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2021年国家开发银行湖北省分行运行情况

2022-12-14 14:45
来源:《湖北金融年鉴》

【概况】

2021年,国开行湖北省分行(简称)坚持“稳”字当头,规模和效益保持系统分行排名首位,表内本息回收率保持“双百”、资产质量保持“零不良”。全年新增表内人民币贷款 208.31亿元,在全省同业排名第 12 位。截至年末,信贷资产总额 6478.01 亿元,同比增长 2.97%。其中,表内人民币贷款余额 5447.79 亿元,同比增长 3.98%;外汇贷款余额 161.59亿美元,同比增长 0.23%。当年本息回收率100%,累计本息回收率 100%,不良贷款率为零。全年实现拨备后利润 29.31亿元,同比增加 34.69 亿元,拨备后 ROA0.41%,同比提高 0.49 个百分点。

    【服务实体经济】

一、发挥开发性金融优势,夯实业务发展基础

一是完成重点规划编制。定稿《湖北分行“十四五”业务发展规划》,制定《关于支持湖北省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工作方案》,为“十四五”业务发展做好顶层规划。着力提升规划编制质量,《开发性金融服务武汉市“五个中心”建设重点领域融资规划》被总行评为“优秀”方案。二是密切与省直部门沟通协作。与湖北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开展2次调研,发布《关于开发性金融支持湖北省“十四五”乡村建设行动的工作方案》;与湖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关于运用开发性金融资金支持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的通知》,共同筹建项目储备库和重点客户库。三是做实专班推动工作。调整、设立8个工作专班,全力推动重点领域授信破题、重大项目发放落地,带动科技创新、制造业中长期、城市更新及新型城镇化提质升级等贷款项目超额完成考核任务。全年推动 32个项目评审,承诺金额165亿元,实现人民币贷款余额新增 158 亿元。

二、聚焦主责主业,支持重点领域发展

1.支持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科技金融优势,全年实现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新增 105 亿元,位居系统分行前列。一是发放专项研发贷款 57亿元,支持集成电路新工艺开发。二是以重点产业工作专班为抓手,实现总行清单中东风汽车等4家“链主”企业发放贷款76 亿元、华工正源等4家“链属”企业发放贷款 18亿元。三是聚焦“新基建”领域,为武汉落地全国首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发放贷款1.2亿元。

2.支持绿色金融发展。认真落实“两个不低于”的目标要求,全年实现绿色产业贷款余额新增31.6亿元,较年初增长 4.2%;实现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新增3.8亿元,较年初增长 40.9%。一是深入实施县域垃圾污水处理“百县千亿”专项金融服务。针对“十四五”期间全省重点推进的垃圾污水处理和小城镇建设等项目,与湖北省住建厅研究批量化融资模式,实现年末批量化融资余额新增 14 亿元。二是推动实现湖北能源襄阳(宜城)超超临界燃煤机组项目评审承诺50亿元,发放能源保供专项贷款32.8亿元,缓解鄂州电厂、华电湖北等煤电企业生产性融资压力。三是跟进湖北省能源局清洁能源政策和审批进展,开发储备近 300万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

3.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牵头行“引进来”和作为联合牵头行“走出去”拓展业务边界,推动实现公路项目评审承诺 222亿元。抢抓沿江高铁公司合作机遇,启动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评审工作,实现项目评审承诺 246亿元。

4.支持民生事业发展。一是参与武汉市城市更新政策制定和项目策划。为武汉市出台城市更新“1+N”文件建言献策,推动首个城市更新项目授信108亿元、发放贷款3亿元,实现城市更新领域破题。二是配合做好国家助学贷款额度提升工作。全年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8.2亿元,助学贷款人数较上年增加3539人,贷款金额增加 0.9亿元。三是推动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全年新增10家转贷款合作行,实现转贷款评审承诺76 亿元、发放贷款 124 亿元、余额新增 40亿元;创新地方政府债券质押信用结构,发放转贷款 9.4亿元,支持咸宁、黄石等地区小微企业发展。

5.支持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紧抓三峡集团搬迁武汉的契机,与湖北省发改委、长江生态环保集团签订《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合作协议》,联合召开“长江大保护市场化融资创新模式研讨会”,宣介市场化融资思路和经典案例,推动五峰流域治理、宜昌两网、宜昌垃圾发电等一批“三峡系”项目授信承诺,全年发放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贷款 222 亿元。

6.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国家开发银行湖北省分行关于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方案》《开发性金融支持湖北省“十四五”乡村建设行动工作方案》,编制《开发性金融服务湖北省乡村振兴重点领域融资规划》。选派3名员工赴十堰市郧西县担任驻村干部,全年实现乡村振兴贷款发放 145 亿元。

【防范金融风险】

一、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经营管理质效

1.压紧压实主体责任。一是明确责任主体。修订党委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党委班子成员重要领导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清单。在重点工作、重大问题、重要环节上抓规范、抓精细、抓提升,形成具体措施 114 条、落实重点任务45项。二是强化监督职能。制定《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工作措施》,按季召开班子成员恳谈会,强化对“关键少数”的监督管理。由分行纪委牵头,全年召开 17 次作风监督座谈会,提出38项改进措施,切实提升二、三线处室服务一线工作质效。

2,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员工思想状况,执行行领导接待日制度,加强与员工谈心谈话。班子成员全年接待谈话 89 人次,其中“一把手”接待谈话 29人次,有效畅通班子成员与普通员工思想交流渠道。

3.强化干部培养和岗位交流。加大与地方政府干部交流力度,拓宽干部成长渠道。加强干部交流轮岗,全年向新疆等艰苦地区输送2名轮岗干部、开展26名处级干部和42名处级以下员工轮岗;“以岗代训”到总行交流7人次。

4.发挥科技支撑保障作用。深化信息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加强对网络安全、系统权限等方面统筹管理。强化IT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工作,全年未发生信息安全事故。

二、坚持问题导向抓好整改,提高内控合规管理水平

1.配合开展监管和审计检查。配合银保监会、湖北银保监局等监管机构和内部审计分部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逐条制定整改方案,“清单式”落实整改。做到立查立改,全面提升信贷管理工作水平。

2.加强后督检查机制建设。将检查工作成效纳入处室和个人考核,成立分管副行长牵头的后督整改委员会,强化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全年检查项目 146个、发现问题 279个,当期整改完成率达到 96.9%。

3.开展“信贷管理深化年”活动。根据监管要求和分行信贷管理特点,加强行内信贷检查、信贷政策研究分析、信贷业务培训及相关业务知识测试、专户报告检查评比和信贷管理考核等五项工作,强化全员合规意识,提升信贷工作质量。

4.开展“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活动。组织召开全行动员会,全面梳理监管重点,补短板、堵漏洞,稳扎稳打推进完成“做好1个专项、联动2项活动、完成3次评估、落实4个计划、用好5个平台、开展12个自查”活动方案,突出常态治理,深化内控合规“长管长严”机制建设。

5.建立贷款后评价成果反馈机制。开展转贷款业务后评价工作,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转贷款用款人进行划型核查,确保转贷款资金全部用于小微企业。通过及时有效评价结果反馈,优化工作流程、提升贷后管理水平等目标,保障资金安全。

【改革创新】

一是创新探索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依托总行对交通银行的 20亿元B组保理授信项目,落地全行首单无追索权国内双保理业务,进一步丰富服务实体经济途径和手段。二是开展业务分类分账改革。研究存量业务划分依据,在政策过渡期内寻求总行对具体项目分类进行指导,进一步落实业务分账管理、分类核算要求。年末商业性业务余额占比、流贷余额占比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