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21年,武汉农村商业银行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将信贷资源持续向乡村振兴小微实体、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消费升级等重点领域倾斜,全力服务实体经济,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年末,贷款规模 2092 亿元,净增 322 亿元,增幅18.2%,增量、增速均为历史最高水平。存款规模 2751 亿元,净增 364亿元,增幅 15.3%。总资产突破 4000亿元,其中表内总资产 3566亿元,净增415亿元增幅 13.2%,同比多增108 亿元,是资产规模增长最快的一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7.4亿元,净增4亿元,增幅5.50%;利润总额12.4亿元,净增 2.3亿元,增幅22.70%。不良贷款率 2.64%,较年初下降0.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 186.79%,较年初增加 36.86个百分点。纳税 12.59亿元,增幅39.56%,在全市同业排名第一。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1年度金融支持湖北经济发展贡献突出单位”“2021年度金融支持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突出贡献单位”“全省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先进单位”全市政务信息工作突出单位”等称号。
【服务实体经济】
一、小微金融迈上新台阶
1.健全小微金融服务机制。一是完著制度体系。研究制定《2021年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工作营见》,明确信贷规模、考核方式、激励机制,形成有效的小微金融制度体系。是深化银政、银担、银银业务合作。与国开行湖北省分行签订40亿元转贷款协议;成功入驻6家科技金融工作站;与武汉市融资担保公司签订 30亿元再担保授信协议。三是用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政策,用足再贷款、转贷款等政策资金。全年累计实施延期还本付息1057户、金额23.5 亿元。
2.创新小微金融服务渠道。一是创新产品模式。制定配套信贷产品,推出“汉银·税e快贷”和“汉银·企税e贷”,提升小微信贷业务质效。二是延伸服务渠道。依托金融服务共享平台,开展常态化线上银企对接。通过“汉融通”平台发放贷款7404笔,金额259亿元,在全市金融机构排名第一;信用培植工程办结 31 笔、金额 1.4亿元、办结率100%;“楚天贷款码”受理 149 笔,金额14.13亿元、办结率 100%。
3.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维持合理利率水平,全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81%;主动帮助小微客户通过“汉融通”申报贴息,持续加大小微企业融资应急资金投放力度,全年发放免息应急贷款 183 笔、金额22.35亿元,占全市份额 50%以上。
二、涉农金融激发新活力
1.全面服务““三农””产业。一是积极扶持科技种业发展。跟进智慧农业、现代育种、生物农业等科技农业产业。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国英种业、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惠民农业等多家优质种业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二是加大*三农”产业信贷资金支持力度。熨平猪周期对生猪养殖企业冲击,对暂时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采取不抽贷、不断贷等措施,逆周期安排11.9亿元信贷资金帮助生猪养殖企业渡过难关。三是建立金融链长制以生猪产业链为突破口.积极支持全省生猪产业链补链、强链,完成线下供应链融资核心企业用信试点业务。截至年末,涉农贷款余额 899亿元,净增68亿元,增幅 8.2%。
2.全力服务乡村振兴。开展“金融村官+整村授信+国企联村”联合行动,选派农村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员工作为服务乡村振兴“金融村官”。承担金融服务责任。共计选派150名金融村官下沉至1738个行政村,覆盖面达到100%。与1635个行政村签订《整村授信协议》,授信金额达66.4亿元,提前两年实现“整村授信”全覆盖。协助村组引进项目、对接资源、投放贷款,重点支持国企联村片区“五个一批”重点项目,助力村集体创收增效。
