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截至2020年末,国通信托(简称)资产总额101.22亿元,净资产65.02亿元;存续信托项目398个,资产规模1794.50亿元,管理信托资产规模12273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4亿元,净利润4.52亿元。荣获“'诚信托’行业文化奖”及“年度区域影响力信托公司”“卓越竞争力社会责任金融机构”等称号。
【业务发展】
1.深耕主业,全力打好业务拓展攻坚战。一是动态监控公司通道、房地产信托、融资类信托等各类业务指标,严格落实监管要求,实现规模效益最大化。二是完善核心准入指标,提升审批效率和项目质量。优质交易对手和主动管理类项目比率显著提升。三是稳步推进转型业务。实现域秀证券投资类项目收益良好,落地2单房地产股权项目,新成立债券净值型项目及海纳FOF、尊享指数增强等资本市场项目,新增管理运营2单慈善信托。
2.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一是设立“中国信托业抗击新型肺炎慈善信托”“黄鹤振羽抗击新型肺炎慈善信托”,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投放金额超过3000万元。二是支持本地经济建设。截至年末,存续武汉市项目规模104.75亿元。三是推进民企纾困基金。引导基金资源设立子基金,服务民营企业取得明显成效。截至年末,投向基础产业、工商企业等实体经济信托规模749.88亿元。占存续项目总规模比例达41.79%。当年新增投向实体经济信托规道387.78亿元。
3.资金端募集和财富管理能力实现新突破。一是扩大销售规模。一手抓直销规模稳定,一手抓渠道代销扩充,全年代销规模同比增长14%,推动销售总规模大幅增长。二是降低资金成本。下调项目打包价,主动降低融资成本,鼓励团队低成本包销;控制金融机构代销成本;调整销售费用。三是加强销售团队建设。优化薪酬考核和人员结构,提高单产和战斗力。设立资产配置团队,加速新类型业务落地。四是落实消保工作职责。成立金融消费权益保护部,持续开展投资者教育、金融知识宣传和服务活动,提升客户服务能力。
4.提升运营能力。一是完善制度体系。系统梳理制度体系,开展制度废、改、立工作,制定、完善20多项重要制度。二是优化组织架构。启动“内部应聘”和“轮岗”机制,促进人员内部合理流动。建立异地部门对口联系服务保障机制,支持前台业务发展。三是强化财务管控。加强财务收支管控,合理降低运营成本,全面落实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积极申请优惠政策,利用资金收取、缴付时间差,实现收益最大化。四是完善项目管理。细化信托业务操作流程,规范信托项目会计档案管理,优化信托项目信息披露流程和质量。
5.加强营运管理。一是完善公司决策机制。完善相关议事规则和决策运行机制;坚持成员相互协作、合理分工、严格按程序和规定办事,不专权、不越权、不缺位;坚持集体、民主的方式进行公司重大事项的经营决策。二是加强审计监督。全年完成管理活动审计、新业务审计、离任审计共25项,在完善制度建设及执行、案防工作、绩效考评、消费者权益保护、征信管理等方面提出积极建议。
【风险管控】
1.加强合规安全管理。一是层层落实各项合规工作责任,按季开展案件风险和非法集资专项排查工作,组织全员开展法务、案防、反洗钱专题、消防安全等学习、提高全员知法守法意识。二是不断完善公司案防、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各项工作和应急机制,全年无违法乱纪案件和消防安全事故发生。
2.强化风险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与薪酬方案挂钩,进一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落实风险项目问责机制,建立风险资产清收处置激励机制,加大存量风险项目清收化解力度。强化全员风险控制意识。
3.设置风险管理机构。设置三级风险管理机构,分别为董事会下设专门委员会——风险管理与审计委员会;高级管理层常设议事决策机构——信托业务审查委员会及固有业务审查委员会;内部职能部门——风险管理部、法务部及审计稽核部。各机构及岗位权责明确,形成职责分离、梯级防范的风险内控机制。
4.构建科学风控体系。搭建四道防线风险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责和边界。将公司纳入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按时向集团报送各项风险报告报表。结合实际,修订准入标准,有效指导业务拓展。开展各项业务风险排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