,科技金融通过提供创新资金、促进信息流通、转移分散风险和降低交易成本等方式为科技创新注入动力。苏乃芳提出三条建议:一是要释放银行体系支持科创的能力和动力,消除制约商业银行支持科创的制度约束。二是要建立适应科技创新融资的体制机制、推进信息服务平台等金融中介建设、完善科创企业融资风险分担和补偿体系机制。三是要探索建立以股权融资为主的科创融资模式,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快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加强政府引导基金体系的顶层设计。
北京证券交易所债券业务中心副总监李征介绍,在融资机制方面,北交所针对中小企业类型多、发展阶段各异特点,设计4套上市标准,提供多种发行定价方式,已初步形成了“股债双轮驱动”的产品和服务体系,构建了新质生产力特征突出的上市公司集群。
2023年,北交所以企业债券发行审核职责划转为契机,正式启动信用债券的市场建设,并于今年1月正式开市运行。目前,北交所初步形成了包括科创公司债等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专项品种在内的基础产品体系,累计受理公司(企业)债券申报63只,申报规模超过1000亿元,主动适应发展需求,构建与服务科技创新相适应的制度体系。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