3.着力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休闲、民宿等美丽经济新业态持续发展,参与扶持知名景区和武汉市美丽乡村休闲旅游景点等优质项目建设。扶持黄陂木兰八景、阳逻紫薇小镇等一批新农村旅游景区20个吸纳当地居民4700余人就业。截至年末,累放美丽乡村建设贷款11.5亿元,贷款余额14.6亿元。
三、绿色金融展现新作为
1.扩大绿色金融规模,助力重点领域发展。聚焦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等领域,引导资金流向重点行业。截至年末,节能环保、新能源行业贷款余额16.8亿元,全年累计发放贷款13.5亿元。
2.推进产品运用,助力企业绿色发展。阶段性为企业提供绿色金融产品,满足企业不同时期融资需求,推动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年末绿色贷款余额114.9亿元(人行统计口径),净增55.5亿元,增幅93.4%。重点支持了车都四水共治、花博汇等一批重点项目。 3.完善管理制度,推进绿色信贷转型发展。将提高绿色信贷纳入年度授信政策,作为重点支持领域:将绿色金融业务目标纳入年度经营绩效考核,分解至各分支机构:加大资源倾斜保障力度,对绿色信贷相关领域业务增长需求给予优先支持。
【业务发展】
一、创新渠道发展
上线投产新一代企业网银,在省内地方性银行中率先推出企业版手机银行,推动公司业务进人移动化时代。推出“关怀版”手机银行,上线智能在线客服“楚楚”,为特殊群体提供更有温度、更有智慧的金融服务。荣获银联云闪付 APP 用户发展奖、特色功能建设奖。
二、加强跨界合作
丰富网贷产品体系,扩容互联网平台“朋友圈”。与阿里系网商银行合作推出“网商贷”产品;新增京东、小米、新浪3个网贷平台产品储备;推进 90个信用卡分期合作项目,实现信用卡各项分期业务新增8.8亿元,网贷与信用卡营收超6亿元。
【风险管控】
一、加强风险管理制度建设
一是强化风险管理职能。制定“全面风险管理三年规划”,推进风险偏好及限额管理项目建设,调整全行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管理职能。二是强化信贷基础管理。加强授信后管理,梳理排查全行信贷资产,动态调整风险分类。监测预警到期贷款、本息逾期90天以内贷款;逐户摸排延期还本付息贷款,建立“一户-策"管理台账,进一步防范信贷风险
二、完善大数据智能风控体系
一是推进大数据智慧风控技术应用,赋能网贷、信用卡全流程智能风控管理。二是打造全息数据集市,整合内外部数据,丰富数据维度,精准刻画客户风险画像。三是严格贷前风险管理。持续调优完善网贷及信川卡风控模型,有效防范欺诈风险、信用风险。四是推进大数据平台整合全行风险指标。依托大数据平台实现风险管理指标数据归集和整合,涉及5类风险131个指标,定期产出指标监测报表和生成数据分析视图,减轻风险识别人员跨多部门交叉核对数据的工作量,提高数据检索效率及风险指标数据跟踪监测时效性
三、加强内控合规建设
积极开展“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活动,做合规文化建设的践行者、参与者和执行者。一是启动新反洗钱系统建设。严格落实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日报告制度,不断夯实洗钱风险管理水平。二是持续强化案件风险及员工异常行为排查。建立案件及案件风险事件“零报告”工作机制,组织开展案件集中清理专项行动;实行员工异常行为排查网格化监督模式和“三级家访”制度。
四、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理
一是防范网络安全风险。强化安全防御体系,加强互联网系统安全管理和桌面终端安全管控,不断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强化重要时期网络安全保障,制定专项保障方案,组织开展全行网络安全大排查、网络安全实战演练等工作,有效保障重要时期网络安全运行。强化网络安全团队建设.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网络安全技术团队在“银商杯”网络安全大赛和武汉市第二十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分别获得第1名和第5名。二是落实“断卡行动”要求。建立全行账户监测体系,实现柜面渠道全方位管控,及时准确识别风险账户,促使工作效率提升24倍,排查全行账户工作从耗时1小时降至不超过 10 分钟。
五、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积极完善消费权益保护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第三方平台投诉管理,实行“单双派”机制,采用季度报告等常态化监控管理模式,有效落实主体责任。积极推进部门间协作,形成合力解决问题,妥善化解矛盾,避免投诉升级,回访率和处理率均为100%。全年组织开展“3·15金融消费者权益日”“普及金融知识,守住"钱袋子’"“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金融知识普及月”等主题宣传活动,以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项培训和"金融素养提升”课堂教学活动。